笔趣阁 > 安泉文集 > 清溪寻

清溪寻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安泉文集 !

    起初是有些事,我要去清溪河,来过这里几次,却从未认真的观赏过。坐在几座茶亭中央的木凳上,被黑框白屏的高柱灯上写的些古诗句吸引了,一路认真的看来,发现原来仅是相同的几首诗沿河重复着。水是混黄的,上面飘着层浅黄的垢,叫人如何也联想不起“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的清澈来。

    看着河对岸,柳树的倒影似乎显得河水很清,可蹲下来看面前,水面有小片泛白,那是浮尸的小鱼苗,和落到水面的柳叶一般大小。沿河骑着车,忽然很想一直走下去,想寻找更清晰的水源,也想寻找别的什么。

    一路都是垂钓的人,他们专注的望着水面,我不时下来观察水质,发现有一段果然干净许多,那一片的河岸树木很少,河上是宽宽的草地,而在这里钓鱼的人也明显的比修建了亭台的河岸处多。在风里感觉很轻松,再骑不远发现前面的路似乎被横穿的马路堵住了,我欣喜的以为这便是源头,向上走却发现河流在这里分成东西两路,这里是一个水电站,抬头看见附近矗立着一尊高塔,莫非这就是“双塔佛灯前”中的另一塔?

    走到塔前,望着塔顶,上面长了几尺深草,猛然被顶上酷似人头的东西吓住了,它们沿塔顶排成一圈,塔尖上也有几颗。想到安庆振风塔上曾出过事,我想那假人头大概也是作为古塔镇邪的一部分吧。管理站的门开着,里面有一座两层的楼房,后面是一座旧时的平房,右边便是塔,塔身很旧,看的出历史之久,旁边的碑文上写着“清溪塔”想到百牙塔向来都是锁着的,这塔一定也没开放。而且周围只有鸟鸣,除此之外寂静的近乎阴森。我走近平房原想问清这塔的由来,却被几只狗叫的退了回来。再回到塔下,似乎听到了女人的说话声,不知从哪传来。壮壮胆,深呼吸,我还是忍不住走了进去,看到旁边一道门锁着,塔内嵌着几座佛龛,其中一个放着香炉,听说自古庙塔是一家,此时我只感到神圣肃穆,空拜一番便走了出来。迎面两位中年人刚从摩托车上下来,他们问我怎么不进去,得知门是开的后,我跟随他们一同又进了塔。

    原来他们一个信佛,另一个也是初次来登塔,这塔平日都是不开的,只是信佛的那位先生与管理站朋友说好要来祭拜。我与另一位先生一起往上走,塔阶很陡,我上第一层是手扶着地的,而那位先生竟双手抱在胸前稳稳走上去,他喝了点酒,闻到微微的酒香倒让我觉得安全起来,他一边看塔上前人的字迹,一边给我介绍这塔的历史,清溪塔原名妙因塔,钱槚知府建于1601年,这场浩大的工程历时十四年,曾在1642年遭雷击过,塔身残缺的青砖上有日军侵华时留下的弹痕,神龛内依稀见到些曾经的壁画,而佛像早已不存在。抬头仰望,塔心室顶部呈穹窿弧形收拢,塔内挂着像牌坊一样的东西,可能是古时豪绅或有功名显赫世家的灵位。

    站在塔上望四面,一面是草丛,一个穿军服的男子在举枪巡猎,几只小狗到处窜。不远处是一方水塘,被木筏隔着,一边是荷,一边大概净用来养鱼了,我从没见过这么奇怪的养法,竟将荷叶挤在一块而留一大片空着,再高处看那荷叶像一只只小碗花铺在水上,一些农妇在旁边的菜园里干活。夕阳西下的那面是清溪河的另一支流,河岸是成片成层的意杨林,一对夫妻泛舟河上,河岸也零星的停着些小船,是找专门木匠定做的那种狭长的小木舟,旁边的先生解说着,以前这里是农村,大家以打渔为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可惜没遇着晴朗的天气,要不看日暮余霞中渔舟唱晚一定不错,不过这样雾蒙蒙的也挺美。东面远眺,是城市正换着新貌,白练似的清溪河与一条条的道路纵横交错在一起又截然不同,汽车如蚁,奔忙在这繁枝茂叶的大树上。

    沿着贴壁的石阶走上塔顶,仔细欣赏每一层独特的风景,然后拾级而下,再次稍观赏周围的景色,这时打渔的夫妻满载而归,大约几百条鲜活的鲫鱼,白肚皮鼓囊囊的翻腾着,小木舟驶向河流交叉口的岸边,那水是淡黄的,但不脏,因为很浅,看到的全是黄色的泥底。

    走出塔,站在脚下望着,塔后面围着根根桂竹,翠色不减三月,大概是一直得到这古塔的佑护。塔身的青色砖石有些剥落的痕迹,而旁边的仿古院墙也同样古色古香,唯有周边的几盏地灯是现代的,四百年的历史也写在这石碑的背面,只是我开始没看见。仰望高塔,有些倾斜,却觉得自己越发渺小了,院落里载着一棵桂树,花已枯尽,旁边几棵似芭蕉扇却呈圆型展开的小树,很秀气,我们都不知名,周围的喧闹似与这里无关,可古塔一直作为守护者,护佑着这里的风调雨顺与人民的平安康泰,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它将仍矗立在池州这片大地上,像睿智的老者,无声讲述历史沧桑,无言化身精典辉煌。

    临走时,我问了先生那个惧怕的问题,他笑了,说这是远距离仰视的错觉,那些所谓的“人头”不过是与地上同样的那些灯,不需害怕。信佛的先生送了我一本佛经,叫我回家放高处,要看看,说是可以保佑我日后事业婚姻安好。谢过他们,我欣然离去。

    骑车到很远处再回头望去,高塔蒸腾在缭绕烟雾里,似神宫高殿隐约在云间,肃穆而神秘。回来一路仍看清溪河,不再那么较真的理会它的清浊,不再固执的想追寻它的源头,一切寻找的意义不过是想让自己清醒一点,当雾散了,自然就有晴天,天朗未必心清,迷茫也不可混度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