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
赵昺看着唱歌的擦坐,
美,真美。
身材娇小,皮肤白嫩,乌膏注唇唇似泥。
前凸后翘一看就是江南过来的女子,轻纱下的身材若隐若现,令人浮想。
一顿饭菜,还有婀娜多姿的擦坐在一旁唱着小曲。赵昺和二十多名锦衣卫吃的倒也痛快。
(宋朝酒楼、茶社里的歌姬被称为擦坐,又称擦卓儿。)
虽然武垒已经挑了一家上好的客栈,其特色菜东山羊肉味道鲜美,但总感觉好像欠缺了点什么。
嗯,就是盐的品质。
历朝历代盐、铁都是暴利。
铁器对于任何一个王朝,都是严格管控,管理极其严格的。
北宋初年就建立了从东京开封到地方各州的兵器制造和管理系统。这种制度也一直延续下去,如南宋朝廷建立军器监,御前军器所等机构。
一本《水浒传》,让很多人认为宋朝管得比较松,不禁民间兵刃。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宋太祖时期就已经颁布禁令:“京都士庶之家,不得私蓄兵器。”
宋朝不但对兵器进行管制,甚至还将一些天文、兵书之类的书籍列为禁书。
但至于说民间的铁匠铺,打造点一些锄头、犁头、镰刀、菜刀、剪子等生产生活用品,朝廷是不会管的。
由于古代王朝对乡野的统治力非常有限,一些偏远地区的大户人家,偶然打造点零星刀剑用来护院,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到了蒙元,禁令更加严格。
百人以上持弓箭狩猎者,处死。
百人以下流远方,哪怕一兔之获亦是有罪。民间(主要指汉人)禁止学习枪棒,更不要说手持利器了。
蒙元的快速灭亡根本原因还是民族压迫政策,而且还是从法律条文上明确规定的。
没有这些长期的压迫,没有蒙元上层的压榨和腐朽,何来张士诚锤爆百万元军。
歧视和压迫主要针对的是普通汉人,特别是原来南宋境内的汉人。
当然了,那些早早就主动投降的南宋官僚士绅们除外,比如吕文焕、范文虎之流,人家在蒙元过得相当有滋味,富贵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普通蒙古人,其实也不见得有多好,甚至跟普通汉人没什么区别。
圣清除外,人家旗人从一出生就手握铁杆庄稼。
(不是正黄旗,坐公交车都没资格。)
从这一点讲蒙元还真不如满清。
蒙元禁止的是弓箭、刀枪、铁骨朵等,至于说铠甲,就不用提了。
一直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蒙元十户人家才能持有一把菜刀,蒙元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规定。
铁器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李有钱他们正在昌江水畔大炼钢铁,而且旁边就是露天富铁矿,这一点赵昺是不用担心的。
剩下的就是盐了。
这个时代的盐都是粗盐,以矿盐、井盐为主,味道发涩。
(军中做饭用的盐,品质更差,杂质更多,口感更差。)
就算如此,多少人还吃不起呢。
相当的人群用的还是醋布。
能有一块醋布其实都是好日子了,多少穷人吃的是土盐,甚至是脏盐。
土盐好理解。
什么是脏盐,不提也罢。
吃完饭的赵昺,心想着必须搞出来精盐才行。
“武管家,找几间客房,让大伙们都休息休息,待到明日一早再出发吧。”赵昺对坐在旁边的武垒说道。
“好的,少爷。”
但凡作为消耗品,其利润都是惊人的。
机器“不贵”,耗材“很贵”。
盐更是如此,精盐鼓捣出来,纯利润至少可以达到八成。
不管是本地食用还是运到海外,乃至贩卖到北方。
这又是朝廷的一项巨大收入。
有了钱粮,有了人才,有了科技,有了新军,还有什么好发愁的。
店小二领着赵昺等人来到后面客房中,赵昺拿出铅笔在纸上写着海水晒盐法。
(老铁们,华夏海水取盐的历史有数千年之久。这一点要讲清楚,免得被喷。早在春秋时期就有文献记载,“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为盐。”)
煮海为盐,请注意这个“煮”字,划重点。
晒盐就是将海水晒成盐的过程。
首先要在海边滩涂,构建盐田。
晒盐时先将海水引入滩涂上的盐田,经过一段时间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再倒入结晶池里。
经过日晒蒸发到出现结晶为止,浓度饱和之后就会析出所需要的粗盐。
然后把这些粗盐都收拢到一起。
最后就是粗盐转细盐的过程,先用纱布过滤掉泥沙,再开火用铁锅蒸煮。
再反复过滤,反复蒸煮。
再经过进一步加工就变成细盐。
(请注意,华夏先民们最早的海水取盐是煮盐法,用锅为“煮”,用盘为“煎”,所以才有了“煮海为盐”的说法。)
正确的方法是先晒后煮。
采用不同的制作工艺,预示着其品质、产量、成本自然也不相同。
“海水经过风吹日晒变成粗盐,然后经过溶解成为盐水,再经过过滤等工艺去除所含的固体杂质。”
赵昺静心凝神思考着,生怕漏掉了某一个环节。
盐,那是直接能变成钱的。
只要是活着的,有谁可以不吃盐?
而且盐的成本低到令人发指。卖盐,那可是一本万利,日进斗金的存在。
堪比抢钱还快的买卖。
这盐啊,在古代那是关乎到朝廷命运的,关乎着朝廷稳定的大事。
这东西必定需要管控,历朝历代盐监出了问题,轻则影响朝廷赋税,重则百姓吃不起盐。
那是真吃不起了,老百姓为什么要偷偷摸摸的买私盐?
无他,官盐吃不起。
在那些商人的运作下,层层加价,一斤盐可以卖到天价。
谁会管你吃得起吃不起。
资本的积累那可都是血淋淋的,资本的手段更是无穷尽的。
赵昺一边思考,一边写写改改。
武垒则在一旁添茶倒水,伺候周详。
赵昺想在盐政上有所突破,当然不是为了提高价格,反而是为了让百姓都吃上便宜盐,精制盐。
让百姓吃得起盐,朝廷又赚得到钱,以钱养兵,以兵北伐。
这才是赵昺的设想。
盐从生产分配到销售额,每一层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锦衣卫要监控每一个环节。
乱世当用重典,要不然你给他讲道理,他们给你讲祖制。
真以为朕的手里没有刀子?
呸,咱手里不但有刀子,还特娘的有火绳枪呢。
对抗政令?聚众谋反?
正好给锦衣卫练练手,正好来一波抄没家产,赚点外快。
握着铅笔的赵昺再次想到李员外的事情,还是觉得自己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慈不掌兵,仁不从政。
“唉,也许黑化一些会更好吧。”赵昺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