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进击的生活流(快穿) !
再过些日子就是腊月,村里略清闲了一点,昭明这假也好请。
他背着百多斤的大竹筐,兜里放着村里给的介绍信去了那更偏僻的农场。这农场是在山坳坳里,坐了车下来还得走很长一段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真不知道这农场产的东西得怎么运送出去。
昭明走一会儿歇一会儿,到中午的时候才到了地方,问了一个衣衫褴褛的村民,问到了农场的所在,拿着信去报个道。这边附近村民的条件普遍是要比他待的村子差,他待的村子,村民的衣服上都有三五个补丁,而这边的村民,衣服基本上是用补丁叠起来的,看不到略大一块的布,一个个蓬头垢面,活似几年没洗过脸的流浪汉。
农场守门的大爷也没有好多少,瘦骨嶙峋的,也不懂普通话,幸好昭明会讲本地话,倒也不至于无法交流。所以很顺利的就明白了昭明的来意,又领着他去找人。
这大爷可能不大和外界交流,也不是很圆滑,又或者昭明的样子态度容易叫人放下心防,总之这位老大爷听说他是来探望远亲的,这远亲还是下放人员,他居然没露出什么不高兴或是警惕来,聊了几句,居然还夸了夸下放的人。
说他们中间有一个人,能治牛,有本事。他们农场就是集体养牛养牲畜,有这么一号人在,为集体减少了许多损失。
后来可能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有点问题,老大爷连忙又追加了几句,“他们改造得特别好。诶,真的,天天反省自个儿。”
两人走了一会儿,到了一片坟地,绕过了这片坟地才看到几个茅草屋子,是竹子搭的棚子,外面抹了厚厚一层泥,上面有几层稻草,也能挡风遮雨。屋子外面有两块菜地,地上还有些没有收的芥菜和白菜。昭明一看这个住宿条件就放下一半的心。
“现在吃午饭,他们都在里头呢。”老大爷说完了就要走。
昭明赶紧拉住他,往他那干巴巴老树皮一样的手里塞东西,两个鸡蛋和一把糖花生。糖花生不是花生,一种油炸的面食,上面裹一层白糖,口感酥脆,是孩子很喜欢的零食,昭明昨儿也买了好些。
“这、这不成的,不成不成。”
“劳您多看顾看顾,我就在隔壁上湾村落户,有事您找我。”
两人推拒了一番,老大爷到底拗不过他,收下东西,很珍惜的塞进薄棉袄的内兜里。
昭明没有立刻进去,或许是近乡情怯吧,算起来七八年没见了,不知道他们如今怎么样了。
“你是?”
他徘徊的时候,从中间的屋子里走出了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老人,对着他瞧了一会儿,笑了起来,“年轻人好相貌。”很多人都夸昭明长得好,但这个老人说出来却特别意味深长,并非那么浅薄的对颜色的夸奖。
听到外头声响,里面又走出几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穿得十分单薄,这么冷的天,都露着脚脖子。其中有两个还端着吃饭的碗,是很破旧的木碗,还是豁口的,里面也不是什么精细食物,是浑浊的菜汤。
“娘……”昭明看到其中那套着不合身的灰黑单衣的中年女人,眼皮一颤,忽然眼泪就落下来,就跟不成串的珠子一样散落。
心里突然生出一种说不明的酸涩来,记忆如画片一样一闪而过,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女性形象,像是眼前这位,又像是别人,胸口软得不行,又痛得发颤。
“阿明!”昭明的母亲愣了一下,她忍不住擦擦眼睛,一个箭步走上前,“阿明,阿明你怎么会在这里?”曾经大明星一样美艳的女人,如今也被生活摧残得不像样了,满面风霜。
“这不是要下乡吗,就在附近。”昭明擦了擦眼睛,脸上反而露出笑来,“娘,姥姥姥爷呢?”他看到娘老了很多,生活得并不好,但这会儿他把所有的情绪隐藏起来,不想露出来叫人为难。
“这儿,姥姥在这里。”虽然来了这里许多年,说话还是怪异的腔调。其实当年姥爷下放的时候,姥姥是有机会离开这里回去母国,但她不肯走,说这里有她的孩子和她的丈夫,就是她的家,非要陪姥爷一块儿下放。
然后昭明的娘也不放心老两口,坚持离婚跟着一块儿走。有时候世界就会给出这样残酷的选择,只能二选一。昭明的母亲不是不爱他,只是作为女儿她也无法割舍对父母的亲情。无论哪一种选择,最悲伤的都是那个做出选择的人。
昭明的姥姥快步走过来,拉着昭明仔细端详,又狠狠抱了抱他,“看我的小宝贝儿,哦,都长成大小伙子了。阿宇,你缩后面干什么呢?”
姥爷从人后走出来,眼睛红红的,倒还能强忍着不掉泪,“孩子,你别来……我们会连累你的,走吧,快走吧。”
姥姥本来很高兴的,这会儿也意识到了什么,轻轻的把手放开,“孩子,你姥爷说得对,你不能来这。靠着我们,没好事。”
“放心呢,我拿了介绍信来了。我落户的村子的村长是好人,他同情我,给我写了信,我光明正大来的,谁能说什么?”昭明伸出手拉着他姥姥的手,“咱们去屋里聊,我走了一上午,肚子还饿着呢,您忍心赶我走么?”
他说得可怜,他姥姥抹着眼泪,“你这孩子……”
“田嫂子,孩子都来了,你们这么多年没见,好好说会儿话。”
“是啊,田老弟,你也太谨慎了。就是见一面,没什么大碍的。”
旁边的人都劝他们。
姥姥咬咬牙,重重一点头,拉着他去自己住的棚屋,“孩子,姥姥这还有个红薯,拿着。”
姥姥、姥爷和昭明的娘三个人挤在一个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子里,这屋子没有窗户,只有一扇木板门,里面也没有床,地上铺着草垛子,上面有一块硬邦邦的被子,这就算是床了。也没有正经的柜子和桌子,倒是放了几个破口的瓦罐,里面放着他们的口粮。又有一张长凳,上面放一些碗筷,衣服则挂在墙上,免得放地上虫咬了。
姥姥拉着他在一个木桩子上坐下,见他看着屋子,有些不好意思的搓搓手,“别看这里小,冬天不漏风,这些草垛子比家里头的木板床还暖和呢。”
姥爷和昭明的娘也走进来,昭明的娘拿着袖子擦眼睛,把一块烤熟的红薯塞到昭明的手里,还是热乎乎的。
昭明什么也没说,他左手拿着姥姥给的,右手拿着娘给的,知道这是他姥姥和娘从牙缝里省下的口粮。小红薯有半个拳头大,梭子形的,外面烤得黑乎乎的干巴巴的,但剥开黑色的皮,里面就是金灿灿的肉。
昭明咬了一口,甜、香、软、滑,没有多少根须,真是天生的上等点心,人类精心制作的馅料都比不上。吃起来喷喷香,一路从嘴里烫到心口。
“真香。”昭明一边吃一边说。
眼看着他几口就吃完了,昭明吃得很快,几乎要噎到了,他姥姥连忙从外头端了一碗水来,“喝点水。”他姥爷默不吭声的,把属于他的那个滚烫的红薯塞给了昭明。
“吃。”再多就不肯说了。
昭明顿了一下,几乎是狼吞虎咽的把红薯都吃了。红薯他没少吃,以前在北京吃,在村里也吃,吃这东西吃得太多,看到都会反酸,但这次的尤为不一样,甜得发酸,甜得发苦。那滚烫的感觉像是细针扎在身上,密密麻麻的疼。
以前隔着千山万水,只是送送包裹,所以感触没有那么深。真的见了面,才发觉自己其实一直惦念着他们。只是隔得时间太久太久,几年下来,他却有点畏惧了,并不敢真的见一见。
如今见了面,昭明突然特别后悔,他后悔之前送来的东西太少,给长辈的关心太少,他也后悔来了大半年才来这一趟。
姥姥姥爷都老成什么样子了,他们还有多少时间?两个老人的头发都已经半白了,脸上沟沟壑壑,沉积着岁月和苦难。
还有他娘,明明也才四十不到,却已经像一个五十岁的妇人了。身体状况差还是其次,昭明在他娘的眼睛里看不到希望,暮气沉沉,像是活着的木偶。
仿佛有些心如死灰的意思。
昭明吃完了东西,他把竹筐里的东西一件件拿出来,“以前隔了半个中国,寄点东西也不方便,现在好了,就隔了两个村子,省了一笔邮费呢。”
放在最上面的是现买的棉袄和毛线衣,还有帽子和胶皮鞋,本地的款式,十分臃肿,好处是保暖,“都是这些日子攒下的东西,我一次带过来。东西还是少了些,过些日子我看能不能买一些棉花回来。南方的冬天湿冷湿冷的,刺骨,穿得薄了真不行。”
之后则是药物和一些生活用品,药物装在一个铁皮的饼干盒里,生活用品用绳子绑着压实了。
吃的东西是最多的,有一些零嘴,是县里买的各类果脯果干,糖花生和米糖,新鲜水果。还有算得上奢侈品的奶粉、驴皮胶、半斤红糖。
最下面是吃的粮食,粗粮细粮五十多斤,有那个大卖场拿的,也有他的工分换的,省着吃也能吃上个把月。
昭明的娘十分惊讶,这些东西很多都不好找,不知道儿子是攒了多久才攒起来的,她压着昭明的手,“阿明,我不能收。”这孩子一个人在外面,本来就不容易,他们怎么好一直拖累他。
他姥姥也不让他往外拿东西,“孩子,孩子,你弄到这些东西肯定不容易,姥姥不问,可是姥姥不能拿。你还小,长身体呢,正要营养。你是个好孩子我的宝贝,看到你,就是我们最好的礼物。”她背过身擦了擦眼睛,又抱了抱他。
“哪能啊,这是我以前写稿子还有做临时工赚的钱,慢慢几年就不少呢。来了这边之后大家看我小照顾我,让我晚上给扫盲班讲课,有三个工分,一天比人家壮劳力都赚得多,过年分的粮食也不少。”
昭明人小,力气却不小,把放回到筐子里的东西又拿出来,“我呀,有吃有住,知青点养了七八只鸡,每天我都能吃上蛋,后面有个园子,种的蔬菜吃不完还要拿出去换钱。这奶粉,是用多的鸡蛋在市场上换的,这红糖和驴皮胶也是。至于这些膏药,是慢慢攒下来的,我那儿也有一份。这东西也不像吃的,有一份备着就行了。”
“你把钱都花了,以后怎么办?”昭明的娘含着眼泪。
“谁说都花完了?我现在能赚钱了,瞧。”昭明从内兜拿出一叠钱,有三四十,“这是村里才分给我的,平日也不怎么用钱,这些就足够了。”
昭明的娘还要再说,昭明的眼泪就掉下来,“娘,您就当为我想想吧,那边把我当个外人,我就你们这些亲人了,您和姥姥姥爷要是有个万一,那我就是孤儿了。”
他父亲对他也没坏到那个地步,但这时候他还是特别利落的把一口锅甩在他脑门上。反正他确实也没有做好,不算冤枉了他。
昭明说完,他姥姥也哭了,避开人默默的掉眼泪。
他姥爷半天才叹了口气,“收下吧,孩子一片心意。”
一家人抱着哭过一场,昭明的娘和姥姥把东西收拾起来,粮食都放进陶罐里,营养品和零食另外存放,生活用品和药物则藏进草垛子里。
姥爷和昭明说了一会儿这些年发生的事,他们在这个农场倒也没受什么罪,这里的领导都务实,平日就是不搭理他们,也就偶尔上头人下来,他们要上台被批一次,平日倒还好。
就是这边穷苦,发到手里的粮食勉勉强强够吃,但别的东西就别想了,一群人现在都扯了柳枝刷牙,拿草垛当床,要是有个头疼脑热,那真是要听天由命。
虽然下放的人里头有个医生,却是拿着手术刀的西医,手里没有药物,大部分的本领都施展不出来。
都是苦命人,甚至有一个家里已经没了亲人,别的虽然还有亲人却也没好到哪儿去,早就断绝了关系。他姥爷十分感慨,说自己也没想到他们祖孙还有见面的机会,又让昭明在外头仔细谨慎,也别说来看他们,坏了成分对他不好。
他姥爷从罐子里掏了些粮食,对昭明说,“我和你姥姥身体不好,这么多年都靠他们帮衬。姥爷拿你的东西做人情,你心里别怪,今年发的粮食不多,大家都没多少东西了。”
“哪能呢,这是应该的。”昭明忙说。
他带着昭明去了另外一间屋子,把孩子介绍了一下,又给昭明介绍了别的人,再把东西分给大伙儿。
但没有一个人要接受这些食物,都说自己粮食多着呢,孩子省吃俭用给你们带着,可别伤了孩子的心。
昭明连忙说自己粮食多,也有条件去买,过些日子还要来一趟,这些年辛苦大伙儿帮衬姥姥姥爷,让大家放心收下等等。
这边除了昭明的姥爷一家,剩下都是男人,长着山羊胡的是老道士,地中海的是以前家里经营酒馆的资本家,还有一对父子,父亲是个西医,还有个年纪不大的儿子,这对父子都是混血儿,儿子比父亲还要明显的西方风格。
这倒和昭明不一样,他的脸上已经看不出多少西方人的痕迹。
都是下放人员,虽然身份地位学问都不同,但看起来相处得还不错,称呼起来也是论兄道弟,对昭明也很是亲热。
昭明想到娘和姥姥姥爷,老的老,弱的弱,有心和这些人处好关系,也是恭恭敬敬的某爷爷某伯伯一路叫过来。
又说他就在附近村子落户,若是有什么需要,尽可使唤他。无论是买卖东西还是收发信件,只要没什么忌讳,都可托他走一趟,他在外头怎么样都比他们要方便一些。
“过几日村里组织去县城里进年货,到时候坐牛车去,大家若是有什么要带的,我去一趟也是顺便。”昭明说着就笑,“不瞒大家,我如今本地话说得比土生土长的还顺溜,便是本地的早市都去了两趟了。带东西就是伸伸手的事,千万别和我客气。”
别的人还有些犹豫,那位山羊胡的老道士笑呵呵说话了,“正巧了,老道手里有些钱,这么些年没地方花,放着都要烂了,若是方便,你便换一些细粮回来吧。”说着他直接给昭明塞了一卷纸票,一脸信任。
这么一卷钱,不知道存了多久,他们存点东西不容易,如今却那么轻易就塞到昭明手里,昭明心里头一热,被人信任的感觉很特别,想一想买粮食又不是什么忌讳事,立刻就拍着胸脯打包票。
“方便的。村里人舍不得吃细粮,就要拿去城里换钱,这时候好买。如今粮食也不缺,一般都能找到。”
老道士开了头,别的人期期艾艾了一会儿,可能确实很需要东西,也拿了钱财出来,若是手里没钱的,还用别的东西抵。那父子就拿了一块表,请昭明去换些米面和生活用品,若是有日常用药就更好了。
昭明一口应下。
剩下的老掌柜从屋子里摸了半天摸出来一个眼镜盒那么大黑漆漆的木头盒子,“我来的时候也没带什么东西,就是这。”他打开盒子,里面是空的,他不知撬了哪面,出来一个夹层,翻出一枚鸡血石的印章。
“这是我家里酒庄的印,反正酒庄也没了,这东西放着也是放着。就不知这东西还能换多少钱。你看着换些吃的来吧。”
老掌柜把盒子连印章都给了昭明,昭明把东西都放进竹筐,拿破菜叶遮盖了,再放一堆枯草在上面。
昭明并没有留很久,因为他们都还要上工,不像是昭明是‘有证偷闲’。所幸他娘和姥姥姥爷的情况比之前预想的最坏情况要好许多,所以昭明也不是太担心。
一家人几年才匆匆忙忙见了这一面,前后不到一个小时,但双方都心满意足。昭明背着空竹筐,用力地摇了摇手,就从这一排的竹棚屋离开了。
这附近可能是农场里最偏僻的地方,要绕过一个坟地才到养殖区,但对他们这样的下放人员却是相当友好的环境。
再怎么,也比在城里时隔三差五带着木牌让人摔打吐口水强。
昭明记得,当时姥爷他们被抓走,是因为家里藏了一些书,有西洋书籍也有古代绝版书籍,说是‘封建残余资本主义’。那是姥爷最爱的东西,也有一部分是姥姥嫁妆。
姥姥在他们那儿还是贵族女儿,但是嫁妆里最多的是各种书。最后这些东西被人聚在一起撕成碎片,付之一炬。
他姥姥姥爷的心,估计就跟那些书一样成灰了吧。
真希望这样的日子早点过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