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赵洞庭颖儿 > 第612章

第612章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赵洞庭颖儿 !

    耳边风、耳边风,能伺候在皇上身边的人,就算是个乞丐,也会被人尊重。更遑论,还是在御书房这样的重地伺候。

    只是两位朱家公子能否经得住赵洞庭考验,抵得住朝中诱惑,这显然还是没法作出定论的事。

    赵洞庭用任伟时,有过长时间考验,对两位朱家公子,显然也有此打算。

    待得两位朱家公子心情稍稍平复,他才又出声,对朱宗耀说道:“朱殿主,朕也有件事情需得劳烦你去办。”

    朱宗耀对赵洞庭已然是感恩戴德再加感恩戴德,恭敬拱手道:“还请皇上吩咐。”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

    赵洞庭轻轻笑道:“朕此行去流求时发现个练武的不错苗子,是海康县外章家村人,年龄才不过五岁。朕考究过他,这小家伙有恒心有耐力,也吃得苦,朕便答应他替他找个好师傅。不知道朱殿主你可有闲暇能教导教导此子?”

    朱宗耀并未犹豫,只是道:“皇上看中的苗子,朱宗耀自然愿意教导。只是皇上为何不让荣耀殿诸位前辈亲自收徒?”

    赵洞庭摇摇头,“起点太高未必是好事,朕的意思,是让你先带着他和安卫殿内诸位供奉一同锻炼锻炼再说。”

    朱宗耀便点头,“那朱某这便差人去将他接过来?”

    赵洞庭微微沉吟,“派个人过去,先观察观察他也不急。朕离开海康时曾和他说过,让他在家中也不要忘记锻炼臂力,若是他真按朕的话在做,便将他接来海康,他父母家人都接过来也可以,不枉朕和他之间缘分。而若是他没有将朕的话记在心里,那便只能说他和朕之间有缘无分,便让他在民间过些安生日子吧!”

    “好。”

    朱宗耀答应。

    其后,朱宗耀父子三人同行离开寝宫大院。

    朱宗耀回去武鼎堂,朱河琮、朱海望回去朱家,准备入朝做小黄门。

    时间很快过去数日。

    西夏军长驱直入,直到重庆府这座饱受战火摧残的青山之城。

    白马军五万人在永睦折损过半,还有数千士卒离散,最终讨回通川的仅剩不到两万人,自是不敢再做任何抵挡。

    一路撤退下来,刚刚纳入囊中的夔州路便算是被西夏军掌控大局。重庆府如今算是白马军最后落脚点,在这里不做抵挡,仍旧撤退的话,便只有撤回蜀中。到时候,夔州路将不会再和他们有任何关系。

    夔州路涪州境内涪陵城。

    西夏新帝李望元带着五万余西夏军卒朱军于此,遥望重庆府。

    此时正值傍晚时分,李望元和仲孙启赋等老臣、赫连城等年轻将领汇聚在他的帅帐之内,个个神情都不好看。

    一品堂六个高手出西夏,如今回来,却只回来四人。

    这都不打紧,重要的是他们竟然没能够将大宋广王赵昺给带回来。这无疑让得西夏处于极为被动地位。

    李望元大马金刀坐在书案后,看着前头面带愧色的四个一品堂高手,脸色阴沉,“为何失败?”

    真武境中期强者乃是西夏成名许久的武林宗师东古,听得李望元的话,拱手答道:“回皇上,是我等无能。广王府内有江湖高手榜排名第三的大魔头解立三坐镇,我等不是他的对手。”

    “解立三?”

    李望元惊得差点站起身来,好在回到西夏以后竭力保持老成持重,才没能让屁股离开椅子。

    他自己本就是上元境高手,以前在元大都时复国无望,只是专心习武,免不得对江湖高手消息有些涉猎。

    解立三的名字高居在江湖高手榜之上,他显然想要不知道都难。

    这个仅次于元国师和剑神空荡子的家伙,当之无愧是魔道大宗师。

    李望元不可能不惊讶,因为这样的魔道大宗师,实在是没有为那区区广王效命的理由。

    难道是赵昺对他有什么恩惠?

    知道解立三在,李望元便也明白,此行劫掠赵昺失败,实在是怪不得古东几人。

    越是境界高的人,就越能想象那些高居江湖榜前十的家伙有多么恐怖。

    李望元好不容易才算按捺下心中惊讶,偏头问仲孙启赋道:“老师,咱们接下来给如何是好?”

    他心中的确已经没得什么主意。

    原本打算劫持赵昺换回妹妹,如今劫持失败,可以想象,宋朝廷无疑已经得知消息。

    西夏、大宋本应该顺势而成的联盟,怕是不可能了。

    老态龙钟的仲孙启赋也是眉头轻皱,先是告罪:“老臣听潮府内探子在广南西路被宋朝军情处连根拔起,没能探清广王府虚实,导致此行古供奉几人失败,是老臣掉以轻心的罪过,请皇上降罪。”

    紧接着又道:“如今已是打草惊蛇,大宋皇帝想必已经知晓我们心思,再虚与委蛇下去已是没有必要。老臣以为,当下咱们只能继续兵发重庆府,将整个夔州路先行拿下,然后再想别的法子从宋朝手中迎回秀淑公主殿下。”

    李望元皱眉,“宋朝要的是夔州路,不拿夔州换,他们怎会肯放回秀淑?”

    仲孙启赋当即出列跪倒在地,“老臣恳求皇上以国事为重!这夔州是将士们用血肉换回来的,决不能拱手送与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