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付爱年代 > 第22章 失落的心找不到地方停靠 1

第22章 失落的心找不到地方停靠 1

作者:被遗忘的糖果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付爱年代 !

    张杏菊虽不太愿意在广告牌上打上自己的彩照,但是除了她本人之外,两个伙计加上白茹都极力赞成大头的这种设计,这使得大头的设计理由显得更加充分起来。

    大头说:“我们打出的是自己的牌子,创造的是自己的品牌,我们的眼光要看的远一点。光开一个店铺不行,这远远不够。我想,过几年,我们还要搞联营开连锁,要让‘阿杏麻辣’系列产品占领整个北方市场,至少要

    在整个华北打响走红。到那个时候‘阿杏麻辣’就成了名牌了,张阿姨也就成了名人了。我有这个信心。”

    阴霾了好几天的沉闷天气终于在第三天的中午晴朗了开来。

    太阳很兴奋地从云层里钻出来,把清亮的光芒洒满了整个大地。

    憋闷了好几天的人们从心里真实地领略到了那种既兴奋又欢愉的感受。

    大头招呼几个搞装饰的师傅在往店铺的门楣上安装已经打印出来的彩色广告牌。

    肖义让人送来了定做好的,用大小钢管套接成的可以随时拆卸的红布房子。

    张杏菊算了算已经支出去的各种费用,很有些发愁的样子,把大头叫到了一边:“你看,东西还没买齐,钱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

    “这事我考虑过了。咱做的是大宗买卖,就要舍得花大钱。该省的咱都省了,不该省的,咱一分钱都不能省。该办的咱都办妥了。刚才肖义哥捎话过来说:营业证、税收征、健康证,明天就能办下来。咱光剩下买餐桌、餐椅、液化气罐、燃具、餐碗、盆盘、筷子、勺子、调味品、菜蔬、粉丝之类的东西了。我这列了个单子,大概需要四五千块钱吧。”

    张杏菊面露难色:“可咱上哪……”

    “张阿姨,您别着急。您看看,这几天咱把这么多事情都办下来了,钱的问题也会有办法解决的。”

    “你快说怎么解决?”

    “咱回大杂院去想办法呀!那是咱们的‘家’呀!我替我妈做主了,我们家能拿出两千元来。”

    “那剩下的呢?”

    叫小伍子的伙计在一旁想了想,突然说:“可以让刘姥姥或者肖义哥去向佟老板借呀?到时候连本带利息全还给他。”

    大头认可地点点头:“小伍子说的倒是个办法,我这就去给肖义哥打电话。”

    大头打完电话回来不久,佟胖子就骑着一辆摩托车送钱过来了:“张姐,借钱这点小事,你不能直接跟我说呀?还非得让肖义从中给我打电话。”

    “真不好意思呀,佟老板,给您添麻烦了,还劳您亲自跑一趟。”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谁也挡不住会有个难处,当初我就是这么过来的。要没别的事我先走了,这钱你先用着,不够再言语。”

    “哎,你等等,佟老板,我给您打个借条。”

    “打什么借条啊?谁敢说自己以后一辈子都不用求人了?不说别的,咱死了还得找人往外抬吧?就这意思,你们忙着,我走了啊!”

    张杏菊一直目送佟胖子那辆摩托车消失得无影无踪才回过神来。数了数手里崭新的票子,整整五千元,很有些喜出望外的样子:“真帮我们解决大问题啦!”

    晚上,大头特意到夜市上去了一趟。

    天气渐冷了,来逛夜市的人明显减少了,生意要比以前冷清了许多。

    老夫妇俩已经炸好了一些油糕在盆里放着,买的人不多,老两口一边干坐着,一边又闲不住地用手反复搓捏着案板上的一个个小面团,看见大头朝他们的摊子走过来,猜出一定是有事情找他们。老头将自己坐着的板凳让

    出来,往旁边挪了挪让大头先坐下来再说话。大头也没客气,一屁股坐了上去。骑了这么长时间的一段路程,确实感觉有些累了,忙掏出兜里的烟卷来递给老头一支,自己也点燃一支,猛吸几口,过足了一把瘾后才开口说话:“大伯,眼瞅着天气变冷了,夜市的生意也难做了。”

    “谁说不是呢?咱正为这事发愁哩!”

    “我给您找了个生意,不用出来摆摊,呆在家里,一年四季都能做,比您在这里炸油糕可要强多了。这么跟您说吧,从现在开始,您专门为我们炸锅巴,每天至少要五十斤,我们按四块五一斤收购您的,怎么样?”

    “好倒是好,可那玩意我没炸过呀?”

    “我教您呀!东西我都给您准备好了,把东北大米淘洗干净,择净砂子,用大锅煮成半熟,沥干水,每十斤米加二两盐、半斤江米面拌匀,用我给您带来的这三把小铲子,先用小勺往上盛满米,再用筷子把它抹平了,然

    后放进油锅里轮换着炸。炸熟了,锅巴自然就脱落漂起来了。然后用筷子一块一块夹起来,冷却以后用塑料袋装起来。做好了利润很大的。琢磨着让谁来炸这锅巴的时候,我首先就想到了你们,要是愿意,您就点个头,您要

    是不愿意做,我在另找别人。”

    “唉,大侄子,你这说的是哪里话?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我们求之不得呀!我是怕做不好,耽误了你们买卖。”

    “大伯,这没什么难的,照我说的那样去做,熟能生巧,很快就老练了。就这么说定了,后天我来拉货。”

    “就这么说定了,后天你来拉货。回去代我向张老板问声好儿,替我向她道声‘谢谢’。”

    “我来时张阿姨说了:咱都是买卖人,做买卖的那个难处咱们心里都清楚,谁都不用多说客气话。谁有能耐,谁有难处,都相互帮扶着点儿,买卖就都能做活了。噢,对了,张阿姨让我问问您:哪有做粉条的专业户?咱

    每天要的量大,最好联系一家专门为我们做粉条的专业户,保证我们每天的供应量。”

    “这事情好办,我老伴娘家的大舅老爷就是专门做粉条的,我明天就去找他。你给个话,是做粗的,还是做细的?”

    “粗细都要,每天至少要一百斤。大伯您再问问,看他能不能做出米粉的来,我们做米线需要的。”大头掏出一张名片来:“这是我们小吃店的电话,联系好了,您给我们回个话,价钱嘛,市场上买什么价,我们给什么

    价,不会让你们吃亏的。”

    “放心吧,大侄子,这事保证误不了。”

    “这事就拜托您老了,我也不跟您说客气话了,那我走了啊。”

    “你走好啊。”

    第二天一早,大头又陪着张杏菊去找佟胖子,商量让他的熟肉店给加工小段片排骨的事情。大头告诉佟胖子:这是做“过桥米线”时必须要用的,暂定五十斤,以后根据日销量再增加,佟胖子满口应承了下来。

    张杏菊告诉佟胖子:“大头说了,咱小吃店的人手有限,像这样一些浅加工的事情,都打发外围的专业户去做,自己只搞深加工就行了。说这叫‘互助互益’,可以共同发展。”

    佟胖子不住点头:“大头这小子挺有头脑的,是块做买卖的料。”

    “我这小吃店全靠他帮助打理起来的。”

    “张姐,你是个好人,好人必得好报。”

    “大兄弟,那是你们抬举我。”

    “张姐,我相信因果报应,我说的可都是大实话,日后你一定能够发旺起来。”

    “借你吉言,就盼着能有那一天了,真要到了那一天,我一定好好请请你,也谢谢你。”

    “这酒我肯定是喝定了。”

    “佟叔叔,”大头问:“你能弄到鸭血吗?”

    “鸭血?要那玩意干啥?”

    “人吃啊,做‘麻辣涮’少不了它。鸭血属凉性,败火的,这叫合理搭配。”

    “咱这儿的人不懂得吃它,宰鸭子的时候把血白白地放弃了,谁知道那些都是钱呀!”佟胖子顿了顿,也想了想:“这样吧,我有一些卖烤鸭卖卤鸭和板鸭的朋友,告诉他们以后把鸭血都给你们留着。能够赚钱的事情,

    他们肯定都乐意去做。”

    “佟叔叔,您告诉他们:宰鸭子的时候在碗里放些盐水,把鸭血滴在碗里,凝固之后放进开水里去煮,煮熟了捞进凉水里去泡起来,用小刀片贴着碗边轻轻划一圈就全倒出来了。价格,我们按两块钱一斤收购他们的,但必须做的干净,不能有鸭毛融在里面。”

    “放心吧,这事包在我身上了。”

    该办的事情都办妥了,该买的东西都买齐了。定做的货架子和大案板以及支架都给送过来了,大家用水认真仔细地把它们都冲洗干净。大头告诉大家:这两样东西一定要保持原色,不能刷漆,漆的气味性大,容易污染蔬菜。

    当天下午,原先在夜市上紧挨着张杏菊炸油糕的那个老头就骑着一辆大三轮驮着用油炸好了又打了包的江米锅巴,领着开“三马”的大舅姥爷驮着粉条米线送过来了。

    张杏菊忙将二人让进屋里,递上两杯香茗,拿出一盒烟来让二位喝水先歇着,吩咐白茹领人去卸车上的粉条、米线和锅巴。来人实在坐不住,非要帮助卸车不可。张杏菊实在拗不过,只好任由他们去卸。众人很快卸完了车上的东西,过了秤,付了该付的钱。

    张杏菊要留两位在这里吃晚饭,二人执意不肯。

    张杏菊只好拿出两盒烟来硬塞到两人的手中:“真不好意思,大老远的麻烦你们给送了过来,本来说好明天我们自己去拉的。我只能说声:多谢啦!”

    “谢什么呀!听说你们就在这市场附近,我大舅姥爷说:这儿的道他熟悉,以前来这儿卖过粉条,寻思着你们正张罗着开业,一定很忙,我们闲着也是闲着,你们是大户,送过来也不费事。以前我大舅姥爷做好了粉条也是要拉到市场上来卖的,有时一来就是一整天,还不见得能卖净了。现在可好了,又快又省事了。以后像这样的事,我们每天给送过来就行了,不用你们往那跑了,怪麻烦的。”

    “那就麻烦你们了。”

    “麻烦什么呀?我俩还没说谢你啦!”

    “您也别谢我,我也不跟您客气啦!后天我们小吃店开业,二位一定要过来,哪怕来喝一杯茶水,也算是抬举我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

    开业这天,天气特别晴朗,又赶上是双休日。

    小吃店正挨着市场,又在服装市场“女人街”的进出口处,人们一听见燃放鞭炮的声音便聚拢过来探究竟,凑热闹。

    大杂院里的男女老少大清早就赶了过来,不仅送来了好看的镜匾,还包了一个大大的礼包。

    蓝芳穿了一身新衣裳正和蓝瑛站在一起看哥哥帮着肖义和大头在左边空地上搭接红布房子。等把红布房子完整地搭建起来,桌椅燃具都摆放整齐时。王戎领着“海弋”轮的水手们正赶到了,送了一块最大的致贺镜匾,还有一个大大的红礼包。不仅他们如此,连街道的薛主任和金敏他们过来,也是又送镜匾又呈礼包的。

    张杏菊心里纳闷,忙将曾姥姥拉到一旁:“外婆,怎么来人都送个大礼包啊?”

    “这是贺礼呀!”

    “我怎么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呀?外婆,您老跟我说实话,这是不是你们在一起商量好的?”

    曾姥姥含笑点点头:“你刚开业还没有收益。大伙听说你开了这么大的一个小吃店,都为你感到高兴,都想帮兑你,知道你那脾气绝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资助,所以大家商定了:趁你开业这天,齐聚到这里热热闹闹地庆贺一番,再以送礼包的形式把自己的一点心意也呈送出来。杏菊,你该不会拒收大伙的这些诚意把?”

    张杏菊满眼盈泪地点点头。

    “杏菊,你别这样,有这么多人关心你,支持你,你应该高兴才对。我们这里不用你招呼,快去招呼其他客人。”

    附近一些商家的售货员和市场上卖服装的个体户,中午都喜欢到外面的小吃摊上来买些烧饼、小菜,炒个米饭,来个凉皮冷面,煮个方便面再窝个鸡蛋什么的对付中午一顿饭。听说这里新开业了一家四川麻辣风味的小吃店,觉得特新鲜,都想换个口味尝试一番。还没到该吃午饭的那个时辰,小吃店门前就已经围聚起了许多人,并且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等候了。

    门前那两口大锅里正在翻滚着冒汽的汤水,两个伙计动作麻利地将一把把粉丝,一把把米线,一撮撮青菜和海带丝很小心地投放在汤锅里的漏捞上,烫熟之后再捞起来盛入一只只大碗里。

    张杏菊和白茹忙着往一只只碗里加调料,抓香菜,放排骨,再倒进一只只饭盒里或套好的塑料袋里打好包,让买主小心地端着或提着走。

    大头却在门首的油锅里捞起一串串炸好的串子,麻利地用起小刷子蘸着瓶罐里的各种酱料和调料往串串上涂抹、挥洒,和着一串串从另一口汤锅里捞起来溢着香气的“兰花干子”和“虎皮蛋”一包包地递给客人。

    几个人忙活了一阵子总算打发走了这一拨人,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有一些回头客踅了回来,说买回去的“酸辣粉”和“过桥米线”什么的,自己没捞着吃一口,都让同伴们给抢光了,吃了都说好,特意让他们过来再捎几份回去。

    又是一阵忙活,来人很高兴地端着饭盒,提着一袋袋的东西走了。

    那一长溜的正房里和在门前左边那块空地上搭建起来的红布房子里都已经落满了人:有大杂院的;有“海弋”号的;有海运局的;有居委会的,等等,还有过往的食客。

    两位外婆把陈妈和黄春英拉到一旁小声叮咐:“今天,来的人特多,都集中在吃饭的这个时辰里,看来有点忙不过来。你们两个过去先帮着招呼小黄和王戎他们还有来买‘麻辣涮’的食客们先就餐,我们这里先不着急。”

    “嗳。”

    大杂院的男女老少在临走之前,把用过的碗盘、杯盏都涮洗得干干净净,归纳的整整齐齐,又将油腻腻的桌面都擦拭干净,把屋里屋外的地面清扫得干干净净。

    德君、蓝瑛、蓝芳三兄妹执意要求留下来帮助母亲再料理一会儿小吃店的事情,等到晚上打烊之后再陪同妈妈一起回到大杂院。

    张杏菊本来想让德君随着大杂院里的人们一同回去,因为德君很快就要面临高考,必须抓紧和珍惜每一点时间。又一想:自从丈夫去世之后,一家人从上到下都生活在阴霾沉闷的氛围中,难得有今天这样一个可以使人心情放松的好机会,应该让孩子们愉愉快快、高高兴兴地度过一个周六,给孩子们一个愉快的心情,还他们一个愉快的氛围,便点头答应让三个孩子都留了下来。

    送走了大杂院的来人和海运局的水手们以及其他来客,张杏菊忙招呼大家赶紧坐下来吃饭。

    张杏菊亲自为大家点起了一个火锅,又让德君和蓝瑛端来几盘羊肉片,鱿鱼和海参,用大浅子装了满满一下子蔬菜和粉丝,又搬过来一箱饮料和一捆啤酒。

    “今天是我们大家值得高兴和庆祝的日子,大家敞开吃,敞开喝。忙到现在大家也累了,也饿了,都吃饱了肚子。”

    “张阿姨,下午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酒水就免了吧!这顿饭大家简单一点,等到晚上打烊之后,大家再聚到一起好好庆贺。”大头说完,带头吃起烧饼来。

    天黑之后,市场上商家的各式彩灯都争相辉映地亮了起来,使整个一条宽阔的街面显得透彻而又鲜亮了起来。

    站在“女人街”的进出口处往左一抬眼就能瞅见小吃店门楣上的广告牌和搭建起来的那个红布房子被内里的灯光闪着既招人又惹眼的雪亮,映着彤红的光芒。

    夜间,这里的生意比白天还火爆还忙碌。

    舍家携口的男女老少,热恋中的一对对情侣和那些爱逛夜市,爱挑选时兴服装的女人们在兴致盎然地贯通了一遍“女人街”之后,都会悠闲地朝小吃店这边踱过来,找张桌子坐下来,或炸、或涮、或煮、或捞地放松着心情,自由自在、自乐自娱地吃喝起来。花钱不多,图个悠闲自在。一顿吃喝完毕,也在不知不觉之中打发走了大半夜的时光。

    那些商家店铺开夜车忙着卖货进钱的售货员也喜欢差人到这里来买些宵夜捎回去吃。

    小吃店的生意每天早上九点钟从打开、捅旺炉子、烧开汤锅的时候算起,一直要忙到午夜时分才能打烊。

    大杂院里的生活也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

    德君、蓝瑛和蓝芳加上白茹家的两位公子,中午放学的时候齐聚在学校附近专设的接待站里去吃“学生套餐”,傍晚放学之后再一同结伴回到大杂院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