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的主神游戏 > 第五十三章 征服三国(四)

第五十三章 征服三国(四)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我的主神游戏 !

    商议完杂事,接下来曹操脸色一变,变得凝重无比,两眼之中透出一阵精光。

    “诸公,当今董卓乱政,秽乱宫廷,欺凌圣上,迫害忠良,吾欲起兵讨之,汝等以为如何?”曹操沉声道。

    “主公明见,诸侯苦董卓久矣,河北袁公,诸位太守,均有此意,主公此时传檄,正在其时。”这时,夏侯渊第一个开口赞同道。

    “吾等附议。”对于起兵讨董,这件大事,任何人都没有疑义,本来曹操募兵的理由就是讨伐董卓,当然不会反对。

    “妙才所言极是,本初亦早有此意,只是不得名义,既如此,吾曾刺杀董卓,后得圣上衣带诏离京召集群雄,拱卫汉室,既如此,吾将速发讨董檄文,言明圣上有诏书在此,召诸侯共讨董卓。”曹操言语间目光闪烁,打量着诸人。

    李林一直一言不发,这是为了熟悉这个世界的种种制度,以免贸然开口,在这种正式场合,触及一些忌讳就不好了。

    他知道曹操这时候是矫诏,不过对于诸侯来说,他们需要一个借口,而这个借口也只有刚刚离京的曹操能够带给他们,所以这就造成了曹操第一个散布讨董檄文的事实,其他人难道不想夺取这份名望?只是他们没有名分,想要矫诏也没有人相信。

    书写讨董檄文,散布四方,这件事,不是一时之间完成,曹操只是下了命令,自然有人去照办。

    “讨董一事已经定下,诸公还有何事要议?”曹操环顾一周,朗声道。

    “父亲,我等城池稀少,钱少兵稀,而我陈留附近,尚有数座空城,是否可先派将领前去攻占,以作周旋之地。”这时,大公子曹昂开口道。

    “这……”曹操沉吟了一下,捋了一下胡须。

    “万万不可,”李林抬头一看,原来是张邈,只见他开口说道,“周围虽是空城,但仍接连诸侯,吾等刚要发布讨董檄文,不可刺激诸侯,吾等为匡扶汉室而来,无朝廷明令,岂可任意征伐?”

    “张公所言甚是,此事就此作罢,子修莫再多言,”曹操颔首道。

    李林明白,这时候肯定不能像游戏中,毫无顾忌,仗着诸侯结盟,自己肆意侵占空城发展,要考虑各方面的反应,尤其是名望方面,败坏名望的时候做不得,尤其是势力初创。

    “既无他事,现在分配各处设施长官,子高,吾观汝对政事颇为擅长,又精通农事,不如先掌管一处农田如何?”曹操这时看了下端坐案后的李林,询问道。

    “愿听主公安排。”李林起身拱手道。

    “好,若有不通之事,尽可询问诸公。”曹操温言道。

    “诺!”李林应声称是。

    很快其他人也各自安排了政务,包括要新建的设施,由谁监督,都一一讲明。

    军议后,又是一次宴席,宴罢,诸将各自回到自己宅邸。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李林便去农田监管,查看各种作物的长势情况,这里的气候条件,农田能收割两次,分别是六月底,十月初两次,到了城外农田处,和农户一问话,他才发现自己特技“耕作”起作用的方式。

    他发现凡是他巡视过的农田地块,不容易滋生害虫,作物生长的更为茁壮,更为抗旱,他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归结到这个世界规则如此。

    至于水源,则是有一些兴修好的水利设施,平时要注意维护。靠近水渠的,能及时得水灌溉的,在古代来说就是上好的良田,膏腴之地,而远离水源的,浇水不便的,则是一些旱地,薄地,只能靠天吃饭。普通农户能有数亩良田便不得了,大部分都是几十亩的贫瘠之地,好地都被豪强地主占去了。

    他也见识到了乱世中普通平民的生活,中原大地刚刚经历过黄巾之乱,随处可见被损毁的村庄,路边的枯骨,真是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可惜做这首诗的曹操本人,称霸道路上同样对百姓酷烈,动辄屠城报复,可见其矛盾性,难怪后人褒贬不一,争论不休。

    普通百姓家,能有余粮过日者,便可称为中户之家,多数都是每日勉强糊口,一顿有一顿无,面无菜色,见之不忍。

    李林借助系统统计,得知凭借这时候的生产力,如果分配得当,大多数人是能够衣食无缺的,否则汉朝也不会达到三千万的人口数量,可见一个好的社会组织,对于普通百姓是如何重要。

    李林明白,自己想要在三国立足,进而统一这个天下,现在毫无根基,那些世家豪族,是不可能投靠自己的,没有深厚的根基,更不可能造反成功。

    征战天下,需要的是兵马钱粮,这些物质,此时,大部分都集中在地主豪强中,曹操能够起兵,除了自己家族出钱出力,富豪卫兹的资助也是必不可少,而他之所以能得到这些资助,和他早年的出身,以及积累下的名望,有极其重要的关联。

    而自己这些先天条件缺少,唯一拥有的就是系统辅助,以及各种各样历史经验,包括适合当前情况的一些先进技术,可以利用,用来扩大自己的根基。

    于是借助系统辅助,李林选取了一些能够提高农业作物产量的知识,诸如施肥,灌溉,除虫等方面的技术,传授给当地乡老等德高望重之辈,在行之有效的前提下,获得了众人的称颂,作物长势更加良好。

    至于更好的方法,比如水车灌溉,牛耕等,都需要许多资源,一时之间不能见效。由于推广这些农耕知识,无论是贫富,都有作用,因此受到的阻力很少,收获的声望很多,这也让他体会到了曹操任命他先从农事做起的一点用心。

    一月过去,太守府派人来监察巡视绩效,李林负责的农田设施维护良好,管辖下的农田作物,长势喜人,在未来的收获季节里,一定是个丰收年,让来人大喜,给了上等的评价记录归档。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林一边结合当前现状适当改进农作技术,一边参加军议,聆听当前形势,积累名望功勋。

    很快十月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李林负责的农田,收获超过另外两处农田三成之多,让人刮目相看。要知道三成,看似比例不大,但是放到粮食增产上来说,就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能多养活数千人。

    看着正在农田里奔忙的民众,各个面带喜色,曹操抚着李林肩头道,“子高果然高才,精熟农事,日后我军征战,粮草无忧矣。”

    “谢明公赞许,远敢效死力。”李林躬身道。

    “未曾想子高小小年纪,竟然深通农事,天资不凡,真乃百姓之福啊,未来的大司农之才啊。”这时张邈也开口应道。

    “不敢当张公如此赞许。”李林脸上带着惶恐的神情,谦逊道。

    “孟卓所言不差,吾也算见多识广,能在短短数月间,便能让粮食增产者,尚无一人。”曹操捋着胡须道,脸上一阵喜色。

    对他而言,得一武将容易,而能得到这样的政事之才难,既有武将之能,又有政事之才更难。曹操本人也是重视农耕者,否则也不会因为军马践踏农田,而作出割发惩罚自己的举动,更是大兴屯田。

    因此李林在农事上表现出非凡的天赋,让他尤为高兴不已,就算日后不善于统兵作战,他也丝毫不会认为看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