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皇长孙! > 第654章:逐渐没落的高棉帝国

第654章:逐渐没落的高棉帝国

作者:执笔见春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 !

    朱高炽巡查安南并不安生。

    时常会遇到盗匪。

    小规模的盗匪也就看到朱高炽等人的排场退却了,但依旧有强大的盗匪团敢于挑衅。

    安南大部分地区,就跟中原的水浒的水泊梁山差不多,不适合大规模的军队,易守难攻。

    很少的盗匪是因为吃不上饭,多数都是些土着民族充当。

    即便是先前安南王室对此也头疼不已。

    因为根本没有办法来剿灭干净。

    “大兄当年真的神了,这么个地方,如果迁徙大量的百姓过来种植粮食,可是要养活多少人。”

    “即便是没有高产作物那些,这里的产量也多得可怖。”

    朱高炽也并非是没打过仗,不管是在倭国,还是在安南,对于遇到些盗匪显得很是澹定,从而面对轻松打退。

    在了解安南的具体情况下,他就想到了当初坚持要进兵安南的大兄朱英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大兄朱英,那么今日的安南就不会属于大明,并且也不会有如此多人来开放安南。

    对于中原来说,这里的气候非常的难以适应,并且很容易诞生疾病。

    燥热的天气让人好像每一天都脑子嗡嗡的。

    朱高炽来的时候,就患上严重的风热感冒,好在是随行的大夫几服药下来就给解决了。

    在最初派遣五万精兵帮助安南王室驻扎的时候,朱英就让许多医师来到安南。

    一来是丰富中药里的药材,二来是专门研究在安南这样的热带丛林地区容易患上的常见病,并且开发出专门的汤药治疗。

    “太孙殿下确实如有神助,能够准确的把握到每个地区的优势,并且在想尽办法融合到大明中来,使之更加繁荣昌盛,臣不得不佩服。”

    夏原吉也感叹着说道。

    他最是精通术算和财政,很明白安南的重点所在。

    其实安南产粮在中原王朝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就是很少有人觉得要把安南纳入进来。

    说起安南,多数人的想法就是瘟疫横行,瘴气四生,完全没有那种粮食堆积的画面感。

    “大兄来我来治理安南,先生觉得应该从哪几点出发才是。”

    朱高炽谦虚的问道,他很是佩服夏原吉的才能,这是个真正的大才。

    尤其是从倭国到安南,朱高炽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夏原吉在各方面非常的有想法。

    原先也就觉得是个户部人才,擅长钱财管理。

    现在发现方方面面,夏原吉都比较懂行。

    最主要的是,夏原吉跟一般的人才不同,他是真正可以进入到最底层的百姓生活去考察,而不是讲述一些虚浮的想法,更加在乎实际的情况。

    夏原吉听到这话,微微沉吟。

    这大半年来,一直游走于安南各地,了解民生和当地的政治情况。

    眼下已然是到了回程的路上,再过个十天半个月就要回东都升龙了。

    到了东都升龙,就是真正的下政策治理地方。

    朱高炽的问话,也是给将来的政策方向定下一个基调。

    沉吟片刻后,夏原吉说道:“想要彻底的治理安南,将安南收归到大明中来,首先就是关于教化的问题。”

    这话说完,夏原吉突然一惊。

    随即苦笑着感叹道:“世子与我行进这安南大半年有余,这才明白教化问题是基础根本,而太孙殿下据说从未来过安南,却遥远指挥建立汉语学堂。”

    “并且想尽办法取消安南现在的喃字,改为我中原汉字。”

    “这一点太孙殿下已经走在了我们所有人的前面,现在回想起来,只需要按照太孙殿下定下的方针,好生的施行下去即可。”

    “并且太孙殿下连后续的安排都已经想好了,不断迁徙我大明百姓过来,分配良田,安排医师,处理好百姓生活问题。”

    “我实在是想不出,还有什么方面需要去补充的。”

    夏原吉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颓废。

    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外乎如此了。

    好像是他跟世子这大半年的辛苦,仅仅只是为了证实太孙殿下策略的正确,连查漏补缺的地方都没有。

    “先生不必如此,大兄是谪仙人,哪怕是我们这些凡人可以比拟的。”

    “且看现在的大明,不过短短数年的时间,跟从前就已经完全变了模样,直接成我大明盛世,这样的事情,不管是放在历来哪个朝代,都是不可思议之事。”

    “大兄的策略是挺好的,但具体的施行就是咱们来做,这大半年没有白跑,至少我们更加清楚要怎么去完成大兄的安排。”

    朱高炽显然想得轻松一点。

    从当初在北平那个时候遇到朱英开始,他就已经了解到朱英的才能。

    后来神话般的成为了自己的大兄,紧接着就大明京师的各种变革,要是想跟大兄去比一下聪明才智啥的,早就已经被打击得体无完肤了。

    “世子殿下说的没错,是臣愚昧了。”

    夏原吉调整了一番心态,向朱高炽道谢。

    就像是朱高炽所言,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来落地。

    往往很多时候不是策略不行,是施行策略的人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产生了更多的麻烦,最后好的想法落空。

    夏原吉之所以会陷入到这样迷惘的状态中,主要还是因为对自己才学的骄傲,当感受到更为强大的存在后,就容易自我怀疑。

    这也是大多数才学高的人通病。

    待回到安南东都升龙城,就是朱高炽开始全方位治理安南的开始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李景隆的远洋舰队,在真腊沿海上岸了。

    真腊临近占城,和安南主要是因为横断山脉的阻隔,所以没有什么往来,也不属于汉文化圈子。

    强大的远洋舰队,仅仅只是停靠在真腊沿海的港口,就给了这些高棉人强大的威慑力。

    但凡是第一次见到这样高大如城楼的宝船,都难以避免眼中所带来的震撼,于这个时代,可谓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尤其是在普通百姓的眼中,这简直就是神灵显圣的奇迹。

    真腊国王忽而那,已经是病入膏肓,躺在王宫的床上没法动弹。

    当消息传达到真腊王宫的时候,自然是真腊大王子参列婆匹牙负责前来迎接。

    最主要的是,真腊大王子参列婆匹牙已经得到了消息,他的妹妹苏丹娜,已经成为了大明最有权势的太孙妃子。

    真腊虽然不属于汉文化圈子,但跟中原王朝历史上就已经有朝贡往来。

    毕竟中原王朝的强大,是周边所有国家君主不得不忽视的存在。

    早在隋朝时期,真腊就派遣大使朝贡。

    唐朝时期也依旧是没有断绝。

    贞观年间,真腊跟唐太宗的关系很好,唐太宗回赐了很多礼品,而真腊这边也没有小气。

    仅是珍贵的白象就送来了三十二头。它们都经过特殊训练,会跪拜舞蹈,每逢节日常在宫苑中表演。

    后来真腊分裂成北方的陆真腊,还有南方的水真腊,双方都跟中原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真腊王子还曾率领随员访唐,唐玄宗赠以‘果毅都尉’的荣誉称号。

    后不久,真腊副王婆弥和王后又亲自来中原访问。

    唐代宗对这次访问极为重视,以国宾礼接待,并特赠以汉名‘宾汉’,寓意中原的上宾作为纪念。

    唐末宋初,水陆二真腊又归统一,便就是现在的高棉帝国,又称吴哥王朝。

    这也迎来真腊最为强盛光辉的时候,版图也是历史上最为辽阔。

    宋末元初之际,真腊拥有战象近二十万头,国土七千里,成为南海一等一强国,即便是占城的大半疆域,都在真腊的掌控之中。

    至今,吴哥王朝从唐末宋初到如今大明建国三十载,已经延续了六百多年的头统治。

    目前王朝的气运,也已经是慢慢的走到了尽头。

    王朝的繁荣,从来都是建立在底层百姓的血汗上,由于大规模的营建和对外征服,汲尽了百姓血汗,百姓起义和被征服地区的反抗连绵不断。

    让现在的真腊不仅丢失了大量国土,还损失了许多精锐的士兵。

    外忧是一方面,内患也不小。

    随着现在真腊国王忽儿那重病,多方内部势力争权夺利,根本不在乎百姓和边境,以至于可以顺位的真腊大王子参列婆匹牙,也只能想办法寻求外界的帮助。

    “这..这..这...就是大明的舰队吗。”

    沿海的港口,真腊大王子参列婆匹牙提前带着宫廷禁卫军前来迎接大明远洋舰队的到来。

    跟其他人一样,当看到大明舰队的时候,一股强烈的窒息感传来。

    其实对于大明的强大,南洋诸国早有耳闻,毕竟大明京师邸报最畅销的地区,莫过于南洋了。

    只是听说归听说,对于大明京师邸报里的一些内容,多数贵族都当故事来看,甚至觉得太夸大了。

    很多国家的使臣都是去过中原王朝的,多少有几分了解,哪里有邸报上的那么夸张。

    真腊大王子参列婆匹牙先前也是这么觉得。

    直到现在,看到这一排排城楼那么高大的巨船。

    在这些巨船下边,港口停泊的商船简直就如婴儿般可笑。

    直到宝船靠岸,阶梯放下,数千骑兵在港口列队时,参列婆匹牙这才从愣神中反应过来。

    真腊大王子都这样了,其他人当然没好到哪里去。

    李景隆骑在白马上,带领着缇骑缓缓从港口走了过来。

    不得不说,天生贵气的李景隆,在穿戴特意打造的轻型盔甲后,整个人真就犹如天上的神将一般。

    举手投足的雍容华贵,让只是看着的人就感觉心生卑微。

    真腊大王子参列婆匹牙也过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皮肤偏黑,华丽丝绸服饰装扮,即便是挂满了黄金珠宝,在李景隆面前依然是暗然失色。

    行至面前,李景隆翻身下马。

    真腊大王子参列婆匹牙抚胸低头,向这来到真腊的大明使者表达崇高的敬意。

    不是说真腊这么卑微,而是大王子早就知道,面前的这位并非是普通的使臣,而是强大帝国大明的皇族成员。

    双方在语言这块,自然只能是依赖于翻译官进行。

    毕竟文化已经完全不同。

    这让李景隆也是感到非常的新奇。

    占城虽然也不属于汉文化圈子,但是由于大明的强大,加上作为南洋第一站,大量的海贸往来,讨生活的大多数都懂得一些蹩脚的汉话。

    尤其是近几年,受到大明的影响很大,一些新建的建筑屋舍都偏向了大明风格。

    这也是朱英在暗中的推动,施以教化的缘故。

    李景隆在真腊大王子的接待下入城。

    随着不断的翻译交谈,李景隆也开始对真腊多了几分了解。

    真腊国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

    下设五大臣﹕孤落支,高相凭,婆何多陵,舍摩陵,髯多娄。

    大臣之下还设有若干臣僚,全国各城都派有部帅治理。

    大臣,部帅,臣僚都由王亲国戚担任。

    在真腊有着森严的等级限制,官属出门乘轿及打罗伞各级有别,屋舍高矮广狭也有定制。

    官家府第和百姓房舍也不相混淆,百姓只能盖茅为屋,国戚大臣才许用瓦。

    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等级森严的秩序。

    真腊的农业经济很是发达,李景隆可以看到远方一系列纵横交错的沟渠网骨架,还有各种蓄水措施。

    这说明真腊的水利工程做得很不错,对于农业发展很有利。

    李景隆知道,这些南洋国家物产丰富,粮食一年三四熟,气候四季相差不大,很少会出现天灾缺粮。

    所以许多强盛的国家,国祚延绵远超中原王朝。

    “这位殿下不必如此客气,你的妹妹现在正是我大明太孙的妃子,说起来我大明跟真腊,现在都算是一家人了。”

    城内的府邸里,李景隆笑着说道,旁边立即进行翻译。

    听到翻译的话,真腊大王子眼睛一亮,连忙叽哩哇啦的说了一大段。

    旁边的翻译听完便翻译道:“大王子说对于自己妹妹能够嫁给强大帝国太孙,感觉到非常荣幸,他希望真腊能跟大明保持更好友好的关系。”

    李景隆有些狐疑的看向翻译,问道:“他说了那么多,你就翻译出这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