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之春暖花开 > 第四十七节柳儿的远虑近忧

第四十七节柳儿的远虑近忧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穿越之春暖花开 !

    感谢收藏、点击、推荐!!谢谢

    接着说这柳庄的位置。

    而大王村的村子在河的左边,离此地约有二十多里地,种满庄稼,所以村人都不太容易走到这里来,由河边向南行约有二里多地,河面最窄,约只有五米多六米宽,河上有着一座石头造就的双拱桥供人出入,此桥名叫大石桥。呈东西向横跨双花河,向西是小王村的方向,此桥向东走五里就到了官道。沿官道向东直行三十多四十里,就是秋叶镇。这座桥是大小王村通向秋叶镇的一处要道。双花河也是分隔忠王府别院同大王村的边界,河右是大王村,河左是忠王府别院,

    离了庄门,沿河走二里多地就到了大石桥,过桥去,沿着路南走二十多里,就进了大王庄,直向西行三十多里就是小花河,也就到了小王村的地界。由桥向东走五里就到了三岔口的官道上。直通秋叶镇。

    自从堵住了当年柳儿通过的竹林小路,现而今,不通过庄门,就很难进入柳庄。因为这双花河在这一段也是有二十多米宽,要成心堵住这个宅门也是很容易的事,近50米的洞子,随便就守住了。路边的山上,堆着一堆乱石,柳儿心想,万一有个什么,将这些乱石放下去就能将门堵个结实,柳庄的地势有些桃花源的感觉,易守难攻。出了山脚,走上三里多路,就到了柳庄,在大王山山脚一块平坦的地面上。背山面湖,景色绝美。所以柳儿一发狠,将这两座小山买下来,决心花上个几年,筑就一座堡垒。这古代可还有兵祸之说罢?以避战乱。唉国弱是民不安。

    柳儿也想不通,这为什么当年这方家一家四口,选这一风水宝地安家?实在是不方便,唯一的,就是周围用水方便,地也够厚,田也够肥。耐得住寂寞的话,倒是个修身养性的地方。柳儿也耐得住,但还是买了150多的人,陪着自己在此福地洞天,生产、生活。

    不知陶渊明是不是自己的祖先,自己这身体的主人会不会姓的是陶?不是姓柳?呵呵,这地方,不比他老人家寻到的桃花源差多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柳儿的远虑。下面是柳儿的近忧。

    这时间是过得很快的,这天已是冬至前十日了,

    柳儿独立生活,开府产宅的第一个冬天,差不多已经过半,柳儿着实过了一把的艰苦日子??没有菜吃,日日就是白菜,萝卜,南瓜,吃得她两眼里发绿光,嘴里吐清水,实在是前世今生都没有试过这种日子,前世不用说,想也是呀,在尚书府,在忠王府,一年四季都有绿菜吃的嘛,怎么也没想到,冬天绿菜是没地卖的,自己开了大棚子,居然种的全是白菜,萝卜,狂晕呀,吃足苦头。

    这却是柳儿的无知害了她,她在的两府可都是跟着最强的一房,所以能够吃上,各种绿菜,其它外院的可也难得吃上,所以杨嬷嬷没有提醒她,这菜的问题。因为冬天,吃这些菜,对杨嬷嬷来说,不是问题,是正常的日子。很满足的生活。

    这少说一句话,后果就如此严重?我不就没说让你种菜品种多些,你王庄头同志!就让我餐餐白菜、顿顿萝卜?这蕃菜种子是买来玩的?

    这可是冤枉死王庄头了,这蕃菜谁也没种过,这放在开春了,万物生发的时候顺时而种,不是把握性大些吗?这大棚能不能成都不一定,怎么敢种蕃菜进去,万一不成呢,这蕃菜种子是可遇不可求的呀。

    庄子里的人陆续的安置妥当后,柳儿叫陈婶子除了重孝,仅在头上戴白色绢花为记,搬进了柳庄的后院,同新来的秦嫂子带着大宝,住在东厢房,专门做柳儿的小厨房的饭菜,以及衣物的浆浆洗洗。每日里,杨嬷嬷、姜管家、王庄头、管氏、芸娘、王明、小红一总在正院里吃三餐。小红不吃的多数,她总带着另外的虹彩妹妹轮流安席。侍候上汤盛饭。待饭后,陈婶、秦嫂及虹彩妹妹才吃饭。杨嬷嬷过不得几日后,让这三个男的,在屋子外间独开一席,内里由女眷们陪着柳儿用饭,柳儿同姜管长们,只能吃完饭后,去书房交谈庄里大小事务,交帐对数。

    村里的柳宅,留了一房姓何的一家五口,因着姜管家看着这家人为人还懂机变,颇能接人待客,就由他家管着柳宅的院子及村东头和8亩大棚。

    院子里的牛棚里放着一架牛车,以供他们来往及传递消息到柳庄来。柳儿仍留着正房使用,时不时过去看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就越来越少去了,小斌们、大牛、栓柱们还跟柳儿相处来往的,常常去柳宅驾着牛车来找柳儿玩,村长同里正叔如若有事,总是使小斌来叫柳儿或是也来驾着牛车去柳庄里去。

    柳儿在暖棚搭好后,只有天气变化时分,带着王庄头去教着盖帘子、掀帘子,然后,天更冷时,怎么用堆肥升温以及用碳火或柴火升温。当王庄头掌握了这个技巧后,柳儿就丢手不管了。

    秋叶镇上的房子出了变故,当然是往好的方向转变。这家人,原订春节后才搬走,结果在冬至就可以搬走交房了,柳儿是很高兴的,这几月,只出不进,委实心里郁闷,只要绣坊能开业,自己的收入就是稳定的了。地里只种了一季麦子、玉米,还不知这玉米能不能熬过这冬季,有所收获。实在是种晚了些。开春,这地要提前育苗,提前种下去,然后才能提前夏收,再秋种,如此,种上两季,这地才能有余粮存下来。

    地柳儿是不会种,但帐柳儿会算,王庄头讲出大致的产量、每季庄稼所要的生长时间,柳儿就算出了庄子每季产粮多少!全庄人口,口粮多少,这帐王庄头也能算,但苦于不敢违背自然规律,提前种,只觉得这产两季赶了些,柳儿教他做了大棚,然后点通他的思想,告诉他??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王庄头本也是用暖棚种过花的,提前育过年花的人,听得柳儿劝他:“你就当这玉米、麦子,是你的牡丹、水仙,你不觉得他们无非是长得不一样,如同人一样,有人爱吃咸,有人爱吃甜,但不都是草木,这生长所需的阳光、温度、水、同肥,还不是都是一样的?一通百通,王庄头如梦初醒,胆子也肥了,柳儿将在前世看到的听到的这地里的活计,说个大慨,他就自己拿一小块地去试,

    柳儿对种地是很感兴趣的,不然前世也不会去租开心农场来种地,不会想过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可前世没进过农学院,只不过是前世在电视偶尔听到的看到的一些农业知识,三脚猫的功夫拿出来当师傅,真是强强联合,一个敢说,一个敢干,居然,还给这两个人把庄稼种成了,也成功了,然后,终于,柳庄的地就是年产两季的了。

    柳儿早把小红扔出自己的正屋,就将她放在东厢房加上后买的取名小橙、小黄、小绿、小青、小蓝、小紫的六个十一二岁的小丫头们住在一起,(想起前世有首莫名的歌——虹彩妹妹,也就随口叫这七人为虹彩妹妹了,)轮班听差,平时不叫不可到正房打扰自己。时间大把的柳儿,每天叫陈、秦二人进来,拿出菜谱,自己想吃什么甚至于就是顺着菜谱,教两个做菜,一个菜总要做个三五七次的,方才重新抄好菜谱,细写步骤。一式两份,一份在抄在书册上,取名柳家菜,一份就抄在一张张的萱纸上。一一放好。最后一次做菜时,就会跟秦嫂说,可记得了,就是如此做。秦嫂于饭菜一道,颇有些天份,有七八分大长今的感觉,提头醒尾,陈婶子,热爱劳动,勤奋洗锅刷碗,择菜洗米,无有怨言,加上人是个用现代话来说,是个固执的扭人,有几分德国人的习气,对最后的菜谱,先放什么后放什么放多少盐,放多少酱油,几瓣蒜执行得一丝不苟,炒出的菜虽说少了几分灵气,多了些匠气,却也大致差不多能吃了。

    陈秦二人,就每天试着一到二个菜,柳儿总是抽个时间指点一二,然后又众人品评,柳家菜谱越集越厚。这天,柳儿看了看,抽出了十份菜谱。放在桌子角上,让紫儿去叫来姜管家。

    “姑娘,什么事吩咐?”姜管家因着冬至要到,这是个大节气,要过得红火热闹,正想着招呢。听说柳儿叫他,忙过来,

    “冬至节快到了,我这里有十个适和这节气吃的菜谱,这城里的百味居可没什么新菜出品,有些走下坡路了,你去找他的东家,带着秦嫂子,把这十个菜,在他百味居做出来,让他试吃,告诉他,此类菜谱,我们还有很多,问他要不要,不要我们就去他的对头家卖,如果要,我们就以此菜谱做本金入份子,我们收的份子钱是我们提供的菜谱做的菜品,赚来银子的一半。”姜管家半天才反应过来,敢情自己的主子,拿着这十张薄纸,就想让自己拿下百味居的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