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
一错再错
既然王振决定要回家去看看,那就去吧,大军于是调转方向,向蔚县出发。
事实上,王振的这个决定倒是正确的,因为从他的家乡蔚县,正是由紫荆关入京的必经之路。只要沿着这条路进发,足可以平安抵达京城。
八月三日,大军开始前行,但行进仅五十里,队伍突然停了下来,然后接到命令,所有的部队立刻转向,回到大同,沿来时的居庸关回京。
这简直是个让人抓狂的决定,大军已经极其疲惫,如果继续前进,不久就能回京,并确保安全。
好好的路不走,走到半路,居然要回头取一条远路回京!
发布这条命令的人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那就一定是疯了。
王振有正当的理由,而且似乎还很高尚。
“秋收在即,大军路过蔚县,必会践踏庄稼,现命大军转向,以免扰民。”
真是太高尚了,司礼监王振践踏人命,贪污受贿,祸害国家,诬陷忠良,现在竟然突然关心起蔚县的庄稼起来,实在是“明察秋毫”。
后世的史学家无不对此“高尚行为”深恶痛绝,还有很多人分析,蔚县的田地应该都是王振自己的,所以他才那么在乎。
其实在我看来,是不是王振的并不重要,因为即使这些田地不是他的,也不能说明他的品格有多高尚。无非是施以小恩小惠,显示自己的权力而已。
王振最终还是挽救了蔚县的庄稼,显示了自己的权威,当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这个代价就是数十万条人命。
天降大雨,二十万大军行进更加困难,士气极其低落,士兵们怨气冲天,然而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说什么也没用了,老老实实地走吧。
八月十日,经过艰难跋涉,军队到达宣府,眼看大军就可以安全进入居庸关,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但也就在此时,一直尾随而来的也先终于看清了这支明军的真实面目,经过数次试探,他已经明白,只要发动攻击,必定能够击败这个所谓的庞然大物。
在躲避及尾随了一个月后,也先这只黔虎终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冲击。
所幸的是,明军发觉了也先的这一企图,立即派出主力部队骑兵五万余人进行阻击,统帅这支军队的人是朱勇。
朱勇的父亲朱能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就如同张辅的父亲张玉一样,但朱能和张玉的不同之处在于,张玉的儿子张辅也是个优秀的军事人才,但他的儿子不是。
朱勇带领着五万大军自信地出发了,他虽然是负责后卫工作,但其实他的兵马要多过也先两倍,因为据可靠情报,也先只有两万骑兵。这也正是朱勇自信的根由所在。
盲目的自信往往比自卑更可怕。
具体经过就不用多说了,只说结果吧:
“鹞儿岭中伏死,所率五万骑皆没。”
五万人中了两万人的埋伏,全军覆没,这充分地说明了朱勇不是一个好的指挥官。
不过在我看来,死在鹞儿岭的五万大军还是幸运的,至少他们还是奋战而死的。
他们没有死在土木堡,没有死得那么窝囊。
消灭了朱勇,通往胜利的道路终于打开了,也先的前面,是一片毫无阻拦的坦途。
土木堡
虽然朱勇指挥不利,但他的军队还是为皇帝陛下争取到了三天时间。
三天救命的时间,但也仅仅只有三天。
八月十日从宣府出发,明军用三天时间赶到了土木堡,这里离军事重镇怀来只有二十五里,只要进入怀来,所有的人就都安全了。
下面的事情我想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到,又有一个人反对。
这个人还是王振。
他如同以往一样,找到了一个理由,不过这个理由一点也不高尚。
“我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大军暂时不入城,就在这里等待!”
一个人犯一次错误不难,难的是从头到尾都犯错误,类似王振如此愚蠢而不自知的人,实在是天下少有。
对于这位司礼监先生,我已经无话可说,抛开他的恶行,单单他的愚蠢和无知,就足以让他遗臭万年,为万人唾骂。
一个人最可悲的地方不在于被骂,而在于骂无可骂。
就这样,明军失去了最后一个脱困的机会。
也先终于赶到了,他擦干了朱勇在他刀上留下的血迹,准备再次大开杀戒。
八月十四日夜,也先突然发动攻击,明军猝不及防,全军败退,但由于人数众多,也先不敢过于深入,明军于是趁此机会结成紧密队形,并挖掘壕沟,准备长期作战。
据我估算,也先此时的兵力应该不止两万,而是在五六万左右,但即使是这样的兵力,他也无法击溃固守的明军。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八月十五日,也先突然派来使臣,表示愿意和谈,王振十分高兴,立刻派出曹鼐参与和谈,此时,似乎是为了表示诚意,也先的军队已退去。
面对这种情况,熟知兵法的兵部尚书邝埜冷静地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是也先军队的诡计,不能轻信,应该固守待援。
也就在这个时刻,王振终于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充分地使用了自己的愚蠢,犯了最后一个错误。
“大军立刻越出壕沟,马上转移!”
在正统十四年的这次军事行动中,王振以错误开头,用错误结尾,他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错误意见,即使明知自己的愚蠢和无知,也能够发扬厚颜无耻的精神,充耳不闻,真正做到了把错误进行到底。
李景隆,你在天之灵想必也不会再寂寞,因为一个比你更愚蠢、更白痴、更无知的人已经出现了,而这个人马上就会来陪伴你。
不出邝埜所料,大军出发仅三里,已经消失的也先军队就出现了,“铁骑揉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
经过长期奔波,被王振反复折腾得士气已经全无的二十万大军终于到达了极限,并迎来了最后的结局——崩溃。
彻底的崩溃,二十万大军毫无组织,人人四散奔逃,此刻不管你是大将,大学士,还是普通士兵,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逃跑。
说起逃跑,实在是个技术工作,除了看准方向外,还要有充足的体能做底子,这下子平日不劳动的大臣们遭了殃,因为也先的士兵们在屠杀这件事情上做得相当彻底,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是进士及第(曹鼐是状元)还是进士出身,马刀之前人人平等。
四朝老臣张辅曾横扫安南,威风无比,也于此战中被杀,一代名将就此殒命。
此外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铉、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鼐、张益等五十余人全部被杀。
财产损失也很严重:
“骡马二十余万,并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所得。”
数十年之积累,数十年之人才,就此一扫而光。
二十万大军崩溃,五十余位大臣战死,他们本不该死,这就是最后的结局。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有一个该死的人终于死了。
护卫将军樊忠在乱军之中拼杀。他明白,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自己也将死于此地。
他自然是不甘心的,二十万大军就此溃灭,只是因为一个人的错误指挥。
可惜他没有死在我的手里。
似乎是上天要满足他最后的心愿,不久之后,他居然在乱军中找到了这个人。
这个人的特征也很明显,他是太监,没有胡须。
于是樊忠赶上去扯住了惊慌失措的王振,用手中铁锤捶烂了他的脑袋。
“吾为天下诛此贼!”
杀得好!杀得痛快!
可惜太晚了。
尾声
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十二日。
“臣居庸关巡守都指挥同知杨俊报:近日于土木堡拾所遗军器,得盔六千余顶,甲五千八十领,神枪一万一千余把,神铳六百余个,火药一十八桶。”
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十三日。
“臣宣府总兵杨洪报:于土木所遗军器,得盔三千八百余顶,甲一百二十余领,圆牌二百九十余面,神铳二万二千余把,神箭四十四万支,大炮八百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