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皇后总在搞事情 > 第52章 重逢

第52章 重逢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皇后总在搞事情 !

    孟贵妃的突然发难来势汹汹,但结果却是仓皇退场,并没有给周瑛华造成一点影响。

    典礼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盛装的西宁皇后踱步走在红毯之上,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从容不迫。

    奉天殿前庄严肃穆,鼓乐阵阵,百官身着黑色朝服,默然静立。

    卫泽着一身玄衣纁裳,独立在高台之上,遥遥望去,俊秀英朗,犹如琼瑶玉树。

    虽然相隔甚远,但周瑛华却能清晰地感觉到他的温柔注视。

    她抬起头,迎着凛冽的日光,一步一步踏上汉白玉石阶。

    华丽裙踞流淌在光滑玉石之间,留下一道稍纵即逝的艳影。

    内监的传唱声此起彼伏,乐班奏起曲子,钟声齐鸣,诸事皆备。

    礼乐过后,崔泠越众而出,手执七彩绢帛,在香案前站定。俯视一圈台下恭敬垂首的文武百官,枯瘦的手指缓缓打开白玉卷轴,预备宣读诏书。

    为示郑重,册封的诏书没有由礼部官员代笔,而是卫泽亲笔写就。清疏隽秀的字体,圆润秀逸,气度雍容,一笔一画间,不见凛凛的天子威仪,而是新帝对皇后的恩深爱重。

    婉雅整齐的楷书,乍看笔画方润,实则外柔内刚,细看之下,才能品出其中的沉厚静谧。像一汪清泉碧水,水波不惊,不见丝毫涟漪,陡然下坠处,忽然激起一派气势汹涌的惊涛骇浪,雪白浪花翻腾间,重又汇聚成一条纤细的潺潺溪流。

    看去竟觉莫名熟悉。

    崔泠神色震动,始终平静淡然的面孔在刹那间失去血色,十指紧紧攥住卷轴,手背上青筋暴起,似乎下一刻就要挣破皮肤的束缚,爆出一篷热血。

    他抬起头,愕然看向站在红毯尽头处的新帝卫泽。

    得知卫泽会写字时,崔泠虽然诧异,但没有多想。袁茂是南吴王城出了名的大才子,天生早慧,出口成章,有他这位名师坐镇,别说是学会写字,就算卫泽能在短短数月间学会吟诗作赋,也不算出奇。

    可这笔迹,一看便知不是临摹大家之作,也不是袁茂那种固执文人的疏狂风格,每一笔,每一画,几乎都和那个人一模一样!

    那个早就在死在三年前的除夕之夜,上黄泉下碧落,穷尽他一生,都不可能再觅踪迹的人。

    即使这圣旨上的笔画还有些稚嫩,但薛寄素的笔迹,不论怎么变化,崔泠一眼就能认出来。

    曾几何时,斯人书笺传信,嘘寒问暖,殷勤备至,字里行间,无不是殷切深情。

    那时岁月静好,侯府虽说寥落衰败,倒也清净。

    东院几株梅树迎风舒展,不见绿叶红花,只是光秃秃的枯瘦枝干,树皮皴裂斑驳,却别有一番潇洒意趣。

    她头梳家常小髻儿,临窗而坐,脂粉淡施,绿鬓朱颜,乌浓发间簪一朵层层瓣瓣的清雅牡丹花,花朵玲珑剔透,粉色中沁出点点艳色,一如她白皙娇艳的脸庞。

    彼时他从塞外归来,风尘仆仆。

    她乍见夫郎,心中欢喜,脸上才刚刚绽出一丝浅淡的笑意,又觉难为情,欲语还休,踌躇良久,轻咬着涂了蝴蝶妆的樱唇,面带薄红,含羞带恼,斜眼睨他:“夫君,我给你写的信你都看了吗?”

    他那时漫不经心,答了什么?

    自然是不记得了。

    不过那些信,他每一封,每一句,都认认真真看过。

    行军在外时,离家千里,音信不通,她多有牵挂,每每把家中大小事务全部记在纸上,人情往来,婆母小姑,侯府庶务,京师流闻,桩桩件件,事无巨细,惟恐他在外悬心。

    每一封的开头,是平平淡淡的“三郎,见字如晤”,每一封的结尾,是充满希冀的“诸事安好,盼君早归”。

    鸿雁来书,不过短短数月,他便能收到上十封家信。

    如果家书真能抵万金,他床下那口衣箱子,早就攒了不止万万金了。

    每逢月初十五,送信的士兵在帅营外求见时,营里的将士们都会暗自偷笑,有人忍不住打趣:“侯爷和侯夫人如胶似漆,如今分隔两地,依旧情深缱绻,真是羡煞旁人啊!”

    后来怕他厌烦,她不敢再频繁寄信,但送来的衣物衾被还是一样不少,溽暑时能解乏醒神的清凉膏药,开胃解腻的酱菜小食,寒冬里厚实耐穿的牛皮靴,轻柔暖和的护膝手套。

    他的贴身里衣,一鞋一袜,她从不假手于人,每一样都是她自己一针一线亲手做的,针脚绵密细致,纹理间蕴着似海柔情。

    不知她熬了多少个寂静寒夜,费了多少巧妙心思,才能做得。

    怕他在外边吃不惯,开春的毛笋水葵,伏天的黍粽莲蓬,金秋的火晶柿子,入冬的腊肉咸鱼……土产信物,每月必至,比朝廷派往边疆巡查的钦差大臣还要准时。

    从薛寄素离开后,再没有人对崔泠如此温柔细致,就连他那个严肃苛刻的母亲孟氏,都未曾让他感受过那般温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有过最好的,才知柔情滋味,世间种种,全部黯然失色,再无可眷恋之处。

    记得新婚时,她还不满十五,国公府的嫡出小姐,年纪又这般小,原以为会是个霸道娇气的小丫头。

    府里的下人担惊受怕,母亲孟氏早就发话不许新媳妇接掌中馈,妹妹崔滟亦是多有抱怨,怕新嫂子难伺候。

    没想到薛寄素年纪虽小,身上却不见一丝任性骄纵,面容依旧稚气未脱,却言语温柔,勤谨从容,即使婆母挑剔,丈夫冷淡,她依旧言笑晏晏,一如往昔。

    恍如红烛往幽暗的黑夜里一照,明亮而柔和,照亮他荒芜晦暗的人生,但又不会过于灼热,即使近在咫尺,也不会刺伤他的双眼。

    成婚近十载,她从未开口要求过什么,唯一一次开口,大概就是喝下毒酒前的赏花之约。

    他连这个小的可怜的请求都没能遵守。

    亲手掐灭他人生中唯一一道光亮的,正是崔泠自己。

    斯人已逝,薛家覆灭,甚至连国公府的丫鬟、奴仆都没能侥幸逃过。

    卫泽那时候远在南吴国的质子府,他怎么会拿到薛寄素的手迹?又是出于什么缘由,非要临摹她的字迹?

    看绢帛上用笔清晰,结构严整,绝对不是临时模仿能够写出来的,卫泽肯定下了苦功夫,才能学成这手楷书。

    是谁教会他写字的?

    崔泠眉头紧锁,种种算计阴谋从脑海中呼啸而过。

    高台上一身华贵冕服的少年皇帝,正一脸喜气,温柔地注视着白玉石阶拾级而上的太薇公主。

    仿佛是刹那间,天地万物忽然失却颜色,只剩高台上的俊秀少年和华服少女,二人并肩而立,身姿绰约,恍若一对神仙眷侣。

    崔泠忽然心念一动,似有所觉,顺着卫泽专注的视线,目光缓缓落在太薇公主的脸上。

    先前是浑不在意,但一旦心里起了意头,只需这一眼,他便如失了魂魄一般,呆愣在地。

    犹如十多年前掀开平安福寿如意纹红盖头后的那一抹嫣然容色,盛装的新妇,云发丰艳,杏面桃腮,肌肤在灯烛照耀下散发着玉石般的清辉,犹如灿烂朝霞映着琉璃冰雪,艳光照人,让他一直记到如今。

    双手微微颤动,圣旨在他手中摇摇欲坠。

    靠得最近的几个宫人听到绢帛扯动的窸窣声响,心生疑惑,忍不住偷眼看向崔泠。

    崔泠无知无觉,怔怔地看着和薛寄素面容肖似的周瑛华缓步走到琳琅满目的香案前。

    卫泽满脸欢喜,大踏步走到她跟前,伸出手掌。

    周瑛华扬眉一笑,手臂微抬,金丝银线织绣着龙凤团纹的锦罗衣袖轻轻滑落,露出一截粉白皓腕,满甲染猩红,十指剥春笋。

    卫泽牵住她的手,五指微微用力,紧紧握住。

    轰然数声,耳边乍起一阵惊雷,崔泠心底泛起一股汹涌澎湃的激流,一半是烧得鼎沸的滚烫热流,一半是冷如寒冰的森冷凉意,一冷一热,杂糅一处,在他的五脏六腑间横冲直撞,直欲喷薄而出。

    冰冷的,是恐惧。

    滚热的,却是欢喜,虽然这一丝喜意微弱如秋夜中明明灭灭的萤火,却也如萤火般醒目。

    薛寄素和整个薛家都死在他的手上,他确实该怕的。被自己的枕边人阴谋算计,她当是恨他入骨,恨不能把他碎尸万段,挫骨扬灰。如果她再世为人,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

    然而恐惧和惊诧只在顷刻之间,翻涌激荡的褪去,涌上来的,分明是一种连崔泠自己都觉得不可置信的欢欣和庆幸!

    他踉跄了几步,脚步蹒跚,手中捧着的绢帛似有千斤重,双手无力坠下,圣旨应声跌落。

    冯尧吓得面无土色,立刻抢步上前,接住差点掉落在方砖地上的圣旨:“侯爷,您怎么……”

    这可是封后大典!即使小皇帝毫无威信可言,但当着百官的面在圣驾面前失礼,传出去可不好听!

    等看清崔泠脸上的神情,冯尧不由呆住。

    崔泠面色雪白,惨无人色,双目无神,脸颊泛着湿意——原来他早已是泪流满面!

    认识崔泠几十年,冯尧从未见过侯爷有如此失态的时候!

    即使是九死一生的险峻时刻,崔泠也不曾有任何动容之色。

    他既不会愤怒伤心,也不会骄傲欣喜。痛苦沉郁的时候,他不会沉迷于苦痛之中。高兴得意的时候,他亦不会开口大笑。

    他的情绪像一片汪洋大海,深不可测,一眼望不到边。旁人不管怎么费尽心思,始终只能看到一片平静无波的碧蓝海面,其中的暗流汹涌、滔天风浪,无人能够窥看。

    他是个天生的冷淡性子,慢条斯理,少言寡语,从面相一直冷到骨头缝里,浑身上下,没有一丝鲜活气。

    哪怕是泰山崩于前,他大概也只会淡淡地“喔”一声。

    可现在,崔泠却在哭。

    冯尧抬起滚了一道亮色缘边的袍服衣袖,擦擦眼睛:他是不是昨晚在小妾的温柔乡里迷了心智,或者是夜里睡糊涂脑子出毛病了?

    站在他面前的人可是崔泠啊,他怎么会哭?!

    内监已经敲过两遍钟了,本该是宣读诏书的时候,崔泠却一直没有出声。

    卫泽等得不耐烦,回首间注意到崔泠的异状,眉头轻皱,“永宁侯?”

    台阶两侧的宫人也看出崔泠的神色有些不对劲儿,纷纷侧目。

    眼看册后大典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内监们面面相觑,急得抓耳挠腮,若是哪个宫人出了什么差池,他们还能立刻纠正过来。可永宁侯是皇上亲封的正册封使,身份贵重,不能说换就换。他们只是身份低贱的奴才,该怎么办?

    由不得内监宫人们不急,因为要是典礼进行不下去,遭殃的还是他们呐!

    窃窃私语声中,周瑛华嘴角含笑,眉眼微弯,幽黑的眼眸深处泛着一股森冷笑意:“陛下,永宁侯似乎有些不适呢!”

    声音脆亮,语调亲昵。明快中,又如冷泉漱石般清凉柔和。

    不止容貌五官肖似,竟然连声音都如此相像。

    周瑛华眉宇之间的凛冽英气,和薛寄素含恨而逝时眼底沸腾的恨意重叠交杂,渐渐融合在一处。

    不可能是巧合,更重要的是,她应该就是那个教会卫泽书写文字的人,卫泽临摹的字体,是她的笔迹。

    即使是一母同胞的双生姐妹,也不可能如此相似。就算容貌相似,笔迹也不会一模一样。

    熟悉的嗓音把崔泠从空茫中拉回现实,南吴国和西宁国来去千里,归国的漫漫路途中,他竟然一点都没发觉这个太薇公主的异状。

    他当时固然过于轻视这个小丫头,但谁知不是周瑛华故意为之,一路上故意躲避他和冯尧,直到卫泽登上帝位后,才挑准时机,横空出现,给他们一道当头棒喝呢!

    崔泠敛容垂眸,伸手拂去颊边泪水。

    薛寄素的尸骨是他亲手埋葬的,人死不能复生,周瑛华是人是鬼,自不必说。

    只要是人,就有弱点,有破绽,有软肋。人的躯体脆弱不堪一击,只需一杯毒酒,一把匕首,便能葬送一条性命。

    崔泠淡淡一笑,仰起苍白的脸孔,接过冯尧捡起的七彩诏书。

    老侯爷暴亡后,永宁侯府迅速衰败,曾经显耀一时的侯门世家,转眼间便门前冷落鞍马稀,在昔日故交们的落井下石中摇摇欲坠,朝不保夕。他以一己之身,扛起整座侯府的安危生计,历经风霜,费尽筹谋,才让永宁侯府重新回到一流贵族的行列。

    他在侯府的大跌大起中一夜长大,从此不信命理,不敬鬼神,不服皇权,不管周瑛华有什么古怪,他都能从容应对。

    他走到高台之上,面对着和发妻初嫁时的年纪容貌几乎一模一样的周瑛华,稳住颤抖的双臂,缓缓展开绢帛,一字一句,朗声念道:

    “朕惟天地合阴阳之德,君后为风化之原,彝章具在,宗社所关,咨尔周氏,毓秀安贞,端庄纯一,俭而能勤,惠以待下,朕登大宝,宜正位号,今奉神灵之统,遣使持节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以表正为宫闱,以母仪于邦国,善翼予治,同享天休,汝其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