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 第6章 最适合的导法

第6章 最适合的导法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

    第6章 最适合的导法

    拿到试卷徐源先大致看了眼,发现上面题型涉及的知识内容,难度要比他先前做的稍高一些。

    应该是学校从外省弄的卷子。

    换做刚开学的时候做这张试卷,或许他连三位数的分数都拿不到。

    但现在嘛?

    只会让他感觉到兴奋。

    有种精神层面的愉悦满足感。

    沉迷其中。

    “希望能碰到有意思的题型,不要让人失望才好。”

    心中暗自嘀咕了句,随即开始全神贯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前面的选择填空题时,他使用草稿纸的次数非常低,像是有意减少手动演算仅依靠大脑得出答案。

    前世他考研时,曾特意训练自己的数学运算抽象思维以及空间想象等能力。

    这对于研究数学有极大帮助。

    如今更换上了新的硬件,他自然不会丢掉这些训练方法。

    相反使用后效果颇为显著。

    为更好的提升这些能力,不是遇到难度高的题,他都会选择在脑海中完成答案演算。

    且答题速度并不慢。

    而与此同时,坐在讲台上的王清韬,和其他人一样也在做这张试卷。

    他认为只有自己亲身做一遍,到时候才能更好为学生讲解。

    但如果这时候有人仔细观察王清韬,则会发现他偶尔停笔抬起视线,朝着徐源所在的位置瞥去。

    王清韬作为数学老师加班主任,无论出于什么目的给徐源报名联赛,期间都会做好自己应尽的责任,绝不会不管不问。

    这也是他在那天让徐源有问题随时来找的原因。

    可几天下来他却比较失望。

    徐源竟一次没有向他请教问题。

    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身,他不认为数学是门可以自行钻研提高的学科。

    有人从旁讲解指导,往往能事半功倍。

    徐源报名联赛后确实非常努力用功,把时间都花在了复习数学上,这些他都看在眼里。

    但若是让他进行评价,那就只有简单的两个字。

    死学。

    对联赛不会有什么帮助。

    在这种情况下,他先前的想法有所改变。

    觉得让徐源用一个多月时间认清现实,某种程度上确实有些奢侈。

    尤其对一名即将迎来三加大综合模式的高考生讲。

    凑巧学校新到一批从外省弄来的高质量试卷,他便寻思着搞个考试。

    只要徐源的成绩没有进步,便能以此为理由劝说其备战高考,把重心先放在偏科的学科上。

    反正考试对高三来说,再正常不过。

    “这次试卷的难度可比上回高了不少,估计班里的分数不会太好看。”

    王清韬做到其中一道大题,眉头不自觉的皱了下。

    对自己的学生表示同情。

    不过他并不觉得这是件坏事,刚好可以给他们增加点压力。

    省得真以为进了重点班就高枕无忧了。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教室内就只有翻动试卷和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

    偶尔传来几声咳嗽也成了点缀。

    期间下课的时候,有外班学生过来,透过窗户看到里面的情况也都自觉闪人。

    直到后半节王清韬起身活动,才在班内转了几圈。

    余光瞥到徐源紧皱着眉头,便忍不住驻足片刻,目光朝卷面落去。

    “这种解法太过繁琐,肯定还有更适合的。”

    徐源并不知道王清韬站在旁边,他的精神正专注于其中一道导数大题。

    思维快速运转。      导数在高中数学知识中难度系数靠前,但这并不代表他被难住了。

    实际没花费多长时间他就完成了解题。

    只是觉得应该有更适合的解题方法,便想着更换新的思路重新解答。

    反正也不太好提前交卷。

    把草稿纸翻到新的一页,再次审题。

    “已知函数f(x)=xe(x∈……”

    “求函数f(x)单调区间和极值;”

    “若x1≠x2,且……证明x1+x2>2。”

    很明显题中涉及的是极值点偏移问题,相对简单的第一问无非单调区间求导。

    关键是后面的证明。

    前面的选择填空题遇到类似题型,他可以借助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或者泰勒公式快速得出答案。

    大题就不太适用。

    毕竟高中试卷主要考察的是高中数学知识,出题时基本上不会超纲。

    “这道题的本质是极值点左右侧增速减速不同,还是要从这块入手。”

    徐源右手下意识转起笔,专注思考之下对这道题的脉络更加清晰,刚要尝试自己的新思路去演算,忽然注意到视线中更新的进度条大幅度上涨。

    ——

    任务:导数解题

    学科:数学

    进度:30%

    结果:未完成

    “进度条直接涨了这么多,果然新思路要比刚才的解法更合适。”

    面对如此正反馈,他不再耽搁什么,立刻开始解题。

    “f(1+x)>f(1+x)”

    “构造函数g=f(1+x)-f(1-x)”

    ……

    “x2-1>1-x1,证明x1+x2>2”

    ——

    王清韬不会想到徐源已经到了思考多种解法寻找最优的层次,转了几圈发现他仍在研究同道大题,单纯以为是被难住了。

    摇摇头迈步朝讲台走去,脸上越发惋惜。

    想着明天要把徐源喊到自己办公室,针对数学联赛的事再好好谈谈。

    没多久。

    时间尚不到十点,王清韬便吩咐收卷。

    依旧由第一排的学生动手,挨个把后面人的试卷收上来。

    可能是有人对自己答的不怎么满意,教室瞬间嘈杂。

    “这么快就到时间收卷了,我最后一道大题证明过程还没写完呢。”

    “我才刚写了个解。”

    “谁出的试卷,比上次难度高多了。”

    “你们那道导数谁证出来了,简直要了老命。”

    唯一还能让大家稍微慰藉的是,今天算下了个早晚自习。

    徐源这回倒也没有继续留在班里复习,交完试卷便和杨斌王勇杰他们往宿舍楼赶。

    而刚才的考试自然就成了路上谈论的话题。

    “话说这次数学试卷难度明显上涨,我只顾着算前面的题,有道大题都没来得及做。”

    “你们两个咋样?”

    王勇杰平时话就比较多,主动讲了自己的情况,便向旁边的徐源杨斌询问。

    说话时神情仿佛写满了肉疼。

    杨斌摊了摊手表示:“我和你差不多。”

    “我倒是都写完了。”徐源接过话茬紧随其后回应。

    当他们要继续往下说时,刚好一道熟悉的身影从旁边掠过,正是获得过数学联赛省三等奖的谢启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