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溯留文艺时代 !
余桦跟毕飞雨也各得了一幅画,不过他们一致认为于东的这幅才最好。
正如于东刚才说的,瑕疵也是艺术的一部分。
当然,往俗了说,写错了的题款,反而更容易引起人注意。
据传,明朝书画家徐文长曾经在一家点心店吃点心,觉得这家点心不错但是生意又很差,就主动为这个小店写了一块招牌,就叫“点心店”,不过他特意将“心”字少写了一点。
写完之后,他又署上自己的别名“田水月”以证明这就是他写的。
后来有人看到这快招牌竟然是徐文长写的,而且还连心都写错了,就议论了起来。这事一传十,十传百,附近的人都知道这家点心店有一块徐文长写的招牌,上面还有错字。
点心店来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就越来越好。
不过后来,点心店老板又见到徐文长,便提议让他把那一点给写上。
老板想,既然少一点都能有这么多人来看,那写对了不是更好?
徐文长答应了他,把那一点给补上了。
不过写对了之后,反而没有什么人来关注了。
所谓物以稀为贵,写对的有很多,写错的却很少。正如错版币一样,要比正版值钱很多。
三人各自拿到画之后,汪曾棋又问:“你们最近可有新作?”
余桦说,“我有一部长篇,这个月已经在《收获》发表。”
“叫什么?”
“《许三观卖血记》。”
“书名听起来挺唬人,回头我去找来看,你们两位呢?”
毕飞雨摇了摇头表示没有新作,其实也有,不过只有短篇,他就没说。
于东想了想,把自己新书的事情说了,“我的新书刚刚写完初稿,跟上沪有关的,还没想好在哪儿发。”
“写家乡是好的。”汪曾棋笑了笑,“你的新书要是出版了,我给你作序。还有余桦,我毕竟之前也教过你。”
余桦嘿嘿一笑,“您还记得啊。”
汪曾祺之前在鲁迅文学院教过大课,自然也给余桦上过课,不过当时学生很多,课又少,后来分实践老师余桦也没分到汪曾棋手下,所以接触并不多。
之前要来电话的时候,余桦觉得汪曾祺大慨不记得之前在鲁迅文学院教过自己,所以就没提这事。
于东看了看余桦,心说这家伙藏得挺深。
不过回想一下,余桦似乎也很少提到在鲁迅文学院的事情,他明明在里面待过两次。
汪曾棋笑眯眯地说道,“你们这一届的学生还是比较特殊的,有很多给我的印象都很深,比如你,比如莫言,比如刘振云……”
说起那一届的学生,汪曾棋又来了兴致,想起一些趣事来说。至于他主动要给于东他们的小说作序,似乎也不难理解。
他向来喜欢提拔后辈,阿城、铁琳、贾平洼他们都受他提携过,作序自然是小事一桩。
其实汪曾棋算是“大器晚成”的那一类,十年前,在文坛中,他很少被人提起,但是这些年他老而弥坚,越写越多。
前些年,如曹禺等一些跟他同期的作家渐渐丧失艺术感觉,难以操持文学的时候,他却在一旁不声不响地走了出来,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譬如《受戒》,是他六十岁所作,又譬如《大淖纪事》,是他六十一岁所作。
汪曾棋曾经说过,他家后院有一棵藤本植物,家里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因为它从不开花,有一年夏天忽然爆发似地一下子开了很多白色的、黄色的话,才知道是一棵金银花。
他八十年代初忽然写了不少小说,就有点像那棵金银花。
这几年,老先生在文坛行情见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他了。
于东从未来回来,知道他不仅仅是现在行情见涨,以后行情还会不断地涨。
聊了一会儿,施颂卿在一旁问,“余桦跟毕飞雨应该已经结婚了,于东你结婚了么?”
毕飞雨笑道,“巧了,施老师,他九月份刚办完婚礼。”
“是嘛,那恭喜啊,你这应该带点喜糖过来的,让我们老俩口也沾沾喜气。”
“是我考虑不周了。”于东笑道。
“没事,没事,听到这个消息,就感觉有喜气了。妻子是怎么认识的?是同学还是同事啊?”
汪曾棋弹了弹烟灰,抱怨道,“你查问这么多干什么?”
“我就是喜欢听年轻人的恋爱故事。”施颂卿笑眯眯地回了一句。
于东回道,“是同事,其实去年就领证了,一直到九月份才办的酒席。”
“现在真好啊,我当年跟他结婚,办完手续拍完照片,就去吃了碗面条,算作庆祝了。”
说起过往的事情,施颂卿眼中满满的都是回忆,“我记得那家面馆叫张记面馆……”
说到这,汪曾棋打断了她,“怎么叫张记面馆,明明就是二巷子饭馆,就在中山公园旁边,我记得清清楚楚。”
“你肯定是记错了。”
“我肯定是没记错。”
老俩口又为那天在哪家餐馆吃面而争辩,争着争着,最后两个人都笑了。
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他们也上了年纪,谁记得对,谁记得错,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不过他们都记得,那天面很劲道,汤很鲜,阳光很艳,她一边吃着,一边对他笑,额头有一层水雾般的细小汗珠。
听着他们回忆,于东他们也都笑了,没想到今天在这里还能吃到一把高品质狗粮。
于东也想起去年跟程砚秋领证的时候,那时候天很冷,忽然下起了大雪,他们去吃了鸭血粉丝,身体暖暖的,那份暖和不仅来自粉丝汤,还来自于其他某种不可名状的东西。
挨晚的时候,于东他们起身要告辞,老俩口去热情地将他们留住。
盛情难却,他们也就留下了。
施颂卿做了几道家常菜,其中就有咸菜茨菇汤,说是专门为汪曾棋准备的,其他人未必吃得惯。
本以为就是一顿普普通通的饭,却没想到快开始的时候汪曾棋掏出一瓶五粮液来。
“本来朋友送了六瓶,喝着喝着就剩两瓶了,咱们将就着喝吧。”
喝就喝吧,但是于东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汪曾棋酒量奇好,酒瘾奇大,喝过一瓶之后,又把最后一瓶给摸了出来。
最后几个人把两瓶酒解决掉,汪曾棋一个人就喝了大半瓶。
看起来他平时应该经常这么喝,施颂卿在旁边看着劝都没劝一声,反而告诫他说别把于东他们喝醉了。
喝到兴处,他说,看相的说他会活到九十,但是他自己预测只可以活到八十。今年他已经七十五岁,能说出这话,可见他的豁达。
他还说,烟酒是他的第一生命,文章和书画才是他的第二生命。
为了酒,他还写过一副对联: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有酒学仙无酒学佛。
从汪曾棋家离开的时候,于东他们三个已经晕晕乎乎,姜杰来接他们的时候,也是颇为诧异:汪老先生这么能喝?
……
第二天早上,于东他们几个就去了燕京大学。
中文系系主任冷学军来接的,一见到于东他们,冷学军就连声道歉,“吴校长此时还有些公务要忙,没办法过来接,还请见谅。”
于东他们笑着摆手,“无妨,其他人到了么?”
“宝岛的几位作家已经到了,汪老在路上了。”
于东点点头,“那我们过去吧。”
在路上,于东又问了宝岛那边的具体情况,才知道这次来的不仅仅是林青玄跟龙应苔,还有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肖丽红。
“这次的座谈会规模如何?”毕飞雨问道。
“是在大饭厅……就是我们学校的大讲堂,除了一些学校的老师,学生们都是自愿来听。”
于东点点头,倒是不太在意,燕大这边他还是不陌生的,以前上学的时候来过不少次,之前顾城来燕大办了个见面会,于东还去凑过热闹。
不得不说,那些年学生们对诗歌的热情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丝毫不逊色后世粉丝见明星,于东那次去的时候只能远远地站在后面。
随着冷学军,几人先去了一个会客室,里面已经有十来个人了。
冷学军为他们一一介绍,除了学校的老师之外,就是宝岛来的那三位作家。
三人都是四十岁出头,不过林青玄长得更着急一些,头顶只剩一小撮头发还在顽强抵抗,而与头顶截然不同的是脑后的长发,已经披到了肩膀的位置。丑是丑了点,不过别有风骨。
于东他们到地方的时候,龙应苔正跟其他老师侃侃而谈,林青玄跟肖丽红只是静静地坐着。
见两边只有一个龙应苔说话,中文系的一个老师就把话题往刚来的于东他们是身上引:“于东老师,你们是今天早上才到的么?”
“昨天就到了,稍做了休整。”
龙应苔在一旁笑道,“那可惜,昨晚应该一起吃饭的,也好早些见到几位的风采。”
冷学军知道情况,解释道,“于老师他们昨天去拜访汪老,想来是在汪老家吃的。”
毕飞雨点头,“是啊,这次时间不多,我们带了些私心,就过去拜访汪老了。吃饭的事情不急嘛,这两天结束之后,再吃也不迟。”
“是是是,回头结束再吃。”
趁着吃饭的话题,大家又开始聊一些其他的,燕大的老师们竭力想要把气氛给弄得火热起来,无奈两边只有龙应苔跟毕飞雨配合。
不尴不尬地聊了一会儿,等到汪曾棋跟吴书青来了之后,众人就去了大讲堂。
他们还没到讲堂,就听到那边传来鼎沸的人声,还不断有学生往那边赶去。
见到这番场面,龙应苔眼睛一亮,“燕大的学生很热情啊。”
吴书青笑着说道,“诸位都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作家,听到你们过来,他们自然难以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说起来,这番热闹的场面,还要追溯到前些年顾城还有崔建他们来的时候。”
听到吴书青这话,龙应苔显得很高兴。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今年在内地反响还不错,她本人又在《文汇报》副刊开了一个专栏,所以看到这么多人过来,第一反应是学生们都是为她来的。
今年上半年,她才开始跟大陆这边的文化圈有了一些真正的接触,所以对大陆的文学圈了解还不多,别说对于东他们,就是对汪曾棋,她也了解不多。
不仅仅是她对于东他们不了解,毕飞雨跟余桦对宝岛这几个作家也不了解,三人之中也就于东对龙应苔他们了解一些。
于东之所以对他们很了解,不只是他从后世来,经历过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因为他在大学的时候就对宝岛那边的文学圈做过一些研究。
因为对学生的来意有些误会,所以龙应苔一进讲堂就热情地跟学生们招手,不过前排的学生们却都把目光投向了后面几个男作家身上。
大部分学生没见过于东他们,不过大概知道他们的长相。
有传言说,金艺帮的几个作家都长得风流倜傥。
风流倜傥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作家不太合适,不过传言就是这样说的。
其实这主要是大家对作家的长相所抱的期望值太低,所以稍微长得还可以的作家都能算得上风流倜傥。
就拿余桦来说吧,肯定谈不上英俊,不过真要说起来,他在作家群体中,也确实算得上长相很有风度的。
毕飞雨跟于东就更不必说了,之前王安意还说他们两个直接拉高了中国男作家的整体形象。
于东看了看学生们,不得不说,燕大的学生十分热情,此时大讲堂已经挤得水泄不通,人跟人都挨着肩膀,留出来的空隙很小。离前排不远有一个男生,他应该是踩在板凳上,高高地站着,敞着外套露出里面的衣服,是一件白色的T恤,上面写着“细雨中呼喊”和“向西”。
还有人扯了面小旗子,上面写着于东他们几个人的名字。
虽然时代不同,但是追星的方式似乎都大同小异,这些小旗子、T恤也就等同于后世的灯牌了。
龙应台也看到了这些“灯牌”,一边惊讶于于东他们的影响力,一边又在找自己的名字,可惜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这不禁让她有些气馁,随后她又想,大概是大陆人不常写繁体字。
大厅的西侧有一个不小的舞台,此时舞台上摆了一排桌子,众人落座之后,吴书青拿着话筒说道,“诸位同学,带了板凳的同学请坐下。没带板凳的同学,也尽量放下身子,让后排的同学不至于被遮住。今天来的人有些多,请注意维持秩序,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混乱。”
这个饭堂自从建成起就没有座位,学生要吃饭就得自己带板凳,否则就只能站着或者蹲着吃。也是因为如此,所以有什么大型的活动都会放在这里,学生们只要自己带凳子就行。
随后吴书青就说了一番开场白,大概讲了今天座谈会的主题以及流程。
主题就是两岸中国文学,流程也简单,今天就是思维碰撞、各抒己见,说白了也就瞎聊,明天则有一个轮番的个人讲演。
开场白结束之后,于东他们拿着话筒分别做了自我介绍。
宝岛三个作家先做自我介绍,底下都是礼貌的掌声,后来到了毕飞雨,掌声明显要热烈一些。
再到于东时,气氛已经到了一个高峰,不仅仅是掌声了,还有响亮的呼声。
最后汪曾棋拿到话筒时,也是有些惊讶,没想到于东这么受年轻人欢迎。
等到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吴书青就带头引了个话题出来:“大陆和宝岛……”
一开始,大家就聊一些两岸文学的事情,大陆这边作家聊大陆的,宝岛那边的作家聊宝岛的。
中间吴书青看这样下去可不行,就又提了另一个话题,说起了乡土文学。
为什么要说乡土文学,是因为在座有两个乡土文学代表作家,大陆这边无疑就是汪曾棋了,而宝岛那边则是肖丽红。
说起乡土文学,他们两个自然是最有发言权,不过龙应苔却跳了出来,她之所以跳出来,是因为她曾经评过肖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批这部小说是盲目的怀旧,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言情小说,片面的,浮面的,渲染人性中唯美的一面,而对人性的深度、复杂性与多面性毫无所知,或刻意的粉饰。
所以这次讲到乡土文学,龙应苔自然要再次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过当着这么多人面,她也不能说得像文章里面一样写得那么直白。
“在我心中,乡土文学应该是要全面的,深刻的。乡愁是一种伟大的情愫,但是不能让乡愁掩盖掉一些现实的东西,乡土小说更应该真实地纪录那一片土地的人的真实面貌,不然我们的乡愁到底是什么?会不会就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感觉而已?”
听到这话,汪曾棋摸了摸眉毛没有说话。
肖丽红也没说话,事实上,肖丽红就很少开口。
可能也是意识到气氛有些不太对劲,龙应苔又说,“同一片土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我只是想说,既然乡土小说旨在描述有地方特色的现实生活,那么现实性就是逃不开的。再者说,宝岛和大陆这些年的文化发展有着很多的不同……”
“龙女士。”
忽然,于东开口了,他带着淡淡的笑容,忽然就开口了,被打断的龙应苔一愣,随即礼貌地说道,“于先生有什么意见?”
于东这么一开口,台上台下所有人都看向了他,想看看他要说什么。
“龙女士读的是外国文学,可能对中国文学的了解有些片面。尽管因为某些原因,两岸的乡土文学发展有些不同,但是总体来看,几乎没有分歧。”
他一出口就不太客气,龙应苔眉毛一挑,正要说什么,只是于东没给她机会,继续说道,“49年以前,在大陆,乡土文学有两类,一类以彭家黃,台敬龙为代表,作品以批判为主,另一类则以汪先生的老师沈从文先生为代表,所描绘的更多的是田园牧歌。”
“这个时候,宝岛受霓虹等地影响,较多的是批判型乡土文学。到了49年之后,宝岛有了更多的传承大陆新文学的田园牧歌型乡土文学作品,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梅逊的《故乡与童年》。再到了七八十年代,两岸乡土文学群雄崛起,多元共生,乡土文学也引入了一些现实主义技巧……”
于东静静地将乡土文学的历史给大家梳理清楚,然后总结道:“我认为,不论是作家还是评论家,应该要带着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文学作品。并不能因为一个人在回忆故乡的时候多了些浪漫和非现实,就觉得粉饰太多,不然最终都会走向一个极端。”
“既然龙女士修读的是外国文学,那应该也知道,即便是马克吐温,在进行跟乡土有关的创作时,也更多地在体现战后美国健康、活泼的生活情绪。既然马克吐温能够暂时地放下现实中人性的复杂,只着眼于美好的东西,那我们中国的作家为什么就不可以呢?还是说,龙女士压根就不觉得咱们的乡土有什么美好值得歌颂?”
于东说完之后,现场响起了掌声,连汪曾棋也轻轻地在鼓掌。
龙应苔见状,连忙辩解道:“于东先生可能是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当然没有否定田园牧歌的意思,只不过一味的怀旧,可能会让旧时代的糟粕重现涌现。例如某一些小说里面,刻意淡化了传统礼教思想对人民的荼毒,将传统礼教理想化,或许会让人忽视传统礼教的劣性。”
于东没有看她,而是转头问底下的学生,“诸位同学,你们会因为《活着》这部小说就觉得活着就一定都是苦难么?你们又会因为《边城》这部小说就觉得全天下所有人都是美的么?”
“不会。”
于东得到回复,点点头,又看向龙应苔,“龙女士,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在乎血浓于水么?你是否觉得血浓于水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面对于东忽然提出来的两个问题,龙应苔愣住了。不仅是她,其他人也愣住了,因为这两个问题问得很突然。
于东则静静地看着龙应苔,等着她的答复。
龙应苔挤出一丝笑容,“血浓于水当然不能说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其实它应该是文明传承所依附的媒介和具体体现。”
于东有些失望地摇摇头,因为这个问题龙应苔“曾经”说过,她说她不在乎血浓于水,她说“如果我们对于文明的尺度完全没有共识,如果我们在基座的价值上,根本无法对话,血浓于水就没有意义”。
这是龙应苔的原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高度,也很有道理,但这是典型的诡辩,文明的尺度到底是谁定的,应该是她龙应苔还是亿万民众?如果亿万中国人的精神汇聚在一起形成的对文明尺度的认知,跟她龙应苔对文明尺度的认知不能在一条线上,那到底是谁的问题?
现在,对于同样的问题,龙应苔却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大概只是因为她的身份不同吧。
这样一来,于东倒对她又低看了三分,甚至失去了跟她对线的兴趣。 无尽的昏迷过后,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请下载星星阅读app,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已经星星阅读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胸口一颤一颤。
迷茫、不解,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这是哪?
随后,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个单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
还有自己的身体……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
带着疑惑,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外貌很帅。
可问题是,这不是他!下载星星阅读app,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工作有段时间了。
而现在,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
这个变化,让时宇发愣很久。
千万别告诉他,手术很成功……
身体、面貌都变了,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而是仙术。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难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
时宇拿起一看,书名瞬间让他沉默。
《新手饲养员必备育兽手册》
《宠兽产后的护理》
《异种族兽耳娘评鉴指南》
时宇:???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时宇目光一肃,伸出手来,不过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
冰原市。
宠兽饲养基地。
实习宠兽饲养员。网站即将关闭,下载星星阅读app为您提供大神肉都督的溯留文艺时代
御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