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尤物娱乐圈 !
苏辰知道这一切都是事实,苏辰也曾研究过南北圈,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当一个时代都已经倒下,如果在没有人站出来,人也会被这个倒下的大时代砸的再也站不起来,显然叶问在那个时刻站了出来。
叶问也上了金楼。他出身显赫的老婆,已经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这是稳妥保全之举,免得叶问分心。
“男人过了四十,要做有把握的事情”,但这种事,谁敢说有把握?金楼之上,共有三位高手给叶问指路,很有针对性,分别代表宫宝森的三种武功:八卦掌、形意拳,以及六十四手。
“指路”不只是武功招数,还有竞技心理。三姐介绍八卦掌,八卦手黑,要叶问“小心”;账房先生用的是形意拳,形意拳霸道,提醒叶问“别轻敌”;最后的勇哥则有些莫名其妙,六十四手是宫家的绝学,南方当然没有人会,勇哥打“杂家”,意在模拟六十四手的“千变万化”,一串炮仗之后,要叶问“追风赶月别留情”。
南方拳师调动了大量资源,帮叶问“出头”。挑战宫宝森之前,叶问能得到高手们的指点,还是得益于昔日的“北拳南传”。因此,指路虽然理所当然,却也有考试作弊之嫌。前辈们指路,在影片中还有另一个作用,即虚拟宫宝森与叶问的比武。但这场比武没有发生,宫宝森高坐在金楼之上,等待叶问的则是完全不同的考验。
宫宝森给叶问讲了一件5年前的旧事,这件事与他一生都有重大关联。中华武士会成立之初,南方的一个人,将他大师兄李存义的会长头衔生生夺去。此人名叫叶云表,“是位人杰”,他拿着一块饼,让李存义掰开。但毫无疑问,李存义掰不开这块饼,因为他遇到了一个无法回避,又无比尖锐的问题:“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于是,沉默良久的李存义,将中华武士会的会长让给了叶云表。(这不是真实的历史。中华武士会是由叶云表、马凤图、李存义等共同创立的,叶云表的会长之职是众人推选的,他也不是佛山人。李存义曾传授形意拳给叶云表,李较其年长8岁,叶肯定不会让李“掰饼”。)
叶云表的逻辑无可辩驳。“拳有南北”是客观事实,但国家不能有南北分野,只能有一国,即华夏。中华武士会创建于1911年,其后辛亥革命、南北对立,“国有南北”之问更具现实意义。以爱国自诩的武术家们,当然不可能承认“国有南北”,那么这饼又如何掰得开?在影片的叙事中,叶云表举起了民族国家的大旗,宫宝森的大师兄李存义只能从命。既然国无南北,那么北方武林辛苦创建的中华武士会,让一个佛山人当会长,又有何不可?李存义也许胸怀宽广,心服口服之后主动让贤,但宫宝森等年轻一辈的拳师,在一旁或许心存芥蒂。
从1911年到196年,华夏外有异族侵略,内有军阀混战,到了日军侵华战争的前夜,“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这一命题,更显出其巨大价值。后来,宫宝森接了李存义的班,主事中华武士会,“国无南北”更成了他的人生信条,驱动着他促成“北拳南传”,宣扬抗日救国,来佛山“造时势”。在他晚年隐退之际,他又拿出了这个问题,抛给了叶问。
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之问,才是宫宝森真正的底牌。按宫宝森最初的计划,他是要打败“搭手”的拳师,以武力震慑广东武林之后,再向这些手下败将提问,从而统一南方武林,实现“南拳北传”。但宫宝森临时改变了态度,提出“不比武功,比想法”,直接“以前辈的话问一句”,让叶问掰开他手中的饼。
5年前,佛山人向北方拳师们提出的问题,宫宝森又原封不动送还给了佛山人。但在5年之后,南北形势已经调转。以宫宝森为首的北方拳师们强势南下,试图统一武林,南方阵营显得极为弱势。“北拳南传”已成,但“南拳北传”遥遥无期,像是南方拳师欠北方的;既然如此,还是让佛山人自己说说,国家是否有南北之别吧。宫宝森的话中满是正义,南方拳师们要认清“时势”。特别是在陈济棠出兵反蒋,“局势一触即发”的时候,该让佛山人表态了。
此刻,宫宝森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叶问陷入了当年李存义的困局。假如叶问妄称“国有南北”,那么他就丧失了作为华夏人的合法性,被武林所不容;假如他坦承“国无南北”是政治正确,那么“南拳北传”、统一南北武林,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对南方拳师们而言,是难以承受的代价。账房先生对叶问的处境做了个贴切的比喻:“太极杨露禅有‘鸟不飞’的绝技,麻雀在他的手里飞不起来,是因为无处借力。”
宫宝森将自己一生的信条,交给叶问评判,他是叶问面临的一座高山。可他没有想到,叶问给出了另外一种答案。宫宝森败了。
据王家卫导演介绍,掰饼之战中,叶问用了掌心向上的“慈悲的阳手”、掌心向下的“超度的阴手”,最后使用了咏春“听桥”,才把饼掰开。把饼掰开并不难,宫宝森甚至愿意叶问掰开这饼,好听听他说什么。但随后叶问的几句话,却让宫宝森既吃惊又佩服。叶问说道:“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强求全,等于固步自封。在你眼中,这块饼是一个武林。对我来讲,是一个世界。所谓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进步。真管用的话,南拳又何止北传呢?”
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叶问之于宫宝森,就像广义相对论之于牛顿力学。宫宝森提出了“国无南北”的范式,想要掰开这块饼,就必须要有更先进的范式取代之。叶问回避了“国有南北吗”这一问题,并用“世界”取代“国家”,这个逻辑自然也是成立的。在叶问看来,“国无南北”已经是次要的问题,“整个世界”才是他要去征服、面对的。而“勉强求全”一句,自然是指试图“南拳北传”、统一武林的想法,对于当时的华夏武术界,这确是“固步自封”,因为单靠南拳北传,是无法实现宫宝森以武兴国的梦想的。于是,“国有南北吗”之问,就这样被消解掉了。
叶问说“在你眼中,这块饼是一个武林”,其实是很狡猾的。因为在宫宝森眼中,这块饼可不是武林,而是他一生所热爱、维护的国家(在海外版的英文字幕中,倒是明确说了是一个国家:Toyou,thiscakeisTHEcountry。感觉相当微妙)。但如果叶问承认饼是国家,那么他也就掰不开了,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接着,叶问用一个假设,说明了他的态度:“真管用的话”。假如武术、“南拳北传”,以及其背后的理念真的管用,那么它会自然发生,无需人为促成。“何止”这个反问句,才真的打中了宫宝森的软肋,让他不得不认输。宫宝森当然明白,在现代文明、洋枪洋炮面前,武术早就“不管用”了。从更高的层面看,武术的“不管用”,才是“南拳北传”迟迟没有成功的原因。“国有南北吗”之问,仍有其价值,但和叶问的话相比,这像是一个陈旧的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功夫还“管不管用”,管用的不是功夫,而是真正秉持功夫信念的人。宫宝森的问话是现在,叶问的回答是未来。于是叶问的“何止北传”完全盖过了宫宝森的“北传”。
“不比武功,比想法”,虽然宫宝森“没有输在武功上”,但想法显然比武功更重要。宫宝森的内心深处,当然也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他是要退下来了。
武术虽已“不管用”,但武术背后的精神、信念依然成立。叶问后半生颠沛流离,蛰居港岛,却成为一代宗师,凭的就是这股信念。他师父陈华顺说过,“一条腰带一口气”,叶问就凭这口气做人。
宫宝森输得太漂亮了。他的威望不但丝毫无损,还赢得了南北武林同袍们的共同尊敬。他的“南拳北传”虽然没有达成,功夫的信念却仍然留存。可惜随后风云突变,日军侵华,华夏万里河山沦为焦土。宫宝森惨死于马三之手,宫若梅自称“天意”,为父报仇,只是昔日武林留给世间的最后一瞥。金楼之会,成了华夏武林最后一件盛事,如梦如幻,早已烟消云散了无痕迹。
“凭一口气,点一盏灯。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宫宝森说。“念念不忘”一语,是宫宝森对自己的总结,也是他留给叶问、留给武林最后的话。这绝非中华武士会会长的豪言壮语,而是一代宗师对同属旧时代、却必须面对新时代的晚辈的寄望。说这话时,宫宝森是满怀悲哀和坚持的。一个辉煌的时代就此落幕,满堂贴金的共和楼被日军占领,世界堕入了无边的黑暗。那么华夏武人,要点起一盏灯,等待那些缺席的人。这是一次信念的传递叶问就这样接过了宫宝森的火把。
“金楼之会”是叶问赢了,南北拳师们对峙的危机也随之而解。但“眼睛里只有胜负,没有人情世故”的宫若梅又在金楼摆下了霸王夜宴,还莫名其妙地胜了叶问。事后两人都饱经苦难,被时代流放到了港岛,虽是念念不忘,可惜“叶底藏花”却再也没有回响。大时代,无非是种选择。宫若梅和叶问不同,她选择留在了自己的时代。
《一待宗师》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武林故事,许多人其实都说是王家卫让梁朝伟走上了神坛,其实许多人都不知道梁朝伟背后的努力。
王天林曾经这样评价过梁朝伟,说梁朝伟是他这一生认为最努力的人,他还专门写了一篇介绍梁朝伟的文。
全文就是这样的:我是在5月日早上看到电视新闻里关于伟仔在法国得奖的消息的。当天,就有不少人打来电话跟我聊起了这件事,听语气,所有人都很高兴,我自然也很开心。
伟仔勇夺康城影帝,为港人争光,不仅港岛人脸上有光,全体华人也都有理由为此高兴。要知道,港岛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康城影帝!而大陆也仅有一位。我从来没有想到港岛电影在国际上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港岛电影在90年代中后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能有如此成绩,可喜可贺。看着港岛电影从辉煌走向低迷,如今伟仔得奖,确实是一针强心剂,我想谁都不会再有理由不努力拍电影了。
关于伟仔,我几乎是看着他成长起来的。从无线至今,我一直很注意他。其实他和无线的合约到期以后,有两条路摆在他的面前,一是继续留在电视台发展,二就是拓展自己的事业。结果,他选择了后者,从现在来看,他的选择是很对,但在当时,我是有点替他担心的。我知道他一旦选择了拍电影,要么就很成功,要么就很平淡,没有其它的可能性。结果,我的猜测是对的,有一段时间,港岛电影很混乱,他自己也很困惑,虽然他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但当时是没的他选择的。但还好,一切都过去了。
他是个很特别的孩子
从我第一次看到伟仔的时候,我就感觉这个小孩很特殊。
艺训班里那么多学员中,就属他最靓仔,也最难驯化。老师说,教这个靓仔很头疼,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别人上堂中规中矩,他虽然很认真上堂,但就是不按老师的话去做,问他话也不理,样子又特别乖仔,斯斯文文的,但就是爱找些麻烦。现在看来,那时的伟仔已经好有演戏的想法,其实早在艺训班的时候,他已经胜了别人一大筹了。
后来林丽珍选中伟仔做「四三零穿梭机」,认为他可塑性很强,几特别。其实也是啊,你看那时还有谁比他更靓仔呢?
其实我到现在都觉得依伟仔的成熟性格不适合做儿童节目,但林丽珍不这么想,结果证明她是对的,而我错了。「四三零穿梭机」是当时无线的金牌节目之一,是伟仔把它带到了这个高度。据我所知,当时看伟仔节目的小朋友,至今还能做到伟仔的戏场场捧场。也许这就是一个明星深入人心的表现吧,也是当时港岛电视业兴旺的最好体现,你看现在还有哪个小朋友会看「四三零穿梭机」呢?都坐到电脑前打游戏了!这个节目也早就不存在了,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的。
当时我就跟别人说,伟仔个仔前途无量。但我还有一重疑虑,即是,如果当初毕业时无人要他,那怎么办呢?是!伟仔是可以好红,好优秀,好巴闭,但如果当时放弃了他,或者他一旦放弃了自己,那他同样可以好堕落。其实那时的伟仔,如同好多人所讲,有自闭倾向,他的那些想法、对演戏的看法,都跟别人不同,别人亦不明。但好在老天眷顾伟仔,让他可以顺利发展。他自己亦争气,很懂得如何在这个圈生存。所以说,伟仔他很特别。
我听到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无线对待伟仔并不公平,搞到他很残。
也许无线会反驳说“我们都很将伟仔当宝!”其实这也是事实。但当时港岛的观众甚至全世界的华人都要看伟仔,正因为如此,所以无线对待伟仔并不好,他们根本不想让伟仔休息!
「鹿鼎记」以后,所有人都认识了梁朝伟,「新扎师兄」以后,所有人都喜欢了伟仔,包括我亲戚家、朋友家的孩子。当然,我说过,伟仔一定会红。其实在他刚进无线的时候,“梁朝伟拥有难得的天赋和潜力”就已经几乎是无线上上下下达成的共识了,就看高层的决策者以后怎么去捧他了。但我估不到他会红得那么快!为什么呢?因为他有条件,有运气,更有实力!再加上一部「新扎师兄」,熟悉伟仔的人、且看过这部戏的观众,心里都应该明白,无线历史上的这部经典之作,其实就是为伟仔量身定做的。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描述「新扎师兄」对于梁朝伟本人、对于观众、对无线本身,甚至对于港岛社会某方面所起的作用。「新扎师兄」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张伟杰同样如此,所以只要是看过这部戏的人,杰仔就会留在他们的心里,甚至会永远牵挂住这个靓仔师兄。这种记忆是很温馨的,就好象现在的一些人回忆起自己当初年少时看「四三零穿梭机」的时光一样,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看到如今贵为康城影帝的伟仔,每个人都会唏嘘时光的流逝。比如当年的五虎将,如今只剩下伟仔和华仔继续打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