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激情燃烧的穿越 > 第042章 孔子问治

第042章 孔子问治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激情燃烧的穿越 !

    徐子安猛然呆住了,什么什么!!!不是听错了吧,徐子安忙追问道:“老丈可是鲁国的孔丘?可是撰写《春秋》的孔夫子?可是大儒孔仲尼?”

    老者见徐子安一连问了这么许多,也是莫名其妙,道:“老朽正是鲁国孔仲尼,但还没有撰写《春秋》,不过壮士此言甚妙,鲁国的《春秋》已经残破不堪,确是应该重新修订了。”

    徐子安一下双膝跪倒,匍匐在孔丘面前,声音剧烈颤抖道:“孔圣人啊,我。我能见到你,也不枉此生了啊。”说着便向孔丘如鸡叨米般连连磕头、

    不过这也难怪徐子安如此失态,这孔子的名声实在太大了,正是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思维模式,用任何赞美的话语来评价他也不过分啊。

    孔丘见徐子安如此,也是十分诧异,虽然他现在小有名声,但是老子尚在,他还不至于被人叫做圣人啊,见徐子安如此称呼自己,行色又如此激动,孔丘心中大感欣慰,不禁仰天长叹道:“这世上还是有人赏识我的学问啊,只要有这样的人在,我的学说就还有实现的希望。“

    身边的众人也被徐子安和孔丘的情绪所感染,纷纷叹息流涕,每个人脸上布满的尘土,被泪水一冲,变得黑一道白一道的,甚是狼狈。

    徐子安忙站起,扶住孔子的身躯,见众人皆是悲痛无状,心中很是十分诧异,忙问孔丘道:“夫子为何落得如此境地啊?怎么既无马车代步,也无干粮充饥?”

    孔子默然不语,身边的那个白头发年轻人道:“我老师去秦国游说秦王,可是秦国是个如同蛮夷一般的国家,既不听从老师的劝说,也不尊重老师,老师一气之下,便离开了秦国,可是秦国竟然连食物也没有给我们,我们这一路是饥一顿饱一顿来的啊。”

    一边的那名叫子路的大汉道:“最可气的就是那个商鞅,他和老师辩论了一天一夜,不能辩过老师,但他却在秦王面前说我老师的坏话,所以秦王下令把我们赶出驿馆,我们走的时候不仅没有马车相送,连食物也不给我们。”

    孔子这才说道:“秦国十年前任用了商鞅,进行变法,彻底改变了祖宗的法制,任何人只要立下军功,不管他出身如何,都能被授予爵位,这。这。这不是乱套了吗?这不是鼓励国人一心向利吗?如此必会使百姓唯利是图,残暴不仁,这样的国家必会就此堕落不堪。”

    他所说的商鞅变法,徐子安也是知道,这次变法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也是近乎苛刻,但也就是这次彻底而又极为苛刻的变法,才使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诸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

    商鞅颁布的新法里面确是鼓励战功,他把爵位和战功完全统一起来,只要立有战功之人,便能得到非常实际的奖赏,这一点与确实与孔子的学说背道而驰了,难怪孔子会这么生气,不过这个商鞅也是器量小了一些,不过是辩论而已,怎么就不给人家饭吃了。

    不过让徐子安觉得有意思的是,这商鞅和孔子的所在年代相差了180多年,这两个人同时出现,一个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一个却是法家思想的真正实践者,儒家与法家一向水火不相容,这两个人的辩论一定是极为精彩了。

    于是徐子安问那个白头发的年轻人道:“先生,可否将商鞅与夫子的辩论讲述给我听听啊。”

    年轻人道:“先生不敢当,我叫颜回,字子渊,我这里将老师当时的论辨记录下来了,李壮士可拿去观看。”说着从身后包袱里拿出一卷竹简,递给徐子安。

    徐子安迫不及待的展开竹简观看,只见竹简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孔子和商鞅的辩论:

    孔子曰:“国家如同人的体躯,应以仁为骨,以德为肉,以信为血,爱护百姓是为仁;宽待他人是为德;注重承诺是为信。三者皆全,则国家健全,三者不全,则国家便如生病之人一般虚弱。国之道,除此三者再无它法。”

    商君曰:“仁、德、信三者,古之圣人有之,今之明君有之,然而贩夫走卒有者甚少,只能以法度约束之。”

    孔子曰:“严酷的刑罚能约束人行,但却约束不了人心。古之圣人以仁治国,以德待民,以信服众,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

    商君曰:“古者,民不过十万,国不出中原,一国鸡鸣,他国便可闻之,圣人早上说一句话,晚上便可传于全国百姓之耳,故人人得闻圣言,人人得行贤事,而今者,民何止百万,国土何止千里,岂能希望人人皆做贤事。而我法度一经颁布,立时行于千里,孰罪孰赏皆有明示,百姓互相监督,奸佞不敢妄为。”

    孔子曰:“此为礼教不能遍也。以残酷的法度治国,可以起一时之效,然而世间万事万物岂能一应包于其中,今年可能丰收,明年可能大旱,变化无常,法度所不能料也,然而仁、德、信却可立于万世而不倒,行于万物而不竭,现在你要用有限的法度取代无限的仁德,岂不是愚人才会做的事吗?”

    商君曰:“有限的法度能使国家快速的富强,比之。。。。。。”

    。。。。。。

    徐子安手捧着竹简,待得翻看完毕,他不禁深吸了一口气,浑然不觉间,自己已经被记录中的内容吸引的忘记了呼吸。

    在这区区几百字里,儒家的思想与法家的思想进行了激烈的碰撞,其中妙语连珠,寓意深远,逻辑严谨,推理无隙,但是作为来自现代的徐子安心中却略微偏向法家一些。

    孔子所说的大同世界,好是很好,但是要实行起来,却是千难万难,而依法治国倒是现代的中国正在努力争取的,孔子的理想,即使在几千年以后的世界,也远远没有达到。

    但是徐子安也知道,虽然孔子的理想太过缥缈,然而这却是人类的最高目标,即使几千年后不能实现,那一万年后呢?那几万年后呢?只要人类有了这个理想,并向这个理想一直奋斗下去,这样的理想世界就一定会成为现实。

    作为战国时代,这个到处还充满蒙昧的时期,孔子竟然就能设计出这样宏伟的理想体系,并不辞辛苦的到处奔波游说,实在让人佩服,难怪后人评价他“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

    徐子安卷起竹简,对颜回说道:“颜先生,能否将此记录送于我收藏。”

    颜回还没来得及说话,孔子却上下打量了一番徐子安,说道:“我看李壮士一身戎装,没想到对治国安邦之言也感兴趣啊,你看了记录有什么感想吗?”

    徐子安想了想,说道:“我觉得夫子所言极是,但商鞅所言也颇有理。”孔丘脸上闪过一丝失望的神情。

    徐子安接着说道:“其实法治和德治并不是矛盾的,也就是说夫子与商鞅根本就是一家之言。”

    “什么???”孔丘的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发出惊呼,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够能胡诌的了,没想到现在来了一个更能吹牛的,居然把儒家与法家等同看之,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此时的孔丘却没有吃惊,脸上露出了一抹微笑,和颜悦色的看着徐子安,说道:“老朽愿闻其详。”

    徐子安说道:“法治与德治就如同日月一样,不能说太阳有用而月亮无用,更不能说月亮有用而太阳无用,日月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在需要它们的时候才出现,同样,法治与德治只要在适合它的地方和时间使用,就会起到好的效果,我私下里认为,应该内修德治、外修法治,以德治为目标,以法治为手段。当处于乱世之时,应该严明法纪,附之以德治;当处于治世之时,应该推崇德行,附之以法治。所以我认为法治与德治根本就是一家,其目的也都是使国家昌盛。”

    徐子安一口气说完了这么一大堆话,其实他的这个观点是他对秦国的历史有所了解后而感悟的,秦国实行的法治可以说是最严谨的,也是最彻底的,所以才能以一国之力扫遍东方诸国,但是秦国统一后却只存活了十几年,可以说是最短命的一个王朝了,这就与它片面的强调法治而忽视了德治分不开了。

    只是徐子安不知道,他对孔子所说的这一番话,日后被孔子的弟子收录于《论语》之中,而他本人也成为成语“孔子问治”里的主人公,而被千古流传。

    面前的孔丘和他的弟子们都听得发呆了,孔丘忽然用手掌拍打自己的前额,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壮士,老朽受教了。”说着向徐子安伸出双臂,躬身长长一揖。

    (大家千万不要把孔子与商鞅的话当历史来看,呵呵,是易土杜撰的,历史典籍中没有这些话。

    另外,大家有花的帮个忙啊,易土无耻的请求大家鲜花和收藏,唉,以前发书的时候,推荐从来不愁,现在居然厚颜的来求鲜花,实属无奈之举,大家见谅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