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天才狂医》 > 第四百五十七章 中医的局限性

第四百五十七章 中医的局限性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天才狂医》 !

    总之,中医治病,第一件事先看什么时候发的病,再看在哪发的病,在湘南上火就和在蒙古上火不一样。现在国内的中医已经很少有人这么看问题了,因为很容易给人一种神棍的感觉。

    更神棍的在后面,中医看病,应该问病人的生辰八字,以判断病人的禀赋如何,是偶发的疾病,还是八字里带的先天不足。

    当然,如果是非常简单单纯的症状,比如偶感风寒,别的没毛病也不用这么复杂,直接上麻黄汤即可。

    再然后,应该仔细观察病人的面相和面色,以确定病人五脏的情况。

    中医分为神、圣、工、巧四个等级的水平对应望、闻、问、切。

    望而知之谓之神。

    到这一步如果就已经能准确辨证,知道病在太阳,少阳,阳明,还是太阴,少阴,厥阴,病在哪一经,哪一脏,哪一腑,那就是神医。

    然后如果病人身上味道不对,更要仔细辨别。还有详细的听病人说病情,说生活起居的习惯,吃的怎么样,睡的怎么样,拉的怎么样。

    接着再根据这时候掌握的信息和自己的推理,问病人一些问题,例如半夜有没有经常醒,或者睡不着,如果有,是几点。

    身体有没有哪些地方曾经出现突然性疼痛,有没有口苦,尿频,屁多,头晕等等一般病人讲不到的症状。

    如果这时候还没有十足把握。

    那就只好把脉了。

    所谓切而知之谓之巧。

    现代人很多认为把脉很神秘,很高端,甚至经常以自己一句话不说,看中医能否通过把脉了解自己病情,来作为衡量评判医生水平的标尺。

    这个世界上错的事情很多,但是像这件事一样从头到尾都彻底错的很离谱的事还真不多见。

    在中医界,把脉只不过是望,闻,问,切的最后兜底验证手段而已,而且脉象如果和前面三种诊疗手段的结果相违背,是要舍弃脉象论的。

    在古代,如果一个中医前面三种手段都不精通,最后全靠把脉,这种医生叫做巧医,最下品的,没有资格给人看病的。”

    一番话,说得在场不少人频频点头,纷纷赞叹中医之神奇。

    “至于开方,所有诊疗手段用完之后,开方子,急病先开三付,如果喝两付就好,第三付也不要喝了。缓病先开七付,喝完在来看,依据症状加减,如果发现辨证错了要及时回头。

    一般一付药三到七味,也就几块钱而已。

    可能同样的症状开完全不同的方子,也可能完全不同的症状开完全相同的方子。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真正的经方派中医的看病抓药的流程。”霍成礼说完抱拳再次朝四方拱了拱手,掌声经久不息。

    林枫撇了撇嘴,霍成礼说的,倒是中医的一个状态,只不过,是理想状态。

    这里面反映的和现实社会相冲突的地方有五点。

    第一是在现代的科学舆论环境下,这样的中医很容易被当成神棍。

    所以几乎不可能在大型中医院立足,只能选择穷乡僻壤的小医院坐诊,或者自行执业。

    第二是,因为经方的用药剂量大,但是配伍简单,所用药材都是东汉时代就在中国很容易获得的便宜货。

    就算到现在,恐怕只有阿胶和人参两味属于比较贵重的药材,其他大多是一克几分钱的。

    这样经方派中医面临的现实困境就是,根本不可能以药养医,这样的医生,在医院就肯定被赶出去了,自己执业就肯定被饿死了,除非,他有足够的名望和底气,允许他开出几百几千一位的挂号费。

    现在仅有的几位真正的中医大家,在上京申市为权贵巨贾服务的,就是这么做的。

    虽然因此就和广大劳动人民无缘了,但是也是可以理解和没办法的事情。

    第三,这样的诊疗过程,很明显耗时非常长,也就是说如果认真负责,每天能看的病人数量很有限,太不经济了。

    其实还有更不经济的。

    我们都知道人体有经络,经络有穴位,穴位可以用针灸。

    但是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些穴位也有开启和关闭的日子和时辰,在穴位开启的时候用针,事半功倍。

    可是如果一个针灸师跟他的病人说,你三天后半夜两点左右来扎针,这是一种什么效果?

    倘若对方是女病人,八成是要报警的。

    举这么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现实中影响中医应用和疗效的因素,也很多,理论就放在那,但是很多情况下也是没有办法的。

    第四,因为我们的华夏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有毒性的中药材的用量都有一个很保守的,依照西医逻辑制定的标准,超出这个标准用药,如果出了问题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这就给广大体制内经方家设定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

    比如善用附子的火神派,基本上次次开方都是违法的。

    其实如果辨证准确,毒不但可以入药,还能更有效的治病,辨证错误呢,就可能危险了。

    卫生部有个陈姓卫生部长,就是研究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

    第五,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所说的这样的中医,很难培养,成材率极低,有成就极难,而且根本无法以学院方式大规模标准化培养。

    虽然有人建议仅仅批量培养中医学生们使用伤寒杂病论中的仲景方加减,似乎也可以批量,但是以现在他们的平均智商水平和靠谱程度,恐怕真放到社会上,治死人的和治好人的比例也会差不多。

    中医界不是说了么,三付药治不好感冒就不要当医生了,回家养猪去吧。可见以很多人的天赋,治感冒对他们都非常困难。

    中医能够传承的唯一方法就是,如同澹台红菱所说的,师徒制。

    所以,想要让中医适应这快速的社会发展,很难。

    但林枫却不想放弃。

    不过,治标不治本的中西医结合,也并不能让中医起死回生,反而会让中医深陷泥潭,除非以张锡纯大医这样的方式进行探索。

    可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还得慢慢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