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替明 > 125 太让人意外了

125 太让人意外了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替明 !

    一掀开帘子,冷风灌进去,让里面的两个人都忍不住打了下哆嗦。

    汤若望正聊得开心,见有人一点礼貌都没有,心中很是生气,当即用并不熟悉的汉语喝问道:“你们干什么?”

    一名捕快一边展开画像,一边回道:“缉拿贼人,闲杂人等一律不得出城!”

    胡广虽然和汤若望在聊着天,耳朵却也没闲着,知道已到城门口。这车子停住,不打招呼掀开帘子的人,除了官府中人外不可能有其他人。

    他冷眼瞧见掀开帘子的是捕快,便脸上保持着之前的神态,只是用德语开口说道:“大明帝国的这些官吏欺软怕硬,给他脸色就蹬鼻子上脸,更会找借口,要银钱。”

    这种事情,其实也不只明帝国有,就是欧洲也是常见的。汤若望在大明境内也不是没遇到过,只是这些年,在先辈和自己的努力下,传教士已经和帝国高层有了良好的关系后,才比较少见了。

    眼下他正聊得开心,听捕快的语气,好像还怀疑自己这个上帝的使者为贼人,让汤若望怎能不生气。

    此时又听胡广这么一说,当即冷着脸,用汉语说道:“我有你们朝廷开出的路引,还有朝中几位大人的信件,你是否要看一下,看看是否我是贼人?”

    几个捕快都已看清车里的两个人,一个是异族,高鼻子蓝眼睛,就是瞎子也不可能会认为他是贼人。

    另外一个虽是大明的人,但不要说相貌和画像中的人不像,就人家一口鸟语在说话,也不可能是自己在抓捕的贼人!

    再有,对于这洋和尚在延安府活动之事,大人已经有传下吩咐过,不要过多干涉,人家朝中是有人的,犯不着去得罪。

    见到车内再无第三人,这洋和尚又开始借势压人,捕快们也不敢再得罪,连忙陪着笑,让开了道路。甚至还好心地提醒到,城外有乱民,最好小心一点。

    被他们这么一骚扰,就算是好脾气的人,都是一肚子的气。汤若望也不怕车子刚启动,周围可能还有那些官府中人,用德语发着牢骚道:“什么乱民,都是一群灾民,马上快饿死的人而已!”

    是啊,所谓的乱民,都是官府逼出来的。要是有一点吃的,谁会去当乱民。

    胡广心中感慨着,忽然想起一事,隐在袖子中的手猛地捏成拳头,暗骂自己道:“放着一个这么好的对象在,却怎么忘记了问那么重要的事情!”

    他当即看向汤若望,用德语问道:“对了,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请教一下,你们欧洲都吃些什么?你来的路上,又看到过什么吃的?”

    一听胡广要聊他家乡的吃食,汤若望一下又忘记了刚才的不快,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起来。

    不过这时候东西方的差异毕竟存在,汤若望说得食物,可能胡广知道,但他说的并不是后世通用流行的名字,因此还是存在一些沟通障碍。

    听到后来,胡广打断了汤若望的滔滔不绝,对他说道:“你这里可有纸笔?”

    汤若望一听,稍微楞了下。也不问干什么,马上从马车里面找出了纸笔,一边还抱歉地说道:“东方的毛笔实在用不惯,这个鹅毛笔不知是否可以?”

    胡广一听,心中一乐,要是你拿毛笔出来,我还真要出丑呢!

    他当即接过纸笔,笑着道:“没关系,鹅毛笔是吧,用起来简单的很!”

    汤若望一听,微微有点惊讶。自己所遇到的那些贵族中,都是对这鹅毛笔用不惯的。

    这么想着,就更想瞧瞧胡广怎么用这鹅毛笔。手中不停,忙着给胡广磨墨。

    一看胡广拿笔的姿势,汤若望马上明白他是真的会用。不过胡广没用来写字,而是用来画画了。

    只见胡广盘膝坐在车中,弯着腰,开始连续画画。

    他画的东西,都是他所能知道的高产农作物,比如番薯,土豆,玉米等等。

    特别是土豆,更是最为急需的农作物,原因无他,现在小冰河时期,土豆都能成为俄罗斯的主食,那么在中国北方种植肯定不在话下。

    画完之后,他用手指着图,描述着这些农作物的形状,特征,最后带着期待的神情问道:“你游历过那么多地方,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离得最近的地方又是哪里?”

    胡广只是记得,在明末这个时期,这些东西在欧洲肯定是已经有了。但他就怕汤若望说只有在欧洲见过,那可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谁知汤若望哈哈地笑了会,才对他说道:“亲爱的胡,你怎么这么着急这些东西,就怕没有?”

    在他和胡广接触的这段时间,胡广留给他的印象,一直是沉稳之人,一点都不和他的年龄相符。现在见他终于不再沉稳,不由得有点开心。

    胡广见汤若望没有直接回答,不由得催道:“不要东拉西扯,这些东西对我很重要!”

    这也不能怪他如此激动,来一趟延安府,意外遇到汤若望。要说自己想要知道的这些东西,谁最可能知道,毫无疑问,必然是这个从西方过来的洋人。

    如果没有他,自己想要获得这些信息,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要是有了这些农作物的信息,自己努力推广开来,那么这一路上见到的灾民,可能就会少死很多人。倒毙在路边的饿殍,人吃人的惨剧,都不会再发生!

    胡广再沉稳,想象到这些情况的改变,也无法再沉得住气!

    汤若望见胡广这样子,也就不再耽搁,当即拿起一幅幅的画,指着里面的农作物一一做了回答。

    玉米,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崇祯初年,在陕西汉中已有种植。

    番薯,在福建已有种植,江浙、上海一带也有部分见到。离这里最近的,据汤若望所知,应该是在京师徐光启的农庄里。

    至于土豆,在大明帝国境内,汤若望也是只在徐光启的农庄里见过。

    ……

    胡广听得自己一拍大腿,怎么就忘记了徐光启这个明末的科学家,农学家了呢!他好像搜集了非常多种类的作物,最后还写成了《农政全书》。

    看来等陕北的事情有个稳定后,自己一定要去一趟京师才行!

    正想着,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听声音,好像还不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