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304章 屯田堡寨

第304章 屯田堡寨

作者:风吹过的沙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三国求生手册 !

    经过石邑,带上了四百石邑营将士后,颜良继续上路,经过井陉道,但并未立刻转入黑山之中,而是继续向北往井陉县而去。,

    六山学院山长张子明是崔琰推荐的,他又刚从并州回来,和张臶打过交道,怎么说也得叫上他一起前往。

    从这里开始,便已经进入了时高时低的坡地区域。

    去年年末,颜良走这条道路返回元氏的时候,很多平地与缓坡都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不过时隔一个月后再走这条路,却看见沿途的几处高坡上正在修建村寨,而村寨旁的荒地上也有许多民众正在忙碌。

    这些村寨正是屯田的寨子,忙碌的民众都是屯客。

    顺便一提,经过颜良的推举,袁大将军批准,建义中郎将陶升已经正式担起了常山军屯事宜。

    按说让陶升负责军屯,应该任其为常山典农中郎将才是,不过袁绍的手诏里却写着以建义中郎将行常山典农事。

    这一方面因为典农中郎将的名号并不比建义中郎将上档次,另一方面袁绍可能希望陶升也能在常山拉起一支兵马,其中无不制衡颜良的意思。

    不过陶升此人却很识时务,拿到任命之后立刻前来拜谒颜良,说道:“在下本是浊吏出身,管起屯田之事正是本行,明府尽管放心便是。在下只带了五百老卒前来,要维持各屯田堡寨的治安当无问题,可若贼人来袭恐力有不逮,这便要多多仰赖明府手下的将士了。”

    颜良自然能从袁大将军的任命措辞里看出些别样意思,但他却并不太在意。

    因为颜良有充分的自信,陶升一个外来之人仅仅靠这些军屯短期之内绝不可能整出可以制衡他的力量。

    况且,颜良掐掐手指头算一算,知道袁大将军没剩下多少时日了,那还能怎么办呢?

    只能默默戴上一顶名叫原谅的帽子。

    颜良当时就说道:“将军既然典军屯之事,自可在各屯客之中招募士卒,加以训练,当能防患于未燃。”

    陶升立刻道:“既有明府主持剿匪事务,在下又何必多此一举再募屯卒,况且论起练兵用兵的本领,在下便是拍马也赶不上明府也!”

    其实陶升也体会到了袁绍的用意,不过他素来会观望形势,哪里肯轻易被人当刀使,这点从他当贼的时候就看得出来。

    当年在黑山众贼夺下邺城之时,众贼帅尽皆大喜过望,自以为得势,唯有陶升一个人知道凭这些乌合之众难敌袁绍的精兵,果断跳反,以袁绍和众官吏的家小为投名状成功洗白,混进了袁大将军的队伍里,还博得了河北众官将的好感。

    陶升来到常山也有些时日,对常山显现出欣欣向荣之意颇为讶异,越深入了解,越发现常山上下正渐渐被颜良捏合在一起,旁人几无插手的缝隙。

    军事方面,颜良挟连胜贼寇之威,又大举募兵开展比武沙汰,尽得常山能战之兵。

    陶升曾观摩过几次颜良麾下诸营的操练,对讨逆营将士的战力暗暗心惊。,

    治政方面,有辛毗倾力合作,更有崔琰、陈正、田灿、张广等能吏辅佐。

    前些时日颜良令各部督邮整肃吏治,县乡吏员及各地豪强劣绅无不慑服,根本生不出反抗之心。

    陶升心想若是遂了袁大将军的意思,在常山境内摆明车马和颜良对着干,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自己那五百老卒给颜良的万余精兵塞牙缝都不够啊,此事还当缓图,还当缓图!

    颜良也没料到陶升竟如此有眼色,既然陶升愿意配合,那自然最好,不然掣肘之下总是会产生内耗。

    之后颜良便与陶升好生商议了一下军屯的章程和双方需要的配合事宜等等。

    最后研究下来,第一批的屯田区域尽量挑选在远离山区,或者靠近各兵营的地方,方便遇袭时照应。

    另外军屯中的青壮屯民在农闲时会被组织起来习练兵戈战阵,一切仿效地方上的乡勇民兵。

    为了显示自己并无他心,陶升主动请求颜良派一些长于练兵的部下来协助此事。

    颜良投桃报李,表示前期屯田中缺少耕牛、种子、口粮等物资,郡府及军中均可施以援手。

    总之,那一场拜会下来,颜良与陶升二人尽皆满意而归。

    只是远在邺城的袁大将军若知道事情如此发展,怕是会后悔遣了这油滑的陶升来负责常山军屯吧!

    某个字润之的湖蓝人曾作诗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可见从古至今,粮食安全一直都是头等大事,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时,某些居心叵测的大国还试图用粮食为武器来遏制我大天朝的重新崛起。

    而此刻常山沿山边地正在开展的大屯田正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妙策之一。

    颜良自然对屯田多有关心,不时停下步伐,去看一看道路两旁屯田堡寨的建设进度,以及附近荒田的厘定、恢复程度。

    从去年末开始,颜良就从多方渠道吸引流民前来常山,为此贴补了不少钱粮。

    好在洒下的钱粮总有回报,常山地界如今聚集了数千家各地流民,他们有的是司兖地界遭逢战乱逃难的,有的是河北各郡县的失地贫民,有的还可能是从黑山里熬不过去溜出来的。

    在冬天里,各地的屯田区域还未厘定,流民们也暂时没有去处,没有衣食来源。

    这些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流民们都是日后屯田的劳力,颜良肯定不会放任不管,且万一流民生活无着揭竿n就弄巧成拙了。

    所以颜良在各城与各驻军营地附近特别设立了临时流民营,每天按口配发口粮,提供些基础的被服。

    当然,粮食宝贵,发放的粮食绝对不算多,只能保持流民们的最低生存需求罢了。

    为了进一步解决流民们的衣食问题,颜良便建议各县雇佣这些流民造桥修路以工代赈,想要多吃点,便得卖力气干活。

    起先各县乡还不同意,他们都习惯了那破旧不堪的道路,都不太愿意出钱粮修路。

    颜良为了说服各县乡地方上出钱出粮修路,甚至还喊出了一句口号,曰:“要想富,先修路。”

    当然,光是喊口号还不能激发各县乡的积极性,颜良还承诺了修路所耗费的钱粮,将在来年由郡府酌情贴补三到五成不等。

    颜良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不卖面子岂不是等着穿小鞋?

    于是各县都从紧张的预算里掏出了些钱粮来雇佣流民修路。

    当然,为了安稳流民的人心,颜良画下了大大的饼子,宣布开春之后将会把他们安排入各个屯田堡寨,只要干活,人人都能吃饱。

    他更多次在流民面前声称短则三年,长则五载,会把这些屯田部开垦好的田亩分给每家每户,把他们全数转入当地民籍,且分下的田亩俱可世代传家。

    有了鼎鼎大名颜府君的承诺,这些流民们放心了不少,在官吏和士卒的管理下井然有序地做工。

    有了这些廉价劳力,常山各县乡间年久失修的道路大为改善,也算得上是一个善政。

    其实石邑到井陉之间的这片土地原本就有不少开垦过的田地,不过因为这些年的贼乱后民众流失土地也抛了荒。

    年前在勘察选择屯田地点的时候,就优先选择这些有过耕种痕迹的田地。

    眼下这些屯民们正在陶升手下官吏们带领下,把杂草淹没的田垄一一恢复,仔细检查每一寸土地,把大大小小的石头给挑拣出来,杂草多的地方用火烧荒,杂草少的地方也一一锄掉,等待官中调度来的耕牛犁具来统一翻土深耕。

    屯客们对于能有一片安居乐业的土地都十分珍惜,且来到各个屯田堡寨后各人的衣食被服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让大家觉得未来十分光明,显得干劲颇高,一边干活一边哼唱着各自家乡的民歌俚曲。

    因着这些屯客都来自四面方,所以歌声五花门,有冀州口音,也有兖州、司州地方口音,倒是颇有意趣。

    当颜良带着手下将吏经过时,很多屯民都十分敬畏地避让在道路两旁。

    颜良意识到自己身后那一大堆杀气腾腾的扈从有点骇人,所以吩咐那数百扈从隔开远一些,自己只带几个吏员们走在前头。

    这时候正好有几个小屁孩追逐嬉闹着从道旁杂草淹没的田垄里冲出来,待他们冲到县道上才突然发现眼前有好几匹高头大马,一下子就吓得呆立在道中间。

    这时候田地里的屯民们也发现了异常,均都惊呼了起来,有些胆子小的更不忍地遮住了眼睛不愿看下去。

    说时迟那时快,走在最前头的颜良大喝一声:“止!”

    然后颜良猛地一提缰绳,让正在奔跑的马儿前蹄高高抬了起来,千钧一发之间止住了步子,没有撞上突然蹿出来的小屁孩。

    这一下突生变故,把颜良身后的随员以及四周的屯门们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幸得颜良骑术娴熟,带头控制住了坐骑。

    颜良一个帅气地滚鞍下马,走到前边查看前边的小屁孩们,说道:“娃娃们,碍不碍事?”

    几个小屁孩早就在刚才就被吓得坐倒在地上,个个像被定住身一般,这下被颜良一问才从巨大惊慌之中反应过来,纷纷哇哇大哭,根本顾不上回答。

    颜良对自己的马术有信心,知道刚才虽然事发突然但及时勒住了马并没有撞到小娃娃们,但不能确定这些娃娃会不会自己摔坏了。

    他把最前边的那个娃娃拉了起来,用手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再捏了捏细瘦的腿脚,发现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便笑道:“哭什么哭,再哭没得晚饭吃。”

    这些熊孩子本就在地上打个滚,不痛不痒的,只是被吓到了,一听事关晚饭大事立刻都止住了哇哇声。

    颜良笑道:“这才对嘛!都是小男子汉,哭哭啼啼像什么样子。来,谁来告诉我你们都是哪里人,说得好有奖赏。”

    颜良说着从马背上的革囊里拿出一份细麻布包裹好的糕点,在手上展开。

    这些糕点自然是临行之前家里两个女人专门做的,甄宓嫁来之后和梅娘处得很好,一直跟着梅娘学烹饪等事。

    二女得知颜良又要远行,自是依依不舍,悉心准备了诸多衣服和吃食让他带着。

    二女做的点心自然是用料讲究做法精细,细麻布一揭开就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引得几个小屁孩口水直咽,喉咙里一滚一滚的。

    那个最先被颜良拉起来的孩子道:“我来说,我来说,我家是从长垣来的,先是到了魏郡,然后又走了好远的路来到这里。”

    或许是因为食物的诱惑,小孩子思路很清晰,口齿也灵便,竟然说得有板有眼。

    颜良夸道:“说得好,来,把手擦擦干净,接好了别掉了。”

    小娃娃把手拼命在身上衣服上擦了几下,然后小心翼翼地接过一块雪白雪白的糕点,急不可耐地往嘴巴里塞。

    旁边几个熊孩子见状艳羡不已,也叽叽喳喳地道:“我是从赵国来的,我是从渤海来的”

    颜良笑呵呵地一个一个让他们把手擦干净,然后分给他们糕点,很快这些熊孩子都破涕为笑。

    这时候这些熊孩子的父母家人们也匆匆赶了回来,他们还担心孩子们摔着伤着或者冲撞了贵人,没想到却见到异常温馨和睦的一幕。

    有几个孩子可能因为糕点太过香甜,吃得太快有点噎着,颜良还从革囊里拿来水囊喂他们喝水,还一边轻轻拍打孩子的后背。

    这些百姓们虽然不知道眼前之人是何身份,但从身后诸多衣着华贵的随从以及远处诸多精强的扈从得知必是郡中大官,不免心里惴惴不安,但料不到眼前的大人物竟如此慈和。

    颜良向四处围拢围观的屯民们道:“有没有孩子们的家中长辈在?且来把孩子们领回去,记得带在身边看管,莫要走失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