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三国逆转乾坤 > 第68章 荆州英豪的归返

第68章 荆州英豪的归返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我在三国逆转乾坤 !

    邓芝提及的那些人名,在场者皆不陌生,毕竟不久前,这些江东众臣因擒获他们而欢欣鼓舞,孙仲谋更是连续设宴与众臣共庆,气氛一片祥瑞。

    然而此刻邓芝口中提及这些名字,不仅令江东群臣无不惊悸,连孙权亦是咬牙切齿。

    "莫非储君殿下意欲叙旧乎,抑或另有深意之举?"

    孙权说出此话时,面色颇为不佳,且对于这些人,他并非全然无法割舍。

    这其中,最让他头疼的二人,便是荆州治中潘叡与南郡太守糜芳。

    邓芝提到的这些人,几乎都是在荆州之争中落败被俘或是主动归附的。

    荆州大将詹晏、陈凤,败于陆逊麾下将领之手;同样遭遇的,还有房陵太守邓辅与南乡太守郭睦等人。

    其余皆为降服。

    至于秭归望族文布与登凯两人起初也曾纠集兵马对抗江东,却因遭人背叛,接连失利,最终文布投降,而登凯则不幸成为俘虏。

    修为已至元婴境的公安将领士仁无需多言,早已被虞翻以高深莫测的手段收服。战端一起,他便率先投降,并顺势迫使糜芳一同归顺,连郝普也一道说服归降。

    这些人对于修炼家族孙权而言皆如浮云,不论是那位被俘后仍坚决不愿屈膝的豪杰,还是曾在荆州大战中立下头功的士仁,如今都被囚禁于府邸之内,手中既无一兵一卒,亦未享受到任何特殊待遇。

    然而潘叡与糜芳在江东却是备受尊崇的一文一武,生活富饶且深受孙权礼遇之待。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二人立下了赫赫战功。

    先说糜芳,此次奇袭晋宗之战,他居功至伟。假若没有他联络徐州旧部,制造动乱,迫使曹休不得不回援青徐,协同任峻防守,贺齐也无法顺利完成那次突袭之举。因此,糜芳麾下兵马齐全,在贺齐帐下也颇受优待,除了那位死敌虞翻时常找茬之外,众人对其表面均表现出尊重之意。

    至于潘叡,虽然身为西川重臣蒋琬的表弟,但孙权依然对其敬畏有加。这份敬重并非作秀,也无关潘叡敢于直言进谏,实则是因为他做出了类似当年张松的大事——献出了荆州防御图!

    若非潘叡彻底背叛关羽,现今的荆州格局必然不同。彼时欲染指荆州者,不仅江东有所图谋,曹操甚至亲自率军来到前线,麾下总督二十六路兵马的夏侯惇已然与曹孟德会师。

    若非关羽坚守阵地挡住曹军攻势,若非潘叡献出荆州防御图,此刻的荆州怕是正陷入双方争斗胶着的局面,孙权自信未必能从曹家手中夺下这块宝地。

    也因此,孙权才会提出疑问,揣摩刘禅的真实意图究竟是求包抄,抑或是怀旧之情。

    然而,邓芝并未直接回应孙权的问题,而是进一步增加了谈判筹码。

    “武陵宜都两地,我家殿下表示可以让出,但潘叡和糜芳两位大人,必须返回西川。”

    “上次您召回了西川败兵,这次又要带走荆州士卒,看来您家殿下的胃口确实不小。”

    孙权望着邓芝,冷哼一声,示意他暂且退下休息,自己则表示需要时间好好思考一番。对此,邓芝并未异议,他深知此番使命绝非一时片刻所能谈妥,所涉及之事繁重艰巨,其中包括荆南之地的归属问题,江东孙氏的地位确认,荆州派系将领的回归安排,以及至关重要的双方结盟事宜。

    四项议题,每一件都需慎之又慎,若欲谈定此事,急躁是最不可取的态度。

    邓芝离开吴王府后,孙权便唤来群臣围坐身边。

    “诸位有何见解,不妨直言。”孙权向众人询问道。

    然而他的发问却令这些朝中大臣们一时语塞,即便即将晋升为吴国丞相的顾雍此刻也选择保持沉默……

    "道来吧,此刻无论尔等何言,孤皆不予咎责,孤言出必行,今夜过后,此事便一笔勾销矣!"

    闻得孙权此番誓言,众修士方始松了一口气。

    率先发言者非顾雍等朝廷重臣,而是修道人郑玄之高足,素有贤士之名的程秉。或许因其不涉足凡俗政权,亦未沾染丝毫势力,故而显得无所畏惧。

    "大王,老朽以为,两地土疆可予,百姓却万万不可!"

    程秉所提及者乃武陵、宜都二境。实则,其言多属赘述,彼处崇山峻岭遍布,良田稀少,加之连年战乱,原本居民已不多矣,割予西川与否,于当地百姓而言并无太大干系。

    然而,经程秉开了个口,其余之人也得以畅所欲言。

    "微臣以为,若将武陵、宜都二郡拱手相让,虽西川得此二地便有途径踏入荆南,然即使不予,其亦能随时染指荆南之地。二者防守并未固若金汤,对我江东而言,并无太过重大之影响。倘若能以此二郡之地换取我江东名正言顺的地位,此乃一大幸事!"

    此语出自顾雍之口,此人既是知名贤士,又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荆南对于江东本非宝地,江东所觊觎的,历来皆是江陵、南郡乃至整个荆北!

    对于武陵与宜都二郡,江东并不甚在意,毕竟荆州与江东间世代积怨深重,少说也有二代人之久。就算如今江东对待荆南之地百姓仁至义尽,治理起来仍然困难重重。

    然而真正令他们犹豫不决的,却是荆州一脉之人。

    或许是察觉到孙权内心的忧虑,顾雍率先起身,身为即将赴任吴国宰辅的他,自需有所担当。

    "大王,对于西川索取之人,不知大王已有何种考量?"

    "孤此刻亦如坠五里雾中,不知该如何应对才好,元叹可有何良策献上?"

    面对孙权再次抛回的问题,顾雍心中不由得一紧,但并未过多迟疑。

    "启禀大王,老臣愚见,潘叡大人对我江东忠贞不渝,假使任由西川将其带走,日后恐难再有他人敢于投入我江东门下。至于其余之人,吾辈可称其怀念旧主,效仿古时于禁之举也。"

    此言固然有些不顾颜面,然而其中之意已表达得明明白白:除潘叡外,余人纵使归蜀,亦不足惜。

    "除去...潘叡?"

    孙权此言让顾雍心头再度一震,他深知自家心思已被孙权洞察。

    然而,即便如此,他仍坚守己见。

    "正是,其余诸人不过是些末流小卒,为了他们与邓芝相争实在不值,倒不如以他们换取些许利益,或是保全武陵郡,又或......"

    "抑或是将虞翻留下,是么?"

    孙权冷哼一声,直透心扉,揭开了顾雍藏匿的那份细微心思。

    而顾雍却只俯首于孙权脚下,既未辩驳,亦未乞怜,仿佛默许了这一切。

    正如虞翻一再挑战孙权忍耐极限,激起其愤慨,使得孙权重怒失控一般,顾雍唯有以这种方式尽力拯救虞翻那个困局之人。

    目睹顾雍这般姿态,孙权尽管胸口波澜壮阔,却并未过分苛责。

    毕竟此事若论情分,确实是虞翻咎由自取;若论道理,则确实孙权一时冲动所致。

    “罢了,起来吧,虞翻之事日后再议,现在我们先谈谈这些人该如何处置。”

    “微臣,多谢主公宽宏大量!”

    顾雍深知进退有度之道,起身之后,便与众臣继续深入探讨。

    此刻吴王府的商议愈发热烈,然而邓芝对此一无所知,亦无意探究,他此番前来江东肩负的任务远不止于此。

    他现下所处之地,正是他此行的第二目标——拜会暨艳。

    暨艳,字子休,虽默默无闻,在江东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十数载仍未崭露头角,然而近半年间,他竟已声名鹊起,震动天下。

    经张温举荐踏入仕途,甫一入仕便身居选曹郎这一肥缺要职,这般稀世之遇,他却耗尽大半生光阴,才勉勉强强从选曹郎晋升至一名卑微的尚书。

    不仅未能显赫功绩,反而落得个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恶名。

    然而此刻留在他身边的人,无一庸碌之辈。除了副手徐彪之外,其余皆为江东顶尖名士,声名赫赫的一方豪杰。江东四大望族中,张家的张温,陆家分支的两兄弟陆瑁与陆逊,以及朱家的朱据,均与其交谊深厚。

    有了这些重量级人物以及孙权背后的全力支持,暨艳自然能在短短半年内席卷江东官场。

    平心而论,无论是邓芝,还是刘禅,抑或是刘备与简雍,无人不称赞暨艳之贤良,他是江东之贤,天下之贤,只可惜他并不懂得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他希望建立一支如圣人般的官员队伍,期盼寒门子弟乃至平民百姓能与世家大族并肩而立,他痛恨那些世家门阀。

    然而他忽略了,千年岁月里,真正能成圣者屈指可数,欲成圣之路何其艰难。

    同时他也遗忘了一个事实:所有世家门阀的先祖哪一个不是为了子孙后代的生活更美好而奋力拼搏的呢?

    他太过在意人间公正,却忘却了人心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