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柏榴村文集 > 一次武汉方言专家的聚会

一次武汉方言专家的聚会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柏榴村文集 !

    由资深网友、前汉网?人文武汉版主文侠参与组织的“经典汉话100句”评选活动座谈会是一次武汉方言专家的聚会。

    武汉方言专家朱建颂,早在1956年,就曾参加过北京“普通话语音研究班”的学习,在这个被称为语言学的“黄埔一期”培训班内,接受了从美国归来的中国语言学专家国家一级研究员丁声树老师的直接指导,从此与语言研究结下不解之缘。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朱老曾参加过国家“七五”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汉语方言重点调查”和国家社会科学“八五”规划“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项目,由此奠定了他作为武汉方言学方面的权威地位。著有武汉方言研究、武汉方言词典。参加这次座谈会使他最大的感受是,他不再是孤军作战了。热爱方言研究的有了一个团队,这是一件十分可喜之事。

    第二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刘谦定老师带着病体参加座谈会。刘老师曾为保护白沙注入明清老宅抗争过,为保护昙华林街区倡导过,为保护汉口交通路文化街痛心过。他以元代以来影响着大半个中国的湖广韵为源头追索武汉方言的历史及其影响力。他认为方言是属非物质文化,并建议建立武汉民俗博物馆,除把那些武汉的民间老古董放进去展览外,经典汉话也作为其重要内容放进展厅,为后代留下精神财富。

    中国作家胡榴明,一位老报人的女儿,认识她是从武汉各大报纸副刊上那一篇篇有女性细腻、灵动、优美、淡雅的豆腐块散文开始的。接着,读到她的夕阳无语:武汉老公馆,看到她撰写脚本拍摄的电视纪录片汉口老公馆。聆听了她的题为武汉老建筑——一个过去时代的苍凉手势的演讲后,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座谈会上,她的发言之经典处就是“武汉话的味道不是靠写的,而是用音韵表现出来的”

    今年85岁的徐明庭被称为“武汉活地图”、“武汉活字典”我手头有一本他主持编校的湖北竹枝词,其中收集有4千余首以吟咏湖北为题旨的竹枝词。以空间而言,有总括全省的,也有分述某一州县乃至于一桥一村、一人一事的;以时间而言,自唐宋至元明,止于清末民国。这4千余首竹枝词,可补史志之不足,或与史志相互映照。在座谈会上,徐老大力提倡和推崇的是,要正确书写武汉方言。

    提到说唱艺术大师何祚欢,使我不能忘怀上世纪60年代初,在龟山脚下武汉市晴川阁中学操场里,我与同学们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听他讲湖北评书的情景。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却始终沉醉在那山连山、山环山、山靠山的小城故事里。何祚欢老师通过汉剧、京剧中的唱腔、声调、韵律,谈到武汉方言在舞台艺术上所拥有地位。当年徽班进京唱的湖北戏。京剧鼻祖余三胜是湖北罗田县九资河镇人。被称之为“伶界大王”的谭鑫培就是武汉市江夏区流芳岭九夫村谭左湾人。

    这次座谈会可以说是利用网络研究、汇集武汉方言的一个很好开端。但对武汉方言的研究、汇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艰巨的工作要做。一个区域的方言,在很多方面是它的音韵区别于普通话或其他区域的方言。如“红岩”这个词,读作h髇gy醤,就是普通话,读作h髇g醝就是武汉方言。要编汇一本武汉方言大词典或者将武汉方言作为武汉民俗博物馆的一项内容,还需要精心策划、合理排序、追根溯源

    好在我们有“经典汉话100句”评选活动座谈会这样一个好的开头,有朱建颂等老专家的鼎力支持,有文侠老师的认真组织,还有一大批热爱武汉方言的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