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东北虎啸 !
磐石县位于奉天到吉林的铁路线上,交通便利,不论是北上长春南下奉天都在一天以内就可以到达,最重要的是奉天到吉林的铁路是东北自行建设运营的奉海铁路,完全由东北控制不需要看日本人的颜色,这对部队调动的速度和隐秘非常重要。去年年底铁岭事件平息之后,鉴于奉天地域不够宽广训练动静太大,所以装甲骑兵团全团奉命移驻磐石,在磐石西北的拐子炕村一带修建了训练营,这一带有一片较大的平原,背靠山地而且还有河流穿过,战车作战可能遇到的所有地形都能在这儿找到,而且磐石县地处山区,人口稀少,拐子炕村不过千余人口,在新任县长胡联恩的主持下,这一带居民全部被迁走另行安置,骑兵团在营区周边划定了警戒线和哨卡,严防骑兵团训练被日本人监视。
而在二月份,张学良一声令下,装甲骑兵团被扩编为骑兵第七旅,王以哲调任旅长,又相继征用了附近朝阳山镇、三棚镇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拆迁上千户居民,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训练场。
朝阳山镇原镇公所,骑兵第七旅进驻之后,这里被征用成为旅部,旅长王以哲起得很早,身着作训服跟着旅部直属部队跑完早操吃完早饭,跳进附近的小湖洗了个澡,年初开始跟随张学良冬泳之后,王以哲觉得冬泳强健体魄磨练意志,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方法,所以就一直保持了下来,不仅自己还要求麾下军官一起游,转任骑兵第七旅之后也一并要求军官们照此执行,不仅如此,他还命令每天中午必搞一次干部操练,尤其是连长以下的军官必须认真执行,主要内容是操练步兵刺杀以及制式教练动作的整齐划一。他认为即便第七旅是装甲部队,但是军官仪表和风范是部队的表率,每天练习步兵基本功可以有效磨练军官的意志。
王以哲,字鼎芳,1896年生于吉林宾县。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毕业后被分到直军当了少尉排长。第一次直奉大战,奉军战败,王以哲这个东北人在直军备受排挤呆不下去,只得告假离队回到东北,想投靠奉军,却苦于无人引荐。为此,他斗胆给张学良写了一封信,直指东北军积弊,张学良深深被王以哲的胆识和勇气所折服,再加上奉军在第一次直奉大战时战败,正是急需用人之际,故马上约见王以哲,并委他为军士教导队第一期中尉连副。在之后五年时间里,王以哲一直在张学良麾下效力,他刻苦自励、克尽职守,兢兢业业地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深得张学良的高度信赖和特别器重,较之当年对郭松龄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五年时间军衔就由中尉而至中将,真是扶摇直上官运亨通。
早晨,王以哲在师部刚刚吃完早饭,慢慢踱到士兵餐厅,就听到士兵们正背诵旅训:我民族受强邻之压迫,危在目前。凡我旅官士兵夫等,务本司令长官意旨,牺牲一切,努力工作,以互助之精神,精诚团结,共赴国难。
走进餐厅,有值日军官问:我们的父母是什么人?
士兵们齐声答:是老百姓。
问:我们的兄弟、姐妹、亲戚是什么人?
答:是老百姓。
问:我们穿的衣服是从哪里来的?
答:是从老百姓那里来的。
问:我们吃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答:是从老百姓那里来的。
问:我们原来是什么人?
答:也是老百姓。
问:我们和老百姓有这样的关系,应当怎样对待老百姓?
答:应当爱护他们,帮助他们,保护他们。
王以哲满意的点点头,旅训和士兵问答十二条都是他自己编写的,是为加强士兵教育,让他们知道为何而战。这个教育科目每天早晚点名时都要进行一次。然后部队才开始进餐,桌上是大盆大盆的包子、鸡蛋和稀饭,春天还没到,能吃的菜也只有泡菜了。王以哲随手拿起一个包子掰开来,里面果然都是大块儿的肉馅,递还给士兵,王以哲准备返回办公室,这已经是他连续抽查旅里的伙食状况,枪毙了好几个贪墨军粮的后勤军官,这才刹住了这股歪风邪气。他寻思着,旅里的日常工作、后勤供应都已经走上了正轨,下一阶段要开始好好抓一抓装甲战术训练了。说实话,他没有学过装甲作战,也没怎么研究过装甲战术,只不过东北军里也没有谁懂得更多一点儿,原来装甲骑兵团团长李振远一个资历军衔太低,另一个学识也不足,他带装甲骑兵团并不令张学良满意。张学良之所以调王以哲过来就是看重他学习能力强的优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当年他在军士教导队的时候,在示范操练之余,王以哲还编写了20万字的《步兵操典详解》,深得当时东北军下级军官的喜爱,几乎人手一册。
骑兵第七旅目前除了原来的装甲骑兵团,又新成立了两个装甲骑兵团,一个装甲侦搜营,一个机械化工兵团和一个拖拉机运输的辎重团,以及新调来的一个铁马拖拉机牵引的机械化炮兵团,不过没有152毫米重榴弹炮,这个部队编制都是按照张学良的具体命令编列的。看起来兵强马壮,但是远未形成战斗力,有完整装甲作战能力的只有第一装甲骑兵团也就是李振远的装甲骑兵团,但是该团装备的九十多辆雷诺坦克都是从欧美买回来的二手货,而且是使用多年的二手货,开出去不到十里地就得抛锚,三天一个小故障五天一个大故障,装甲兵们天天忙着修坦克,根本就没法上战场。新成立的第二第三装甲骑兵团补充的都是学兵有一定的文化,军官文化程度较高,军事素质也较好,其中有保定军校、东北讲武堂毕业的;也有不少是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的;也有从英、美、法各国军事学校毕业回国的。可谓人才济济,为东北军其他各旅所无可比拟。像第二装甲骑兵团团长是总司令的副官孙立人上校,第三装甲骑兵团团长是结束民兵团训练的朱传武,都可谓是精兵强将。奈何按总司令交给自己的《装甲战》、《大纵深作战》这些国外先进军事理论,装甲部队应当快速突击敌军防守的薄弱处,以迅猛的攻势打开敌军阵线缺口,而摩托化步兵快速跟上,巩固并扩大突破口,向敌军的防御纵深进行突击,并且向敌军侧翼延伸,对敌进行包围。这些东西大家是谁都不懂,谁也没见过。
根据王以哲这段时间的研究看来,坦克本身就是欧陆强国作为突破堑壕战而发明的新式武器,而装甲战术就是为了突破敌人的坚固战线而依据坦克量身打造出来的特定战术,不论是突破、穿插还是包围作战,都要求装甲部队的核心装备坦克应当具有强大的火力、坚固的防御力和强大的机动性。而目前第七骑兵旅装备的雷诺坦克,装甲薄、机动性差,火力也差,也就是能对付对付拿着机枪的敌人,更何况,第二第三骑兵团还没有坦克。听说坦克厂已经研发出了新式坦克,火力猛、装甲厚,王以哲还专门去看过样车,确实比现在的雷诺强太多了,仅仅是那门七十五毫米坦克炮就让王以哲眼热不已。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装备部队!
“旅座,快来!我们就等你了!”王以哲走进简陋的会议室,里面已经坐满了旅里的高级军官,包括副旅长吴桐冈和冯占海、旅参谋长戴联玺,作战处长、三个骑兵团长、炮兵团团长何世礼、侦搜营营长战韬以及各部队副职,与其他部队不同,第七骑兵旅各级作战部队都设置了两名副职,而且个个都是资历、学识和战绩突出的军官,主副级别并不分明。让众人大惑不解,这也就是张学良的命令,否则还不闹翻天啊!不大的会议室内坐下二十多人挤得是满满当当。今天是休息日,士兵们跑完操之后除了警戒站岗的都可以轮流休息了,但是主要军官们按照王以哲的命令要集中起来学习研讨装甲战术,此外王以哲还在旅内自行筹办了一个战车研究班,由各团抽调中低级军官,作战车和装甲战术方面的轮流培训。不这样搞不行啊,东北军有学过炮兵的,有学过工兵的,有学过防化兵的,航空兵、辎重兵什么的都没问题,可是这装甲兵是真没人懂也没人学过。只能靠着众人自学张学良提供的资料自行摸索相互研讨。
“我在弗吉尼亚军校没有接触过装甲战术,但是我读到过巴顿少校所撰写的美国装甲兵在一战中的战斗总结以及美国陆军参谋部对于康布雷战役的战术分析,巴顿少校在一战中组建了美国陆军第一支战车营。我认为,装甲部队最大的优势在于强大的机动性,特别是在平原旷野地带,用强大的火力突破敌人的一线阵地之后立即投入装甲部队进行纵深突破,扫荡敌人后方的炮兵和补给线,达成战略突破的目的。”待王以哲坐定,孙立人首先开口说出自己的看法,来到骑兵第七旅让他非常高兴,第七旅内强烈的竞争意识,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及简单的人事关系让他仿佛又回到了清华大学求学的日子,他在这种环境中如鱼得水,高大挺拔的身材、标准威严的军人仪表、渊博儒雅的学识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旅里如鹤立鸡群。
“可是根据英军的研究,目前的战车技术还不足以在防护、火力和机动性上达成平衡,机动性好的战车必然火力弱、防护差,就像我们装备的雷诺战车一样,这样的战车在纵深突破时面对敌人的二线阵地攻攻不上去,守守不住。所以英国人将战车分为步兵战车和巡洋战车,步兵战车重装甲机动性差负责掩护步兵突破敌人战线,而巡洋战车机动性好负责纵深追击但也只是浅近纵深突破。”留学英国的何世礼进行反驳道,“我听旅长说我们新研制的战车是个大家伙,装甲厚而且装七十五毫米火炮,那必然机动性差,看来是走英国人步兵战车的路子,抵近掩护步兵突破敌人坚固战线,总司令将步兵直接配属到每一辆战车就是为了让步兵和战车朝夕相处,加强协同演练。”
“世礼兄说的对,日军一线部队大量装备三十七毫米步兵炮,可以在千米外击穿雷诺的装甲,而且炮兵使用拖拉机牵引,无论如何也跟不上战车的速度,碰到敌人二线阵地,单独的战车部队无论如何是啃不下来的。”副师长吴桐冈也加入了讨论,众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装甲部队到底是以突破为主还是穿插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