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开封府胥吏 > 第5章 西行见故人

第5章 西行见故人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开封府胥吏 !

    包公落座之后,目视吕公孺,开口道:“吕推官,签厅乃是开封府要地,外人不该踏足,更何况区区皇城司小卒。”

    吕公孺拱手道:“回禀府尹,下官刚才在此处理公务,听闻皇城司来人就直接使人带了进来,一时忘了不该在此会客,愿领罚。”

    包公没有回复吕公孺的自我检讨,而是转头看向皇城司亲事官,怒喝道:“且不论皇城司无权对南衙下令之事,就凭你一个区区小卒敢训斥朝廷命官,足以见皇城司平日行事何等嚣张跋扈,南衙之内尚且如此,这东京城的百姓又会受到你们多少欺凌,真是无法无天!今日之事,本官自当具表上奏,力参皇城司所行之不法”。

    包公的声音如虎啸龙吟,震的眼前这宵小之辈心胆俱寒,皇城司亲事官已无刚才的嚣张气焰,他刚要开口包公打断他的话说道:“回去告知勾当皇城司(皇城司主官),准备好与本官御前对质”。

    接着包公又断喝了一声:“来人啊,将这小卒架出开封府!”

    当夜,日间被开封府胥吏架出来的亲事官,被勾当皇城司命人当众掌嘴,边打边骂:“吕东阁?你倒是会说人话,吕家两代为相门生满天下,你知不知他背后有多少人?”,这位皇城司主官的声音近乎歇斯底里,继续骂道:“且不说其他人脉,他吕家兄弟几人都在朝为官,凭着祖上两代积累,难说哪日就再出个宰相,这种人家是你惹得起的吗?”

    掌嘴够了,又拿出鞭子,这次勾当皇城司亲自动手,几鞭子下去皮开肉绽,“还有那包希仁,他发怒的时候,官家都要让他几分,你以为阎罗包老的名号是白给的吗?士大夫都视我们皇城司为眼中钉,你却偏偏主动去招惹士大夫中最不讲情面的,本官是让你去开封府知会一声,谁让你狐假虎威去传令,传令、传令,你以为你是谁?”

    这亲事官被伤的很重,但还不致死……

    宋仁宗见到包公的奏章之后将其与勾当皇城司长官同时招入宫中,因事涉皇城司不宜公之于众,仅此二人在御书房内对质。

    经过梳理事件,可以看出皇城司本无过,杀害魏翀的凶手乃是西夏暗探,魏翀之死是因为见到了两名暗探接头而被灭口,杀人凶手已经被皇城司逮捕,正准备伺机逮捕另一人,所以希望开封府不要插手以免打断他们的部署。派出去的亲事官不知轻重的乱说话,严格来说只是个人行为。

    其实如果一开始能正常的知会开封府,包公必然以大局为重,可谁让皇城司派了个不会说人话的呢。

    魏翀被杀案,开封府对外称凶手已在围捕时自尽,就此结案。这个不算结果的结果也不知魏成能不能接受,可惜没有人能够知道他的看法了,李松在包公入宫的那个早晨给老魏送饭的时候,见到了他的尸体。老魏撑不下去了,他没有那么坚强,也没有了坚强的理由。

    李松跟府院主官司录参军事请辞,要带着老魏父子俩回故里安葬。司录参军事没多想就答应了,临走时李松还想求见包公,此事本不该打扰府尹,司录参军事本想拒绝,但想到老魏他心中难免有些愧疚,如果当初让老魏参与到魏翀的案子中,也许那老小子还撑得住。

    李松给司录参军事行了礼,然后以辞行的理由走到了签厅,前文讲过签厅是要地,不能擅自出入,而一个胥吏请辞,也不需要惊动府尹过问。李松很规矩,只在签厅门口跪地高呼“包府尹保重”,尽管很突兀,但没人驱赶他。

    包公威严的声音从厅中传出,“好好安葬魏家父子,立好墓碑后告诉父子二人一声,包希仁向他们保证,那凶嫌绝不会逍遥法外!!!”

    李松的目的,也就是想听这句话,闻言磕了几个头,流泪走了。走到大门处,同僚追了上来,告诉他:“咱们院使(司录参军事)有话,老李忙完了这些事要是无处可去,就回来吧,府院有你的饭吃。”

    李松闻言笑了,朝府院的方向磕了头站起来就走了。

    要说这李松,为人很是义气,甚至于将义看得比性命更重,在这浑浊的世道中,能守住心中的义何等艰难,包公一生守的是正义,而他李松守的是情义。

    老魏的家乡并不远,其实李松请个长假就能送他们父子回乡了,之所以要请辞,是因为他要去的地方不只是老魏的家乡。

    安葬好魏家父子后,李松再次出发,这次他的目的地是泾州,但他不是要去找老薛叙旧,而是去找另一位旧人……

    ------------------------------------------------------------------------------------------------------------------------------------------------------

    侯大娘吹着西北的风,又一次流下眼泪,她不是迎风流泪,她只是吹到风就想哭……

    她叫侯大娘,但她不是个老大娘,“侯”是姓氏,“大”是说她在娘家的排行,也可以被称为侯大娘子,或者侯氏。

    这种称呼在唐宋时期很普遍,曾经有人以为杜甫笔下的“公孙大娘”就是个老大娘,拜托人家杜甫好歹有着诗圣的美誉,就算经济条件一般但人家审美观还在,如果公孙大娘真就是一个老大娘,那所谓的剑器舞也不过是带器械的广场舞,诗圣再没出息也不至于被这个迷得神魂颠倒啊。

    “公孙大娘”说明人家是公孙家的长女,仅此而已。

    侯大娘也一样,她是侯家的长女,不过曾经有一段时间她被称为魏大娘子或者魏侯氏,只是后来她被当堂休弃之后才用回了以前的称呼,没错,她就是老魏曾经的浑家,魏翀的母亲。

    当初跟了一个英俊的官人离开了自己的家,她以为自己能过更好的生活,结果后来不得已靠偷盗为生,甚至于最后落了个流放千里。

    魏翀怎么样了?自从离开那个家,她的脑子里就不停的想起魏翀,魏翀怎么样了?自己的行为会让魏翀陷入多么不堪的境地,她后悔了,不该让那个孩子承受这些,可惜后悔没有用了。

    魏成、魏翀父子的死她还不知道,如果知道又会作何想。

    李松在离开南衙之前打听到了老魏浑家的流放之地,此行他的目的就是来找这个女人。李松扮作一个巡官(相士)一路朝泾州赶去,等他赶到的时候,曾经的开封府薛孔目,现在的保定县县尉薛检早已正式上任。

    年过五十的薛检到达新岗位后面上没有半点暮气,朝气蓬勃又对人笑脸相迎本来是很让人愉悦的,但因其胥吏出身,上官对他并没有太多好颜色,反倒是下级胥吏对他颇为热情,薛检此刻才明白“开封府有人”这个优点原来没什么帮助。

    与薛检的笑脸不同,李松这一路都是苦面对人,相面算命这种事他哪会啊?当初之所以选择扮巡官,是因为他搞到的路引上就是这么写的,这一身打扮出门人家找你算卦还不能不算,否则容易露馅,算错了还容易挨打,幸好李松身手还不错,逃得开、躲得过。不过久而久之李松发现,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反倒是能平安无事,还能赚到一些钱财。

    侯大娘服刑之地离保定县不远,李松当然不可能顺路去看看薛检叙叙旧,但进城是必须的,这一路孤身前往,危险和疲惫时时相随,在疲惫达到极限的时候,他需要在危险最小的地方休息。

    仁宗年间经常被描写为太平盛世,事实上哪有那么多的太平啊,北宋的失地流民问题一直没能解决,仁宗年间这个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同时像刘太后的亲家王蒙正那种仗势欺人的官员更是将兼并土地视为理所当然,再加上与西夏几场败仗之后各地官府为了恢复元气又加大了对下层平民的搜刮,这一切导致了仁宗年间多次出现民变的情况。

    赵匡胤用科举组建庞大的官僚集团将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充为朝廷骨干,让他们成为王朝统治的柱石;用募兵制将大量社会闲散人员充实到军队中去,使得原本的不稳定因素变成镇压起义的工具,这一系列“宁结怨于民而未尝失欢于官”的行为,为北宋后来的三冗埋下伏笔,但也基本杜绝了兵民共同造反的可能,所以宋代的起义都是地方性的,规模有限。

    虽然规模有限的武装起义对于大宋王朝起不到什么作用,对于平民百姓而言可就要命了,不需要那种公开扯旗造反的,只要遇到一伙持械抢劫的业余劫匪就是要告别人间了。所以此时人们赶路很少有人走山间小路,都是尽可能的走大路。

    只身闯荡西北的李松更是如此,此刻见到城镇他毫不犹豫的进去,修整一下顺便赚点钱,那时候出远门比现在贵多了,这一路的花销可是不算少,幸好李松的巡官身份给了他招摇撞骗的本钱,否则他搞不好他也得半路找地方打劫凑盘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