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鹿鼎记 > 【0188 造城墙】

【0188 造城墙】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明鹿鼎记 !

    “大哥!”吴雪霞跺了跺脚,娇嗔着,又羞臊又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急的粉脸更红。

    吴三凤像是发现了什么大事一般,瞪着眼睛看着吴雪霞,见吴雪霞这么羞涩的模样,不但不着急,反而笑了。

    吴雪霞看了大哥一眼,嗔道:“笑什么笑?大哥你说什么呀?我要是看上韦宝,教我被天打五雷轰,这总成了吧?”

    “别,别别别,这种事情说不好的,千万别乱赌咒发誓!”吴三凤道:“不过,不管你是不是真的看上韦宝,别忘了你还有个祖可法哩,再说,韦宝就是借来登天的梯子,也绝配不上我的妹子,所以你千万别想着那韦宝。”

    “谁想着韦宝了?谁跟祖可法有什么了?”吴雪霞气道,说着两颗大大的眼泪便在美眸中打转起来。

    “没想着就好,你别忘了爹是怎么跟咱们说的?要对付一个人,先要让那人没有防备,实话告诉你,爹能这么说,就是没有打算让韦宝活多久!迟早有一日要偷偷办了韦宝。”吴三凤冷笑一声。

    吴雪霞皱了皱眉头:“你既然是这么想的,刚才还收韦宝的银子做什么?”

    “收银子怎么了?他给我我不收、”吴三凤不以为意道:“收他的银子,不妨碍杀他。”

    吴雪霞抱着胳膊不出声,觉得这样很不好。虽然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手段,但她是不认同的。暗暗又开始担心和韦宝签订的那张‘卖身契’起来。

    吴三凤见妹妹又不说话了,笑道:“别想着韦宝那小子便行了,一个乡里小子,会做点生意有什么用?像他那种人,想翻身,想出人头地,只有走仕途一条路!仕途是这么好走的?走仕途只能靠科考,永平府这么多年,有几个人考中秀才的?而且秀才也没啥用,就算肯花银子,至少要举人才能有机会做官。韦宝这种没有家世的大头老百姓,考中举人也没用,除非考中进士!”

    “那万一他考中进士呢?”吴雪霞听吴三凤一个人喋喋不休的自言自语,忍不住揷嘴问道。

    “韦宝考中进士?”吴三凤像是听到一个很好笑的笑话,“他要能考中秀才,我都把头给他当凳子坐。又要忙着做生意,又要忙着在乡里搞东搞西,哪里有心思考学?再说了,我还巴不得他多弄些银子哩,弄得银子越多,到时候死的越快。”

    吴雪霞又忍不住皱了皱眉头,看着窗外的夜幕,默默想着心思,暗暗后悔这趟不该跟着大哥来金山里。

    吴雪霞头一次体会到了有心事是什么样的滋味。

    韦宝回到迎宾馆宴客厅的时候,孙九叔、芳姐儿、李成楝等人还在吃饭,韦父韦母、范老疙瘩夫妻、王志辉夫妻、范晓琳、徐蕊和王秋雅等人在等韦宝。

    韦宝已经让罗三愣子去准备明天动工的事情了,他第一步要做的是先打造一段围墙,围墙是关键,先一步将这四个里与外界隔离开,这比什么都重要。

    韦宝做事情是很有计划的,打造围墙将四个里与外界隔绝开,一方面不用担心碰到谁家的祖坟,因为围墙需要沿着海河和海边筑造,没有人将祖坟埋在岸边,否则这年代的河岸没有水泥土打造的河堤,非被水冲走不可。

    另一方面,韦宝已经获得了吴家的认可,有了官场上的牌面,比一帮里正和甲长这种乡里掌事人更加有政治优势,是合理合法的行为,韦宝相信与外界隔绝开之后,阻力会减小。

    “怎么现在才回来?还和那些里正甲长说什么呀?快吃饭。”韦母黄滢心疼道。

    韦宝微微一笑:“我又不饿,一天到晚净剩下吃饭了。”

    “喝些酒,等会吃两块热乎乎的饼,比什么都舒服。”李成楝笑道:“兄弟,来,喝两盅。”

    韦宝笑着点点头,“大哥觉得我这里还舒服吧?”

    “舒服,比京师都舒服,都舍不得走了。不过明天骆大人准来。”李成楝笑道。

    “那就把骆大人也留下,在我这里再玩几天再走不迟。”韦宝道。刚刚开始动工,他还真希望骆养性能多留几天,有锦衣卫在,对比起一帮乡里里正甲长来,他的实力便占优,若是锦衣卫都走了,再起冲突,便麻烦许多。

    “嗯,留两日不成问题。”李成楝点头道:“刚才跟那帮人都说通了吗?他们还是要跟兄弟对着干?要不然,先逮起来两个就都老实了。”

    “不用,都是乡里乡亲的,刚才算是说通了吧,咱们明天便开始围墙,他们只要不反对围墙,以后的事情就简单一些了,一步步来吧。”韦宝道。

    “行,还是兄弟会做事,真的要把四个里,这么大一片地都围起来做韦家庄,整个大明也没有这么大的庄子!”李成楝道。

    “大庄子多的很吧?”韦宝就是为了这事还有些心虚,真的要是弄成大明最大的庄园,天底下人都眼红的话,那也挺麻烦的。

    “庄子大些也没啥,要是能够找到魏公公的关系,等哪天陛下心情好,向万岁爷求个御赐的匾额,这庄子便名正言顺了!”李成楝似乎看出了韦宝顾忌什么,主动帮韦宝出主意。

    实际上这个方法,韦宝早就想过了,要是在一帮里正和甲长身上花上百万两,他不如往皇帝身上扔个几万两就能成事,性价比高多了,“这不好办,银子不算什么,主要这种事情,别人不太方便代为求陛下。非得自己亲自去说才可以。我一个平民老百姓,哪里有机会见到陛下?”

    说到了这一层,韦宝暗忖,要是想长期发展,还真得在科举路上有所建树,不能高中就没法当官,没法当官就没有机会见到皇帝啊!否则就算是有李成楝这个皇亲国戚的关系,顶多也只是说有机会见到东李李庄妃娘娘,又不能轻易见到皇帝。

    “这倒也是,别人是不方便代求,我倒是有机会见陛下,但若是我代兄弟去求,陛下还以为我收了兄弟多少银子哩。”李成楝笑道。

    说到银子,韦宝立刻拿出五十两银票,“大哥,这银票拿着。”

    “哎,兄弟,我可不是问你要银子啊!你把大哥当成什么人了?”李成楝立刻摆手道:“大哥现在不差银子了,再说这几日你给我帮着招呼骆大人和一帮永平府当官的银子,还剩下不少呢。”

    “那银子也给大哥,大哥不要跟我计较,你现在是百户大人了,以后少不得应酬,我看嫂子管你也管的挺严的,男人自己没有点银子,这日子怎么过?”韦宝微微一笑。

    李成楝噗嗤一笑:“行,既是兄弟这么说了,大哥就收下了,只是兄弟以后再莫动不动就给我银子,大哥要真的缺银子,会张口的。”

    “我就是知道大哥除非是到了万不得已才会张口,才给的啊,要不然你说不定一辈子都不张口。”韦宝笑道。

    一帮人见韦宝这样,都很稀奇,尤其是孙九叔和芳姐儿,他们现在才知道韦宝和李成楝是真的好,本来这种结义关系,尤其两个人身份地位相差太悬殊,大家都只当是官商之间的短暂利益结合而已,现在看来,两个人倒还真有些结义之情。

    居然一个拼命想给银子,另外一个还一副不愿意要的架势,这种情况,这些人都没有见过。

    孙月芳见韦宝出手这么大方,很有做大事的人挥金如土的气魄,不由暗暗心折。

    孙九叔见孙月芳看韦宝的眼神带上了柔情,心中酸酸的,却也不得不承认韦宝是真的会做人,这才只是一个14岁的人啊。

    “月芳,吃完了就走吧?”孙九叔轻声催促道。

    孙月芳奇道:“爹,你怎么又催我走?现在算是韦公子赢了吧?刚才你不是和韦公子打赌么?说只要韦公子赢了,我以后想什么时候来金山里玩都可以。你明早先回去吧,我后天或是大后天回去。”

    李成楝闻言点头道:“对,我给芳姐儿作证,刚才孙掌柜是这么说的,明天我们就动工,看看那帮里正甲长们还敢不敢捣乱,若是还有人敢阻挠,那就是真不想活了。芳姐儿别说多玩两天,想在这里多玩几天都不会有事的。”

    “对呀,孙掌柜,你可不能说话不算话,我也可以作证,你刚才打赌的,可不许赖账。芳姐儿是我请来玩的客人,我说了,芳姐儿要是在金山里少了一根头发丝,您都找我。”范晓琳也笑眯眯道。

    “好,那我也厚着脸皮在韦公子这里叨扰了,生意我不做了,也在这里玩。”孙九叔看向韦宝。

    韦宝一汗,心说孙老头宠女儿也真的宠出新花样了,古代的父亲并不比现代父亲弱,却满面堆欢道:“欢迎欢迎,孙掌柜来我们这里住多久都欢迎,您又和我爹聊的来,正好多在一起玩玩。”

    孙九叔闻言,老脸一红,他已经看出来因为自己不想让女儿和韦宝躲接触,所以韦父韦达康现在对他冷淡了许多,几乎不跟他说话了,哪里谈得上聊得来,所以孙九叔只是点了点头,什么也没有说。

    韦达康和黄滢忍不住对视了一眼,本来两个人对孙月芳的印象是很好的,但是因为孙九叔的关系,看出孙九叔极力反对他女儿和韦宝在一起,便对孙月芳的印象也打了折扣了,穷人刚富起来的人,自尊心尤其强。

    范老疙瘩夫妻和王志辉夫妻见到这种情况,则暗暗为各自的女儿高兴。

    “爹,你回去做生意去吧,我这么大的人,出来玩两天你也要跟着?”孙月芳嘟了嘟嘴道。

    “做什么生意?你这个内掌柜不回去,大不了便让山海楼关门便是了。”孙九叔赌气道:“大家都玩,玩谁不会似的?”

    “随便你。”芳姐儿也赌气道。本来想开开心心出来玩两天的,现在全被父亲给搅和了。

    芳姐儿和赵金凤一样,十六七岁的年纪的女孩子,都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她们比韦宝大,认识接触的时间也不长,都谈不上对韦宝有男女感情,顶多算是略有好感而已。更多的愿意跟韦宝一起玩的因素,还是因为年纪相仿,想跟同龄人玩,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范晓琳,范晓琳伶牙俐齿,且性格活泼,很是热情主动,她们更多的是喜欢和范晓琳一起玩。

    韦宝自始至终没有单独和芳姐儿说什么悄悄话,接下来只是和李成楝两个人对饮,时不时劝孙九叔喝杯酒。

    第二天,韦宝很早就起来了。

    旭日初升,光芒万丈,整个辽西笼罩在朝阳的温暖中。

    徐蕊、范晓琳和王秋雅已经知道韦宝今天要带人‘开工’,三女也都起来的很早。

    “不知道今天那些人还会不会来捣乱。”范晓琳担忧的问道。

    韦宝微微一笑:“不管来不来捣乱,总是要开始的!”

    范晓琳笑着点点头:“小宝说行就一定行,我现在就去找芳姐儿,让她早点吃过饭,和我们一起去玩。”

    韦宝点头笑了笑,暗忖我们是去玩?是去工作!

    由于韦宝这个甲内部的建筑已经基本完工,都是木制结构建筑,能暂时容纳两千多人居住,虽然非常拥挤,但韦宝并不打算再建造木屋了,将来人口多了,肯定要建造性价比更高的砖结构建筑。

    韦宝手下已经有人口三千多人,其中大部分为他从各地带回来的劳动力,男劳动力占到了八成!

    这些外来劳动力,大部分人有一技之长,多为匠户出身,否则便是15岁到20岁的无家可归的后生。

    老弱妇孺则多为韦宝甲中原先的那些人,他们主要被安排在后勤部门,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韦宝的组织结构是公司化,工厂化的形式,虽然手下人仍然是农奴的身份,但组织结构上已经和这个时代有明显的区别。大家都住在‘集体宿舍’,但并不是‘大锅饭’形式,每个人都被独立计算工薪。

    罗三愣子按照韦宝的要求,把人都带出来了,大清早便在甲中的广场上列队等候。

    这些人分为正式编制和临时编制两种,只有一百多人获得了正式编制,其余都为临时编制,当初最先从关外带回来的一批人,还有韦宝从山海关附近和抚宁卫附近找回来的本地的一批匠户,已经大多数成为了正式编制,后面陆陆续续增补进来的人,则为临时编制。

    韦宝对正式编制和临时编制的比例要求是一比十,因此想从临时编制转为正式编制是有机会的,只是条件很苛刻,这也相对来说公平一些,每个人只要肯努力,能学习到特长,并能在工作中将特长转换成成绩,都有机会成为正式编制。

    由于是准军事化管理,即便不是护卫队的成员,这些人还是按照护卫队的编制来编成班排连营这种现代化的军制。

    韦宝之所以没有用这个时代的人习惯的军制,一方面是会犯忌讳,叫小旗官,总旗官,百户,千户这些,人家一听便要出事,你要干什么?要造反吗?你有什么权力私自封官?

    另外也是为了有别于这个时代的军队体系,形成独立于外的体系。从体制的建设初期,便是和大明朝的体系严格区别开来的。

    以后这些人习惯了在他的体制内生活,就是打也打不走。死也要留在他的体制内,这是韦宝建设天地商号的初衷,不管是走科举路线,还是走造反路线,他的体制都是独立的,都是属于他个人的,这点十分明确。

    大明朝的军制在朱元璋统一全国后,采纳刘基建议,立军卫法,在全国建立卫所,控扼要害。中央设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1380)改为五军(即中、左、右、前、后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卫所军籍。征讨、镇戍、训练等则听命于兵部。

    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

    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卫所。这种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和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旨在保证皇帝对全**队的控制。

    在地方,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置指挥使,为地方统兵长官。

    都司之下,在冲要地区的府(含直辖州)、县(州)置卫或设所。一般卫由卫指挥使率领,辖5个千户所,共5600人;千户所由千户率领,辖10个百户所,共1120人,百户所由百户带领,辖2个总旗,共112人;总旗辖5个小旗,共50人;小旗10人。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全国都司、卫所,共设都司17个、行都司3个、留守司1个、内外卫329个、守御千户所65个。

    大明的兵额最多时达270余万人。

    明朝军队分为京军(亦称京营)和地方军两大部分。

    京军为全国卫军的精锐,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

    洪武初年,京军有48卫。成祖迁都北京,京师接近前线,京军多达72卫,并正式成立了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

    平时,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主巡哨,神机营掌火器,战时扈驾随征。

    以后,京军制度累有更易。此外,尚有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如锦衣卫和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12卫军,以及隶属御马监的武骧、腾骧、左卫和右卫等4卫营。

    地方军包括卫军、边兵和民兵。

    卫军配置于内地各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边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部队,配置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9个军镇,称“九边”。

    民兵是军籍之外、由官府佥点、用以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内地称民壮、义勇或弓兵、机兵、快手,西北边地称土兵,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苗兵、狼兵等土司兵。此外,还有不同行业和阶层组建的矿兵、盐兵、僧兵(少林兵、五台兵)等,遇有战争,常被召出征,战争结束仍回原址。

    卫军主要是步军、骑军,东南沿海也置有水师。官府曾命福建、江浙沿海诸卫造船抗倭,使水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卫军的武器装备,不仅刀牌、弓箭、枪弩等冷兵器制作精良,火器已占很大比例,铜铳、铁铳、地雷、各类火炮开始装备部队。

    中央还设立兵仗和军器两局,负责铸造火器。各省都司、卫所也遍设杂造局,专管所在卫所的兵器修造。

    明初,卫军主要来自随朱元璋起义的“从征军”、元朝和割据势力投降的“归附军”、因犯罪而被谪发的“恩军”以及抑配民户入伍的“垛集军”。

    “垛集”原是军伍缺额时抑配民户补充军伍的一种办法,朝廷颁行《垛集令》后成为卫军的主要征集方式。

    按《垛集令》的规定,民3户为1单位,其中1户称正户,出军丁,其余为贴户,正军死,贴户丁补。

    永乐以后,正户与贴户的壮丁轮流更代为军。

    军民严格分籍。当军之家皆入军籍,称军户,属都督府,不受地方行政官吏管束,优免一丁差徭,身份和经济地位都与民户不同。

    军户固定承担兵役,父死子继,世代为兵,并随军屯戍,住在指定卫所。若军户全家死绝或逃亡,由官府派员到原籍勾补亲族或贴户顶替,称为“勾军”或“清军”。

    卫军实行屯田制度。按规定,边地军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军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个军丁授田一份,由官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按份征粮。

    洪武至永乐年间,全**屯约有九十万顷。除大量军屯外,还实行商屯作为补助手段,即按“开中法”,由商人在边地募人垦荒缴粮,以补充军粮。

    韦宝下面的人则按照他自己编订的体系规划,一个班大约10人,一个排三个班,一个连3个排,加上炊事班等等勤务保障兵,100人多一点。

    一个营三个连,一个团三个营,一个旅三个团,一个师三个旅,算下来个师有一万多人。

    当然,目前都是班的单位,护卫队也只不过相当于一个排,由谭疯子和侯三负责。目前还只是称之为队正队副这种,听起来不过是有权有势的乡里财主自己弄出来看家护院的队伍,不会惹人注意。

    韦宝的护卫队中,还分出了由林文彪控制的一个排,目前等于两个排,林文彪的这个排,韦宝是预备用来发展成统计署的,专司情报收集的机构。

    谭疯子和侯三负责的护卫队,将来会分开,会分成三个部分。

    谭疯子是韦宝的卫队队长,侯三则将作为陆军野战部队被使用,鉴于北方的地势,主要以骑兵为主,兼收步兵特点。常五爷主要负责甲中防务,兼教授韦宝武艺,并编订简单实用的几套功夫,传授给当兵的们,作为警备部队。到时候,野战部队主要从警备部队中抽取优秀的人员补充。

    现在这些都只是韦宝的构想,还不能称之为警备部队,顶多算是民兵和劳工的结合体。

    韦宝看着排列的虽然不算整齐,但是也像那么回事的二千五百多劳动力,很是满意,意气风发的准备讲话。

    范晓琳陪着芳姐儿和孙九叔过来了。

    芳姐儿和孙九叔昨天来的,虽然知道韦宝这个甲的人数很多,却没有想到这么多人?这年头,一个甲再大,也不过两百人左右,一个里再大,也不过一千人到两千人,三千人是不可能的。

    芳姐儿和孙九叔目测了一下,韦宝一个甲就有二千五百多劳动力?再加上站在周围,不用进来列队的老弱妇孺也是韦宝甲中的人,合在一起,快3500人了吧?

    “原来韦宝的甲有这么多人?”孙九叔忍不住惊叹了一声。

    “这些都是韦公子手下的人?”芳姐儿问道。

    “嗯,都是小宝手下的人。”范晓琳微微一笑:“我们现在都是小宝家的家奴。”

    “哦。”芳姐儿喜滋滋的哦了一声,满面堆欢。对于韦宝的印象,分分钟又刷新了,觉得韦宝很有本事,这么年纪轻轻的就能管这么多人。

    她才管二十几个山海楼的伙计,便时常觉得劳心劳力,疲惫不已了,也不知道韦宝用的是啥法子,能管这么多人,而且这些人似乎都特别的守规矩。

    孙九叔则暗忖,怪不得那些里正和甲长们如临大敌,金山里一个里加在一起,也不如韦宝这一个甲的一半人多,你们一个个弄得跟个能打仗似的,他们不紧张才怪了。同时也暗暗惊异于韦宝的管理才能,一个14岁的少年能将这么多人管的服服帖帖的,是怎么做到的?

    “这些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芳姐儿轻声问道。

    “都是从各地收留的流民。”范晓琳答道:‘小宝心善,见不得人冻死饿死,无家可归。’

    “韦公子人真好。”芳姐儿点头道。

    实际上韦宝手下这些人,现在就有实力单挑四个里的劳动力合起来的壮丁人数,甚至已经超过了四个里的实际壮丁人数了。

    赵理全和赵克虎带人挟持了芳姐儿来捣乱的时候,韦宝的这个甲只是出动了护卫队,和本甲的原住民。

    要是把人都派出去,当时就能把四个里的壮丁都怼走。只是当时罗三愣子没有得到韦宝的命令,不敢随便把人喊出去争斗,怕人数太多,酿成双方大规模的团体械斗。

    “只要大家努力工作,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入正式编制。”韦宝并没有怎么训话,他本来就不爱说一些大话空话,体制本身就有强大的制约整训功用,说完,韦宝扫视一圈众人,手一挥:“出发!”

    今天的任务是把所有人拉出去把四个里与外界隔开的城墙的地基线条打出来,在上百公里的预设的城墙线上,做好标记,然后挖出地基。

    造城墙需要水泥、石灰、沙子、砖头,这些韦宝心里有数,他手下有大批石匠,打地基这一步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是古代制造城墙,则是用大型石料打磨成四四方方的砌成,不但耗费工料,还耗费大量人力,整个长城才多长?韦宝这一百公里的城墙要是按照古代速度,就是一万人,什么都不干,专门用来修造城墙,二十年也别想完工。

    这个阶段,挖地基就是挖沟,韦宝对城墙的要求标准是,高八米便可以了,不用弄得太高,以免惹人猜忌。厚度倒是要求很厚,底下宽9米,上面宽5米。要能达到住人的标准,以后警备部队都直接住在城防中。

    韦宝骑在一匹黑色的高头大马上,范晓琳和王秋雅现在也学会了骑马,骑马跟随在韦宝身边。

    芳姐儿虽然不会骑马,有韦宝的随扈牵着马,所以也骑在马上。

    孙九叔、韦父、范老疙瘩、王志辉、李成楝、罗三愣子众人跟在韦宝身后。

    “挖沟挖地基的工程并不浩大,把人分成25个大队,每队百人,预计多久能完成?”韦宝问身边的一名石匠,他已经将图纸画出来,并告诉这石匠,把四个里都包围进去,地盘范围能多大就多大,那工匠知道总共要二百多里的城墙。

    “十内日便能把地基挖完,主要是砖头难弄,造墙要大石砖。”石匠回答道。

    韦宝微微一笑:“嗯,十日之后,我会重新分配人手的,到时候我让你们看看,不用大石砖也能造出更加牢固,千年不坏的城墙。”

    石匠和众人都很好奇,都很想知道韦公子有什么法子能不用大石砖也能造出更加牢固的城墙,还千年不坏?

    孙九叔本来还不知道韦宝要怎么做,现在见韦宝将人都领到了海边,从一头往另一头走,不断留下一个一个大队挖掘地基,才明白韦宝的城墙到底要修多长!

    “你今天就跟我走!”孙九叔轻声对芳姐儿道:“这个韦宝野心太大,这里太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