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三国,义薄云天关羽开启重生之路 !
今年是关羽治理辽州的第五个年头,辽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辽泽已经被成功治理,只剩下少数沼泽不足为虑。
回到辽州后,辽州陷入短暂的发展中,参战将士都难得的放假回去休息,老婆妻儿热炕头。
不出意外十个月后又有几千新生儿出世。
关羽在家陪了妻儿几天,接着投入到工作中。
辽州地盘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了大汉第四大洲,比他大的也就只有益州、荆州、扬州、凉州。
都是处于大汉边缘。
关羽骑马带着长子关平巡视辽州,典韦带着青龙卫守卫关羽安全。
由于刚刚下雨,四处都是泥泞的小路,马车行进艰难,步兵更是步履维艰。
关羽心想,这样的路况不仅影响了军队的机动性,也阻碍了辽州的发展。
得想个办法解决才是。
最好的肯定是后世的沥青路。
当然现在这个科技水平要什么蛋糕,有个馒头就不错了。
关羽决定弄出水泥,他不断给自己打气,我青霉素都弄出来了,还弄不出来水泥不成?
所以关羽回想起前世所见的坚固建筑和平坦大道,心中萌生出了这么一个大胆的想法,制造水泥,铺设道路。
水泥还不止这一个用途,接下来他肯定会对夫余、挹娄用兵,这几个地方需要修建城池,这水泥就是最好的建筑材料。
他召集了辽州不少工匠和学生,组成了一个专门的研发团队,开始了水泥制作的探索。
起初,关羽和工匠们对水泥的制作一无所知,只能凭借关羽想象进行摸索。
他穿越老天没有给他任何金手指,却强化了他记忆力,前世看的无用某音小视频有发挥空间了。
他们按照记忆片段,试验了多种原料和配比,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石灰石烧制的熟料不够坚硬,粘土的掺入又使得混合物过于松软,无法固化。
每一次失败都让关羽和工匠们倍感压力,但他们并没有放弃。
关羽深知,任何伟大的发明都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
他鼓励工匠们不要气馁,要继续努力。
同时,他也开始亲自参与到水泥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与工匠们一起探讨、试验、改进。
荀彧都感觉自己主公疯了,都回来了还将政务交给他们处理,自己跑去玩儿石头。
胡志现居昌黎郡,他对荀彧言:“文若兄,此事我熟,家姐丈常行异事,汝勿扰之。其每有奇行,成功后皆令人惊愕。”
荀彧虽有疑惑,但还是听胡志的没有去打扰关羽。
关羽在一次次的试验中,逐渐发现了水泥制作的关键所在。
原料的选择和配比的比例。他亲自挑选了辽州附近最优质的石灰石和粘土,并经过多次试验,确定了最佳的配比比例。
同时,他还指导工匠们改进了烧制和混合的工艺,使得水泥的质量和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然而,即使有了正确的原料和配比,水泥的制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温度的控制。
烧制熟料需要高温,但过高的温度又会导致熟料过硬,难以与其他原料混合。
关羽经过多次试验,发现了一种控制温度的方法,利用辽州特有的风向来调节火势,从而实现了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此外,水泥的固化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最初的混合物干燥后虽然坚硬,但容易开裂。关羽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发现了一种添加物。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辛努力,关羽和工匠们终于成功制作出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水泥。
他们用这种水泥铺设了一段试验道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和固化,道路变得平坦而坚硬,能够承受马车的重压和士兵的行进。
关羽站在新修的道路上,望着那平坦而坚硬的路面,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他知道,这一发明不仅解决了辽州的路况问题,更为辽州的未来铺设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接下来他让人开始在河流下游大量修建水泥厂,然后全部作为公用。
提供大量的马匹给水泥厂使用。
水泥厂由荀攸的工部负责。
一边修建水泥厂,他一边规划新的昌黎县县城。
现在有了水泥,他要重新给自己修建刺史府。
不用太大,但是要有,这也是用水泥修建的第一个建筑物。
等工人熟练后,就要在各郡建厂。
铺设水泥路。
经过大半年的发展,水泥已经开始大量生产。
主要在三个地方建厂,一个是昌黎郡,一个是三寒郡,还有一个是吉林郡。
昌黎郡是治所,新的刺史府正在加班加点建造,辽州还有那么多犯人,养着不能白养。
另外就是从昌黎郡到吉林郡之间要修一条大路,将昌黎郡和吉林郡、玄菟郡连在一起。
除了战俘,就连百姓都帮忙挑沙挑石子修路。
速度大大提升,路非常宽,有后世两车道宽,还分了两边,共四条道。
这条路要短一点,但这条路也是抓的最紧的一条。
另外一条路就是从昌黎郡到三寒郡,中间跨度非常大,复杂程度也不一般。
还好以前就有路,只是在这条路上加宽和铺设水泥。
铺设水泥道路若是成功,辽州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到时候商贾云集,百姓安居乐业,关羽的威望也会水涨船高。
辽州也会成为关羽的大后方。
这一年中原也非常热闹,韩馥部将麹义叛变,韩馥出兵征讨却遭遇失利,袁绍则趁机派使者与麹义结交。
袁绍此举,不仅是因为他对韩馥的怨恨,更是因为他打定主意要占领冀州。
在联合讨董时,袁绍就曾透露他的计划:“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得乌丸、鲜卑之众,南争夺天下。”
要实现这一计划,位于黄河与燕、代之间的冀州,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无疑是关键。
然而,当时袁绍的渤海军粮草匮乏,连个落脚之地都没有。
此时,逢纪献计:“韩馥乃庸碌之辈,可与辽东郡太守公孙瓒暗中相约,让他发兵南侵冀州。”
“待公孙瓒大军一动,韩馥必然惊慌失措,此时再派能言善辩之人去向他陈说利害,冀州岂有不让出之理。”
袁绍对逢纪十分器重,果然依计修书一封送给公孙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