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甸甸文集 > 王樨登西溪听无生

王樨登西溪听无生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甸甸文集 !

    钱朝彦在吴本泰西溪梵隐志序中说:“西溪名不著于前朝,自南宋以洞霄一途始开此辇道,故古人之笔绝少。今志中所纪亦但就梵以言隐耳。若夫山坳水际,竹荫梅栖,胜地之居庐,韵人之小筑,读王百谷数诗,则知无地非隐也,独梵云乎哉!”这段话里所说的“王百谷”就是文征明的学生王樨登。

    王樨登(1535—1612年),字百谷,著名文学家。先世江阴(一说武进)人,移居苏州。十岁能诗,名满吴门。明嘉靖末(1522—1565年)入太学,万历时(1573—1619年)曾召修国史。享年七十八岁。其诗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风格接近公安派。著有王百毂全集、吴郡丹青志、吴社编,并辑有明代散套小令吴骚集。

    王百谷在嘉靖间曾陪他的老师文征明往游西溪。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是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工诗文善书画。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的大字有黄庭坚笔意,苍秀通脱,骨韵兼擅。与祝允明、王宠并重当时。他随王百谷游了西溪并借宿佛慧寺之后,写了一首诗,名曰佛慧寺:

    法身曾趁木杯浮,又驾慈航月下游。

    出世不求千岁药,泛溪长载一轮秋。

    桂香飘处清禅梦,兔影低时歇棹讴。

    物色由来总虚幻,何须得看海中沤。

    从诗中来看,文征明颇有慧根,他悟出的道理已近禅理。“出世不求千岁药,泛溪长载一轮秋”人无百日久,何苦去求千岁之药?溪水最长,亦不过是同一轮秋月!“物色由来总虚幻,何须得看海中沤”一切事物如梦幻泡影,与那海中之沤又有什么不同呢?

    王百谷对西溪更是爱到深处了。他作有西溪寄彭饮之书:

    “留武林十日许,未尝一至湖上,然穷邃西溪之胜,舟车程并十八里皆行山云竹霭中,衣袂尽绿。桂树大者两人围之不尽,树下花覆地如黄金。山中人缚帚扫花售市上,每石仅当脱粟之半耳。往岁行山yīn道中,人叹其佳处,此行似胜之。”

    在杭州呆了十多天,居然一天都没有到过西湖,却穷邃西溪之胜。西溪有什么使得他如此留恋呢?他与老师文征明一路上坐了车又坐船,十八里山云竹霭,青葱之翠,把他们的衣袂都染绿了。这份绿恐怕早已沁入他们的心里了吧。山里大树,两人合抱都抱不过,落花覆地,色如黄金,好看极了。山民以帚扫落花,拿到集市上去卖,价廉物美。他往年曾去过绍兴,都说那儿的景色美。而这次的西溪之行,似乎比绍兴之行更有意思。难怪他留下了大量的西溪诗什,而且这些诗篇深得钱朝彦之赞赏“若夫山坳水际,竹荫梅栖,胜地之居庐,韵人之小筑,读王百谷数诗,则知无地非隐也”

    且来看王百谷的古荡诗五首:

    一

    路曲桥斜古树边,红妆小妇惯乘船。

    闭门防虎不防盗,蓄水种鱼如种田。

    二

    蚕市村中半绿荫,溪流清浅乱山深。

    租庸不乏丝千茧,伏腊惟消竹一林。

    三

    竹叶香醪莲叶舟,人家映带碧溪流。

    冬培桑柘春来采,夜放牛羊晓不归。

    四

    村寒家家帛御寒,山僧日日笋供餐。

    闾阎误认为秦地,鸡犬何曾识汉宫。

    五

    曲水带云林,鸠鸣绿树阴。

    藕坡鱼百石,蚕市茧千金。

    钟出花宫近,舟行翠霭深。

    秦源今不娱,更拟后时寻。

    这五首诗拼凑起来就是一幅田园山水画。整幅画的意境就是一个桃花源。在他的眼里

    西溪是一个“闭门防虎不防盗,蓄水种鱼如种田”、“冬培桑柘春来采,夜放牛羊晓不归”、“闾阎误认为秦地,鸡犬何曾识汉宫”的理想家园。在这个家园里,路曲,桥斜,树古,竹翠,醇香,山僧,鸡犬,莲叶舟,溪流碧

    王百谷还与文征明宿过佛慧寺,对佛慧寺情有独钟,作诗数首:

    夜宿佛慧闻虎鸣:

    松籁似箫管,夜堂魂梦清。

    投僧卧山霭,佞佛礼钟声。

    竹密断人语,廊空闻虎行。

    吾师不恐怖,惟有说无生。

    夜深了,窗外有风,风动松响,声如箫管之奏。山上竹林密匝,如同墙隔,断人之语。寺院的走廊上杳然无人,惟有老虎的脚步悠闲地踱在上面,踩出一些回荡之声。使人毛骨耸然。但师傅并不害怕,说着“无生无灭”的道理。

    佛慧寺步玉泉听流水声:

    破殿相将落叶平,荒池惟有暮云生。

    山中习静无琴筑,消受潺氵爰十里声。

    佛慧寺有些破旧了,落满了新新旧旧的落叶。殿前的荒池亦已陈旧不堪,徒生暮云。山中比不得都市,听不到琴筑之乐,惟有潺潺之十里溪声可以白白消受。

    佛慧思归作:

    苔覆空廊叶覆阶,松沈青霭石沈霾。

    寒灯夜入云中宿,香饭朝分竹下斋。

    苏晋逃禅长酩酊,支郎谈理半诙谐。

    归期只有佳人数,敲断花前碧玉钗。

    这种体验在王百谷的人生里也许并不多,故在他看来尤为可贵。他好想在此多呆几天,惜乎自己是官场中人,身不由己,只得与师辞别佛慧寺住持性印法师了。作别佛慧寺性印一诗:

    黄面沙弥缘发根,水田衣上雨花痕。

    生公在日曾相识,送别依依过远村。

    虽说住在寺里时间不长,可一到离别之时,总有离情别绪生出来。“送别依依过远村”颇有“一步三回头”之情致。

    王百谷对西溪的感情非常深厚,佛慧寺白业堂建成之后,方丈朗公想请一位名士写一篇题记。王百谷为他专门请了当时名士王世贞写了佛慧寺白业堂记,对西溪古迹的崇扬真可谓不遗余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