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甸甸文集 > 筝韵欣赏讲座

筝韵欣赏讲座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甸甸文集 !

      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流传全国各地,是道道地地的华夏传统音乐。古筝,正式的名称应该称之为“筝”因为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所以叫“古筝”古筝又叫“秦筝”它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今陕西地区)。它有着不同凡响的乐器结构特点,具备动静阴阳、并韵并重的独特风格。更由于它的好听易学,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份喜爱延续了几千年,直到现在,仍然经久不衰,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筝在东汉、三国时代被文人雅士称颂为“群声之主,众乐之师”故大家认为“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于筝者矣。”晋代时,筝被称之为“仁智之师”到了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描述古筝艺术的诗篇就越来越多了。就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平生无所愿,愿作乐中筝。”唐代还有两大时尚就是: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这都说明,古筝在唐代时已经是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传统民族民间乐器了。

    中国古筝,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得到推广普及和发展,因而产生了以地方风格或地方特色为依据的众多古筝流派:如肇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古以“秦声”见称的陕西筝;郑卫之音的河南筝;齐鲁雅韶的山东筝;武林逸韵的浙江筝;闽南诏安的福建筝;韩江丝竹的潮州筝;中州古调、汉皋旧谱的客家筝等等,都是同气连枝各有千秋的古筝干流。另外还有蒙古筝“雅托葛”、朝鲜筝伽耶琴。

    下面将古筝中最为主要的五大流派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河南筝派

    三国时的曹植有诗曰: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奋逸响”符合河南人的性格,其语言高亢粗犷、明朗谐趣,这是一般风格。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和这一风格相吻合的,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地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韵表现很富有戏剧性,效果非常好,在河南筝中,这一技巧称作“游摇”河南筝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明代中叶,在河南一带流行一种音乐“弦索”属于说唱。它的伴奏是以筝、琵琶、三弦等弹拔乐器为主、吹管乐器为辅的合奏形式。几经变迁,于清代中叶发展成为“鼓子曲”(又名大调曲子)。并相沿至今。这种由弦索发展而来的大调曲子,对近现代河南筝的繁衍有着重大作用。现存河南筝的代表性曲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河南曲子的板头曲和鼓子曲发展而来,内容十分丰富,有的写景抒情;有取材于民间故事。有的伤感悲切;有的活泼明朗。总体风格粗犷奔放,慷慨激昂,曲式结构严谨,乐句整齐,多用对称手法。代表曲目有:陈杏元和番、打雁、闹元宵等。示范闹元宵片断。

    二、山东筝派

    又叫“鲁筝”主要流传在鲁西南的菏泽地区和鲁西的聊城地区,特别是菏泽地区的郓(音运)城、鄄(音绢)城一带,素有“筝琴之乡”的美称。山东筝曲主要由山东琴曲音乐和山东琴书的唱腔曲牌以及山东地区的民间小调组成。每曲八个乐句,每乐句八板,第五乐句十二板,共六十八板。称作“老八板”演奏时又多用套曲联奏,如四段锦就包括四个单曲:清风弄竹、山鸣谷应、小溪流水、普天同庆。风格刚柔并济,音乐的抒情性很强,旋律中音程抑扬起伏,同一节奏贯穿全曲。所以山东筝以它丰富的曲目,刚劲内在的气质和朴实优美的抒情性在全国享有盛名。山东筝还常与琵琶、奚琴、扬琴等合奏,以筝为主,有“无筝不成乐”之说。示范清风弄竹片断。

    三、潮州筝派

    潮州音乐是广东音乐中一个非常著名的乐种,历史悠久,风格突出,潮州筝曲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州筝是札根于民间、家喻户晓的乐器,大约早在秦代,就由陕西传入潮汕地区,因那时曾经在岭南屯兵数十万,并设南海郡。我们把现时的秦腔、眉胡等陕西地区的戏曲、民间音乐和潮州音乐在调式及四级、七级音等方面作一比较的话,就会发展,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绝对不是偶然的。故至今潮州人还习惯称古筝为“秦筝”潮州筝演奏手法自成一格,有别于其他乐器它是通过左右手使其形成“重六”、“轻六”、“轻三重六”、“活五”、“反线”等不同调式。其风格清晰流畅,变化多端,细腻而委婉。代表曲目有:寒鸦戏水、柳青娘、昭君怨等。影响到了海外。示范寒鸦戏水片断。

    四、客家筝派

    客家是南宋末年中原人为躲避战乱逃到南方落户的人,广东、福建、江西都有,以广东潮汕一带为最多。他们将中原地区的音乐带到南方,又结合当地的民间音乐,产生了客家音乐。故客家音乐又叫“汉乐”、“中州古调”客家筝是客家音乐的一支,它包括“大调”和“串调”两大类,调式则分“硬弦”和“软弦”还有“反弦”(移高四度或五度)。客家筝乐细腻,有韵味。代表曲目有:崖山哀、出水莲、蕉窗夜雨等。示范出水莲片断。

    五、浙江筝派

    接下来,我要着重地讲一讲浙江筝。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的浙江筝,又称“杭筝”、“武林筝。是我国各大筝艺流派中的后起之秀。据传在东晋时就传入建康(今南京)。至唐,筝在杭州地区兴盛起来。有人说筝是由中原传到杭州的,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据考证,浙派筝是源于浙江本地区的,与中原筝并无关系。从近代的一些资料来看,杭筝和过去流行的一种说唱音乐“杭州滩簧”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杭州滩簧有慢板、快板、烈板三种基本唱腔,筝作为伴奏乐器在其中加花伴奏,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点”演奏手法。其他流派也有这种技巧,但没有浙江筝中用得突出,并有了专称。“四点”手法在浙江筝中的运用经常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现代创作的筝曲中,常采用一手法。

    浙江筝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些优秀的传统曲目,如月儿高、将军令、海青拿天鹅等等。“凡十三套,无一不能。”乐曲表现的题材范围广,演奏手法和技巧丰富。浙江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摇指”的运用。严格来说,摇指在其他筝派中是没有的。示范摇指片断(随意)

    作为筝的一个流派,浙江筝派在形成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所以我们说它是筝艺流派中的后起之秀。浙江筝曲主要以江南丝竹乐套曲、民间小调以及民歌为内容。它的音韵典雅含蓄,旋律流畅优美。示范演奏月儿高片断。

    古筝流派众多,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借鉴其他流派的艺术风格与特点。浙江筝派虽说是后起之秀,但它特有的演奏风格与技巧,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学习浙江筝的人越来越多。当然了,学筝不能光学一个流派,各个流派的技巧都得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古筝这朵古老的艺术奇葩开得更鲜艳更美好。

    六、古筝的表现力非常强。她能够表达许多层面的东西。人的悲喜、忧伤等各种情绪,如秦桑曲片断、阳关三叠片断、渔舟唱晚片断。不能表达自然界种种情景,如战台风中风的各种形态,示范片断。高山流水的水声等。鸟叫声等。另外,许多民歌也被改编成古筝曲,如浏阳河,示范片断。

    七、筝乐的社会功能

    筝乐在古代得到广泛的应用,深受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与喜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1民间娱乐。本来就产生于民间,劳动之余,作为一种娱乐。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篇说:“往者民间酒会各以乡党(乡村风俗),弹筝鼓缶而已。”

    2用于雅乐。就是在朝廷里的郊庙祀典中使用。并因它的这种功能曾被称作“颂琴”与钟鼓琴瑟一起使用。

    3用于大型的乐舞演奏,如汉代相和歌(大曲)就用筝与箜篌、琵琶、篪(音迟),古时竹管乐器,像笛子,有八孔)等七种乐器合为伴奏。

    4用于宫廷和贵族宴享娱乐。自唐至清前期,朝廷设置了官方专门管理音乐的机构教坊,许多高超的艺人都出自这里。晚唐温庭筠在赠弹筝者诗中写道:

    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

    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这里的“玉皇”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宁王”是他的弟弟。他们两兄弟都精通音乐。安史之乱后,许多宫廷里的筝妓流落到民间,所以听起来格外伤感。许多咏筝诗出自帝王之后:如魏文帝、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陈后主、明周宪王等。

    5文人的自娱自乐。古代文人追求“风雅”很注重文化素质的全面修养,即所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筝,是他们的业余爱好。魏文帝曹丕虽是帝王,但更具有文人气质。他经常自弹自唱。唐代的诗人常建喜欢在明月之夜开帘弹唱。

    6小范围的室内娱乐。家庭的小型歌舞音乐欣赏。这在古代富有人家非常普遍。演奏者通常是家伎。如梁沈约咏筝一诗曰: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7秦楼馆舍。筝乐更多的是职业艺妓表演,在大众娱乐场所酒楼歌馆进行,听众广泛,也更具娱乐性。

    8国际友好交流。筝在很早的时候就传到了国外。包括日本、朝鲜和东南亚。

    七、古人对筝乐艺术的赞美。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特别是文人以诗歌的形式对筝乐进行歌咏。如曹丕、曹植、李白、岑(cen)参、张九龄、白居易、韩愈、卢纶、李商隐、欧阳修、晏殊、苏东坡等。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琵琶行,但他还写过一首可与琵琶行比美的咏筝诗:

    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拨春葱。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功。甲鸣银王勺(di)砾,柱触玉玲珑。猿苦啼嫌月,莺娇语泥风。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赵瑟情相似,胡琴调不同。慢弹迥断雁,急奏转飞篷。霜佩(应是王字旁的)锵还委,冰泉咽复通。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灯下清歌夜,樽前白首翁。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

    这首诗前面描写弹筝女子的美,中间写她在筝中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使用了多样的演奏技法,演奏完之后,她为自己成功地演出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满足感,而在场的白居易对演奏的印象也十分深刻而美好。另有一首夜筝诗: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古代文人中筝弹得好的很多,其中有曹丕。他是不管到哪里,都要把筝带上,随时随地都弹。

    桓伊,字叔夏,晋孝武帝时人,官至大司马。他喜欢音乐,称为江左第一。他的笛子吹得好,曾对王徽之吹梅花三弄之曲。但他善弹筝不大为人所知。有一次,孝武帝在西堂饮宴,请他饮酒,并让他吹笛子。吹完之后,对皇帝说:“我的筝虽然没有笛子水平高,但还是可以的,请您允许我弹筝而歌,另请一人吹笛与我相合。武帝让一个皇宫里的艺妓吹笛。他说,宫妓演奏与我合不来的,请让我的一个奴仆硕来与我合奏。”武帝答应了,还赐这个硕姓张,加四品将军衔。于是,桓伊弹筝,仆人吹笛,歌名叫怨歌。唱时感情充沛:“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当时在场的大将军谢安听了之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去拉着桓伊的手说:“你真是了不起呀!”

    另外,弹好的还有晋代的谢尚、何承天;南朝梁时的陆太喜、北魏的北齐间的李元忠、孙世元;唐时有一个樊彦琛的人,他有一个妻子魏氏,弹得一手好筝。徐敬业起义时,社会非常混乱,她陷于乱军之中。当时军中有人知道她会弹筝,逼着她弹,她不肯,用刀斩断了手指。

    唐代还有一位女艺人薛琼琼,被时人称为“开元第一筝手”

    李周,中唐时人,自幼学习音乐,最善十三弦筝。初为民间艺人,后召进宫中演奏,得到皇帝的赏赐,晚年还能自创新曲。唐诗人吴融有李周弹筝歌:“李周弹筝听未足”对他的生平和他的筝艺作了高妙生动的描写。

    宋太祖赵匡胤的皇后也弹得一手好筝,深得她的婆婆太后的欢心。

    元代的金莺儿,女艺人,貌美,筝声更美。边弹边唱,没人能比得上。当时山东有个官员对她一见倾心。

    李节,明代南京人。名士著名文人盛时泰、何元朗听了她弹唱的筝歌非常迷醉,专门写诗赞美她:汩汩寒泉泻玉筝,泠泠标格映清冰。愁中为鼓称风曲,不负移家住秣陵。

    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自古至今,弹筝者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这说明,古筝是雅俗共赏的,所以她的生命力特别强盛。

    最后,我弹一曲高山流水,对在座的各位朋友前来听我讲座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