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永乐大帝 !
在辽阔的大明疆土上,四大国策如四根擎天巨柱,撑起了整个王朝的繁荣与稳定。而在这其中,对百姓影响最为深远的,无疑是粮食统购销政策。
这政策一出台,普通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那些以种植粮食为生的农户们,再也不用为沉重的田赋而发愁了。虽然要交公粮,但朝廷会给予他们相应的报酬,这可比以往直接交田赋划算多了。尽管每百文要交一文的所得税,但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的田赋,而且总体来说,他们的生活确实比过去好了很多。
朝廷的财政大臣夏元吉曾给朱棣算过一笔账,朝廷每年至少需要两千万两白银来供应百官和军队的开支,其中军粮的消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棣决定采取粮食统购统销的策略。他以极低的价格从百姓手中收购粮食,用以供应军队,然后通过国家垄断的方式出售民生用品,从而获取利润来支撑朝廷的运转。
这项政策一实施,粮食的经销权就被牢牢掌握在了国家手中。百姓们只能将粮食卖给朝廷,然后由国有的粮食商店统一对外出售。这些国有粮店的售价都经过精心计算,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让普通民众都能接受。
然而,这项政策对于那些江南的大地主们来说,却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他们背后往往有着庞大的粮商网络,通过囤积居奇、炒作粮价来获取巨额利润。尤其是在青黄不接、旱灾洪水等时机,他们更是能大赚一笔。而更为关键的是,他们通过压榨佃户来获取极低的成本,然后高价售出,从而赚取高额利润。
如今,私人不得收购粮食,只能卖给朝廷,而且朝廷收购粮食的价格还低于市场价格。这让他们失去了通过粮食发财的可能性,甚至卖了粮食还要被收个所得税。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于是,一些地主的代言人纷纷站出来反对这项政策。
在大朝会上,一个叫丁盛的御史义正言辞地上奏道:“皇上,您这是暴政!您打着恢复祖制的旗号靖难,如今却违反祖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与民争利。自古士人免税,这是对读书人的优待。如今连读书人种点粮食卖也要交税,这无疑是千古荒缪之举!”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众多江南地主代言人的附和。他们大多是地主出身,享受着建文时期的优待,如今却对朱棣的政策大为不满。
然而,朱棣早有预料,他冷冷地说道:“朕之前就规定过,除了各部尚书在有关的工作朝会上可以就本职工作提意见外,其余非指定官员及以下,何时可以随意发言了?你一个御史的职责是监督官员有无违法,何时竟敢干涉朝政了!”
御史梗着脖子辩解道:“言官风闻奏事乃是传统!”
朱棣冷笑一声,问道:“还有谁反对?一并站出来!”
各部尚书均保持沉默,他们大多是洪武后期和建文时期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的。而勋贵们也没有说话,他们并不靠粮食发财,对这项政策并不关心。
朱棣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沉声道:“朕向来不喜欢杀人,对于反对朕当皇帝的人,朕一向宽容,只是将他们送去与建文作伴。但今日之事,你们所作所为已然是谋反!朕就破一次例,也是唯一一次!”
他转头对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下令道:“将这些人全部抓起来,一个个查问清楚,有没有同伙!然后全部斩首!没收全部家产,直系家眷全部发配天竺!让他们去和建文一起治国去吧!”
“是!”纪纲立即应道,随即指挥锦衣卫将这些反对者全部抓走。
那些被抓的文官们大声呼喊:“朱棣,你这个暴君!你等着被推翻吧!你会遭报应的!天下的读书人都不会放过你的!”
朱棣却不为所动,他对群臣说道:“未来朕会制定相应的法律,明确各位官员的职责和议事模式!大家各司其职,不要乱发言!”
群臣闻言,皆是噤若寒蝉。
朱棣又说道:“都察院的负责人也该换了,迁陈瑛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你要好好管理都察院,对锦衣卫报送的案子仔细审核,不放过任何一个不法官员与罪犯!”
随着朱棣的话音落下,整个朝廷都笼罩在了一股肃杀之气中。而这项粮食统购销政策,也在这股肃杀之气中,稳稳地扎根在了大明的土地上。
朝廷的风波并未平息,反而愈演愈烈。一些在京的年轻举子以及官员,他们或许出于对政策的疑虑,或许出于对皇帝的不满,选择了去皇城前下跪,高举孔子的牌位,大声疾呼,要求皇帝取消粮食统购销政策。他们的声音在皇城前回荡。
没有一个官员出来接见他们,也没有任何人回应他们守卫皇城的御林军连看都难得看他们一眼!
御林军为首军官只是警告他们,如果踏上金水桥,御林军就会开枪!
朱高煦的捕快队伍,在这关键时刻,第一次亮相。他们身穿统一的制服,步伐整齐,面无表情。他们的到来,让整个场面瞬间变得紧张起来。这些警察,他们不仅是维护秩序的工具,更是朱棣权威的象征。
随同警察队伍而来的,还有已经抵达南京的孔家的人。他们身穿长袍,手持礼器,神态庄重。他们声称这些书生举子乱举孔子牌位,违背了礼法,是对孔子的不敬。他们要求官府立即制止这种行为,以维护孔子的尊严和礼法的权威。
孔家的人的出现,让场面变得更加复杂。他们的话语,似乎给那些下跪的举子和官员们带来了压力。他们开始犹豫,开始动摇。毕竟,孔子在他们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圣人,是他们尊崇的榜样。
应天府的总捕头站在人群前,声音坚定而有力:“你们在这里静坐可以,但如果你们胆敢再举着孔子牌位,我就以侮辱至圣先贤的罪名将你们抓走。还有,谁敢骚扰来往的官员,一律以袭击朝廷命官的罪名严惩不贷!”他的话语如同一道铁壁,将那些试图挑衅的人隔绝在外。
与此同时,吏部的官员也站出来发话:“尚书大人有令,如果在这里静坐不走的官员,一律以擅自离岗论处,交由锦衣卫调查处理!”这一声明,让那些原本还抱有侥幸心理的官员们顿时脸色苍白。
孔公鉴,这位既是教育部右侍郎又是衍圣公的重磅人物,也在这个时候出面了。他神情严肃,对着那些闹事的学生说道:“你们这些学生,在这里举着我祖先大圣先师的牌位闹事,再有这样的行为,一律革除功名,不得参加科举!”他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让那些原本还想着借孔子之名闹事的学生们瞬间清醒过来。
在应天府总捕头、吏部官员和孔公鉴的三重压力下,闹事的人逐渐散去。只剩下少数家中是地主的死硬分子仍不肯散去,他们似乎还抱有一丝幻想,希望能够扭转局面。
然而,捕快们并没有对他们采取过激的行动。只要他们不作出骚扰人的行为,就让他们继续喊、继续跪。时间会逐渐消磨他们的意志,让他们明白,这里是朝廷的天下,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撒野的地方。
与此同时,地方上有些地主和官员开始以迎回建文的名义造反。他们似乎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借此推翻朱棣的统治。然而,他们的想法太过天真。朱棣仅仅派出两个协就消灭了这些人,他的铁血手段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决心和实力。
对于那些造反的人,朱棣也没有手下留情。他明白,对于这些敢于挑战他权威的人,绝对不能姑息。于是,他下令将这些人全部杀了,以此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人。
经过这一番风波,朝廷的威信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而那些原本还抱有幻想的人,也开始逐渐认清现实,明白朱棣的统治是不可动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