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水浒凌云志 > 第一百五十章 浔阳反诗

第一百五十章 浔阳反诗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水浒凌云志 !

    宋江摇晃着起身来到窗边,眼望楼外滔滔江水,却已有了一词在胸,当下便让店小二取来笔墨,挥笔在那白壁墙上写了一首‘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完了词,又饮了数杯,却是兴仍未尽,更是不由得狂荡起来,便再次提起笔来,在那‘西江月’之后又写下了四句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了诗,自己又相了相,自觉甚是满意,便在那诗下大书了五个字:“郓城宋江作”,朱仝、雷横也早都醉了,只知叫好。

    戴宗说到宋江在浔阳楼上题诗,晁盖等人都是大叹好诗,又赞宋江豪气干云,英雄魂魄,唯有王伦沉默不语,吴用也是摇头,叹息说道:“怕就是这两首诗词给宋公明惹下了祸事。”

    戴宗也叹道:“加亮先生所料不差,正是公明哥哥这两首诗词,闯下了塌天大祸。”

    原来宋江在浔阳楼上题了诗,已是不胜酒力,便自与朱仝、雷横回到牢城营内住处睡下,等到第二日起来,却早已将此事忘了个干净。

    却偏有江州一个在闲的通判黄文炳,隔日上得浔阳楼,见到了宋江的这两首诗词。

    而这位黄通判就是当初王伦在江州遇到的调戏薛永妻子的那个黄文炳,当时王伦大闹江州,杀了江州知府蔡九的儿子,这黄文炳却侥幸逃脱了性命,后来又在家藏了数月方敢出来,这一日到浔阳楼散心,便见到了宋江的题诗。

    黄文炳见到宋江题诗,立时大喜若狂,暗道此生的前程便要着落在这宋江的身上了,当即将诗录下,又问了店小二题诗之人的相貌,就急急下楼去了。

    黄文炳下了浔阳楼,便直奔江州知府蔡九府邸,向蔡九通报请功,说是现有牢城营中从山东刺配来的宋江,在浔阳楼上题下反诗,应当立即捉拿问罪。

    但蔡九看了那诗,却并不在意,认为不过是个落魄的囚徒胡乱发些牢骚罢了,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黄文炳见蔡九毫不重视,心中立时凉了半截,正待再行分说,蔡九却言道昨日其父太师蔡京有家书送来,书中说了两件事情,倒是着实令人颇为烦恼。

    一是近来反贼方腊的势力越发乖张,侵占江南州府无数,朝廷屡派官军与之交战,但皆是不利,现今方腊的势力范围更是已达江西之地,不可不防。

    二是最近在东京街头巷尾流传开了一首童谣,那童谣中说道山东之地有为祸国家之人将出,而且司天监夜观天象,也上奏天子大宋北境有反乱之象,现在已着各地牧守严查盗匪,治乱剿除。

    戴宗正说东京流传祸国童谣,吴用却忽然说道:“太保所说童谣可是‘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这四句?”

    戴宗诧异道:“原来加亮先生早已经知道了。”

    吴用笑道:“也是派在东京的探子刚刚报上来的。”

    晁盖便问道:“这四句童谣何意?”

    吴用道:“这四句童谣在字面上倒不难懂,只是不明就理之人却难猜其意,但若是知道的人,便即明白这首童谣却正是应在了宋公明的身上。”

    晁盖愣了一下,问道:“如何就应在了公明贤弟身上?烦请军师详解。”

    吴用道:“第一句‘耗国因家木’,耗费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字头再着个木字,明明便是个宋字,第二句‘刀兵点水工’,兴起刀兵之人,水边有个工字,就是个江字,两句加起来可不正是宋江。

    而第三句‘纵横三十六’,宋公明今年正好三十六岁,第四句‘播乱在山东,宋公明出身郓城,正在山东地方,这四句童谣岂不都应在了宋公明身上。”

    吴用说完,众人皆是面面相觑,戴宗则道:“那黄文炳也是如此解与蔡九,蔡九初时还未深信,只道那宋江既已押在牢城,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但黄文炳却道大人难不成忘了宋江正是因为勾结绿林盗匪,夺取尊府太师恩相的生辰纲,才至获罪被刺配到这江州来的吗。

    蔡九一听立时勃然大怒,当即便传令命去牢城营中提取了公明哥哥,升堂问罪。”

    王伦道:“当初我在江州之时,也曾遇到过蔡九的儿子,这厮作死,竟敢调戏萍儿与小舞,当即被我除了。

    这蔡九自是怀恨在心,想要为儿子报仇,但他追查日久也未查出个所以然,后来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说此事是绿林中人所为,便将这笔账算在了我们绿林头上。

    我看这蔡九对国家安危之事全然不放在心上,可一旦要是牵扯到与他有私仇的绿林,他便决计不会放过,此次蔡九既然已经知道公明哥哥与绿林有关系,这厮就必会公报私仇,加害公明哥哥。”

    晁盖点头道:“这事我知道,蔡九将此事算到我们头上,倒也不为过,只是如此一来,却又让公明贤弟受到牵连,公明贤弟若是因此丢了性命,岂不是我等的大罪过,说不得,此番我定要点齐兵马,踏平江州,将公明贤弟救出来。”

    公孙胜劝道:“总盟主莫急,还是先听太保讲完事情原委,我等再从长计议,看看有无其他法子搭救公明哥哥。”

    戴宗道:“当时蔡九是命我前去提审公明哥哥,我违抗不得,只得暗自出个主意,让公明哥哥装疯卖傻,只盼能让公明哥哥躲过一劫,可结果又被那黄文炳识破。

    这厮便命人对公明哥哥大刑侍候,公明哥哥吃打不过,只得招作‘一时酒后,误写反诗’。

    见公明哥哥招了,那黄文炳便撺掇蔡九将此事上报给太师蔡京,说是要彰显蔡九为国家干成大事,破得祸世谣言,擒了殃国反贼,但其实不过是想要为他自己请功。”

    吴用道:“后来那蔡九必是因为知道太保有神行之术,所以便让太保星夜兼程将此事上报京师。”

    戴宗道:“正是如此,蔡九让我带了书信礼物送到京内太师府上,并请示太师蔡京,若需活的,便将公明哥哥用囚车装了解上京去,如若恐防路上遭人劫去,想要个死的,便可就地斩首号令,除了大害,让万民称快,以显国家威名。

    而后那黄文炳更是又以朱仝、雷横二人与公明哥哥是旧时故从,私交甚秘,也必是反贼无疑,便将二人一并定罪。

    实则却是因为知道朱仝、雷横武功高强,乃人间之虎,怕他们暗中生事,所以故意加害,现在朱仝、雷横二人已与公明哥哥一同被下在大牢之中。

    公明哥哥三人被下入大牢之后,我就一直想要设法营救,但却是苦思无计,直到被蔡九派我到东京去,我便想借着这次上东京送信之机,绕道来梁山,恳请天王及各位兄长,设法搭救公明哥哥三人。”

    吴用微微一笑,说道:“要救宋公明,倒也不难,不过略施小计而已。”

    晁盖便道:“军师有计,就请速速道来。”

    吴用道:“蔡九既然让太保送书上京,要请太师蔡京示下,那我等便可将计就计,在这里写上一封假回书,再让太保按期送回江州就是。

    在那书回中,只需说宋江三人不可在江州处斩,定要解上东京,待查明详细,公布天下,断绝了童谣,再于京中处斩,才可得以儆效尤,彰显国威之功。

    而等他们押解宋公明等人上京之时,任他从何处过,我们只需探听得仔细了,便在半路上劫夺,自然就解了宋公明的此番大难。”

    公孙胜道:“这封回书便由萧让用蔡京笔迹写成,再让金大坚刻上一枚图章,用作印记,此事便成。”

    晁盖点头道:“如此最好。”

    计议已成,众人便离了半山亭,都到聚义厅中叙坐吃酒,萧让、金大坚两个自是按照吴用的吩咐写书刻章,不多时便已完成。

    吴用将书印看了一眼,见萧让所临蔡京笔迹与真迹一般无二,金大坚所刻之章也正是蔡京最为常用的‘翰林蔡京’,这世上任谁也看不出假来,吴用也是不由点头赞叹二人技艺通神。

    而戴宗见书印已成,怕耽搁了期限,当下也不多留,接了书信便即告辞登程返回江州。

    晁盖众人送走了戴宗,自回厅内继续饮酒,酒未饮得数杯,吴用却忽地失声说道:“不好。”

    众人不知何故,晁盖便问道:“军师何事欠妥?”

    吴用叹道:“那封书信之中有一疏忽之处,我一时失察,未曾细想,如此一来只怕不但救不得宋公明等人,恐还要坏了戴宗的性命。”

    萧让和金大坚连忙起身说道:“可是我二人所做的书印哪里出了纰漏?”

    吴用却摇头说道:“此事怨不得你们,是我少了算计,那信中的笔迹行文皆无错处,问题就只出在印章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