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刺桐飞花文集 !
苏梵是个年轻的民间艺术家,是泉州民间艺术——“妆糕人”为数不多的传人。与苏梵的认识是在网络上,加他qq(网名乙太)是我主动请求的(我是在符文庙看到“妆糕人”的展览文字介绍上有联系资料),之后便邀请他到西海岸文学论坛把他的“妆糕人”面塑艺术发专贴长期固顶,那时大概是在去年夏天。如今事隔一年,论坛上的朋友见贴后还屡屡提起,对“妆糕人”及他的面塑艺术仍然兴趣不减。
“妆糕人”又称面塑,在泉州又称“米稞雕”“糯米尬仔”它系用精制面粉、江米(即糯米)粉、防腐剂等材料,用开水调合成面团,在锅内加温后,根据创作需要分别放入各种颜料,即可捏塑各种人物形象。面塑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这项技艺在泉州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自汉唐以来,一直以民间玩具的形式流传。它多取材于佛道故事、戏曲及历史人物。“妆糕人”捏塑手法简练,造型多是些人物、动物等;制作“妆糕人”要掌握造型、颜色,还要注意材料的透明度精细度等,它是一种小型的民俗雕塑艺术。
“妆糕人”是我们童年时代一个多彩的梦。记得小时候,我们村路口经常会有一些妆糕匠人挑着担子或推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沿村吆喝。自行车的前架篮子里都会放着五颜六色已经调好的面团,车把前头还会竖着一根较粗的稻草编织的竿,上面会插上一些已经捏好了的人物造型,有孙悟空、猪八戒、机器猫、何仙姑等,各个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有板有眼,我们这帮小孩总喜欢跑到车前车后的叫嚷。每当这时,大人们就会出来为我们花上一两毛钱买上一个“妆糕人”玩。记得那时候,有时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和面做小汤圆时,这时也会顺便和上几种不同颜色的面团,有红的,蓝的,黄的,白的,然后我们会自己学的捏面团,也捏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类似“妆糕人”人物造型的,也有捏“元宝”、“小鸟”等,那时的童年真是丰富多彩。但是事隔二十年,孩子们身边的玩具多了“妆糕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在今天,我们的孩子们基本没有多少知道“妆糕人”或“捏面人”为何物?美丽讨巧的“妆糕人”原本热闹的民间艺术现在只能在一些特定的艺术场馆里才能觅得踪影了。
像“妆糕人”这样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形态在泉州乃至闽南还有很多,它们共同构筑闽南民间艺术的璀璨世界。闽南民间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这里文化资源丰富,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能够得已传承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闽南一带,高甲戏、南音、提线木偶等都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已形成了相对庞大的传承人。但还有一大部分的民间艺术诸如皮影戏、彩扎以及“妆糕人”等,他们都还在文化的缝隙中艰难生存。
保护闽南丰富的民间艺术,当务之急是要摸清家底,对症下药作出具体的保护规划,让我们闽南千姿百态的艺术形态走得更远,走得更加宽敞。我们期待着我们孩提时代的好朋友——“妆糕人”能够多一些像苏梵这样默默的传承者与发扬人,能够在社会的进程中,多一些自我展示的舞台,与我们丰富多彩的其它艺术形态一样,在全民文化热潮当中继续继承开来。
2007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