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沉月无痕文集 > 重回故地访亲记上

重回故地访亲记上

笔趣阁 www.bqgx.cc,最快更新沉月无痕文集 !

    引言

    今年六月我家老叶正式步入退休生活了。以前常听他念叨:退休后的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四十多年前上山下乡的农村——荆门市石桥驿镇灯塔村。我知道他特别想去看望那位当年的大队民兵连长和他的家人。

    一、往事历历在心头

    老叶离开灯塔村已经四十四年了,年轻的时候我还真没有听到过老叶提起知青时期的经历,倒是我婆婆偶尔会提起当年儿子在乡下吃过的苦。1969年3月叶上山下乡去到荆门县盐池公社灯塔大队第六生产队,那时他还不满十六周岁,应该是当年上山下乡的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识青年。和他同组的是一对刘姓亲兄弟,兄弟俩一个二十岁,一个十八岁,无论年龄还是个头儿都比叶大。尽管当年的荆门已经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县,但农民的口粮仍很紧缺,加上平日里缺少油水饭量就显得特别大,口粮根本不够吃饱。三个毛头大小伙子,每天都要干很重的体力活儿,粮食就更显得不足了。刘家两兄弟有些自私,他们知道叶从不吃辣后每餐都往饭菜里搁辣椒,让叶不敢吃,为的是他们两兄弟可以吃饱点儿。婆婆不无后悔地说:选择和他们同组原本是想得到他们的照顾,没想到会是那样的结果。每次提及儿子的这段遭遇婆婆就会声音哽咽,忍不住掉眼泪。

    或许是人老了特别容易怀旧,四十多年前下乡时的许多往事近年来常被老叶挂在嘴边。听他念叨得最多的就是知青时期那些关于连长家的故事,让我从中体会到了他与连长之间的那种父子般的情感。

    老叶十分感恩在那个生活十分清贫艰苦的年代里给过他许多关照和爱护的吴连长夫妇。当年叶在知青小组被刘家兄弟欺负的情况很快就被生产队长知道了,赵队长十分同情这个老实巴交的小伙子,于是找到大队民兵连长商量,希望能够让叶住到连长家。民兵连长的家境在当时的农村算是比较宽裕的,住的虽然也只是干打垒的房子,但较宽敞,除三间正屋之外,还有几间厢房。连长听完赵队长的介绍,也很同情和喜爱这个长得精精瘦瘦的小伙子,满口答应了赵队长的要求。很快就把自家的一间厢房腾空安置了床铺,让叶住了进去。这一住就一直住到了叶1970年招工进城。

    住在连长家的叶得到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顾,更得到了亲人般的关爱。那时民兵连长白天不用干农活儿,只负责到各生产队巡查。晚上年轻的连长精力充沛,经常带着叶在门前的小河里捞鱼,有时候还能捉到野生的甲鱼。捞回家的鱼如果太小,连长就会把鱼放到房屋边的一个洗衣洗菜的泉水池里养着。

    1969年焦枝——枝柳铁路开始动工修建,荆门从各公社调集了许多农民参加铁路工程建设。吴连长是灯塔大队的领队,他带领从八个生产队抽调来的民工队伍入住铁路工地,叶也在这支修建铁路的队伍中。工地有专人做饭,农民工都自带口粮,每个生产队都按要求定期送些蔬菜到工地伙房,每餐都会有大锅煮的蔬菜,但份额有限。农民工们回家拿口粮的时候,都会从家里带来一罐子咸菜。朴实的农民心地善良,每餐都有人把自家的咸菜分给叶吃。到了冬天,工地的房屋简陋,室内寒冷。放工后叶就常到连长的住处烤火取暖,连长单独的住处存放着修路炸石的炸药,每当取暖的柴草火苗不旺的时候,叶就会抓一小撮炸药粉撒进火盆里,让火燃得旺起来。看到叶的举动连长并不生气,而是不言不语地看着他。听到这里我就会想,那双眼睛一定透射着慈爱的光芒。

    每次工地有小休假,叶就会回到连长家。那时连长家已经有了四个女儿,最小的老四还不到两岁。他们家人口多,生活也很清贫,经常吃的是红薯叶煮饭。但只要叶从工地回到中家,连长妻子一定会重新煮上一锅白米饭,而把已经煮好的红薯叶饭留到只有自家人的时候吃。叶说,在连长家居住的大半年里,他从未吃过一餐红薯叶煮饭。每次返回工地的时候,连长妻子总会装上满满一罐子咸菜,让他带去工地。

    听着叶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对慈祥的父母亲的面孔,总会忍不住要对他说:连长夫妇是把你当自己的儿子看待了。

    我一直认为人就应该怀有感恩之心,所以我很支持,很乐意陪老叶去完成他的这个心愿。毕竟四十多年没有联系了,推算起来吴连长应该有八十多岁了,他们夫妇还健在吗?他的女儿们如今生活的怎么样?我们全然不知,即便这样,我们依然决定去一趟灯塔村。

    为防心愿落空,老叶决定找他在荆门粮食系统工作时结识的的张大姐帮忙。五月初老叶打电话给张大姐,请她打听吴连长及家人的近况。五月底让我们特别高兴的消息传来了,热心快肠的张大姐打来电话,说已经摸清了大致的情况。盐池公社并入石桥驿镇现在更名为盐池街,灯塔大队现名灯塔村,第六生产队改名灯塔村六组。吴连长夫妇都还健在,仍然住在当年的老地方。

    二、一路行车有感慨

    购买礼品、检查车况、加足了汽油,查阅行车路线,一切都准备就绪,我们把出发日期定在6月8日。毕竟这是老叶第一次驾车远行,兴奋之余他还有些紧张。提前好几天,他就一遍一遍地试着使用导航仪。每次听到导航仪不停地报地名,我就忍俊不住,拿他打趣:“先生们,女士们,足不出户,便可日行千里的旅游开始了!”老叶才不理会我的挖苦呢,继续认真地摆弄着导航仪。

    考虑到武汉市内交通状况并不好,塞车是常遇到的事儿。我们接受同事的建议赶早出发。清晨6点老叶驾车,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向着荆门出发了。从武昌洪山区珞瑜路的家中出发,过长江二桥的路段还算顺利。没有预料到的是姑嫂树一带的路况有些糟糕,也不知道是什么修建工程占用了部分道路,双向的车流拥挤在十分狭窄,且坑洼不平的车道上。还有摩托车、电单车、自行车、行人也不时的穿梭在车流中。老叶显得很紧张,驾车在车流中缓行。我看了看车速表,25码,心里话:我的天啦,这是蜗牛速度呀!如此我们几点才能上高速呀?!嘴里可是啥也不敢说的,老叶驾车要求乘车人必须保持肃静。我也认同:行车必须安全第一,于是,内心焦急的我做出淡定状。终于走出拥挤的路段,来到了武汉北收费站,我看了看手机已经八点半了,心中感叹:出城真难呀。

    驶入武荆高速公路时听见老叶长吁了一口气,我知道这下他才感觉轻松了。高速路宽阔平坦,而且车辆不多。出发前,在网上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武荆高速属于沪蓉高速的一部分,路况很好。资料称武荆高速是目前湖北境内限速最高的路段,时速限制是每小时120公里。我们将穿越汉川、天门、京山、钟祥到达荆门。老叶一贯谨慎,又是第一次上高速公路,不敢开快车。从车后嗖嗖地超越我们的车辆很多,我仍鼓励老叶稳住车速,安全第一。

    一路上看到许多交通安全的宣传牌,我觉得那些宣传牌写得真不错,很有教育意义。如:十次事故九次快,谁不相信谁受害;找点空闲,找点时间,交通法规经常看看;生命无返程,切莫逆向行。看到这些醒目的标语时我又不禁感慨:若驾车人都能牢牢记住这些警示,车祸一定会减少许多。珍爱生命的意识为什么总会被行车途中一些莫名其妙的意念所冲淡呢。

    老叶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以前的灯塔大队很贫穷,农民们住的都是那种干打垒的土房子。我说,那是四十多年前的情况,现在早就不同了。事实的确如此,我们一路经过了几个市、县,看到道路两旁的乡村民居建筑风格各异,大多都是两到三层的小楼,或白墙红瓦,或白墙灰屋檐,或瓷砖墙面的平顶小楼,根本就见不到干打垒的土屋了。

    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不停地用相机拍摄着路边的田园风光,对于长期居住在大城市的人,视线离开了茂密的水泥森林,耳边也没有了喧哗的都市噪音。看到的是朝阳映照下一片片清秀的稻田,低缓的山丘边一幢幢白墙红瓦的小院儿,还有农家小屋上一缕缕缭绕的炊烟,心中就会涌出抑制不住的宁静和喜悦。从外观看,和我们做知青的年代相比,农村里的山变青了,树增多了,房屋宽敞美观了。无论如何,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中,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总能让人感到一些欣慰。想到这些,让我们更加急切地想要知道老连长一家人目前的生活状况了。

    到达荆门小住一夜,次日上午我们驱车赶往盐池。盐池离荆门城区不到20公里,很快我们就来到盐池街。老叶说虽然已经四十多年没到过盐池了,但感觉这里的变化并不大,听得出来他是在为盐池发展变化的缓慢而叹息。下车询问了去灯塔村六组的方向,车驶上一条乡村公路。路面很窄,老叶又紧张起来,远远的看到对面来了辆农用车,他就马上地找到稍宽点的地方停车让过对方。好在从盐池街到灯塔村六组只有三公里的路程,没多久我们就来到了灯塔村。